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幸好遇见神 > 第303章 废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彭城王刘义康年纪比当今皇上小三岁,比庐陵王刘义真、宜都王刘义隆小两岁。

但彭城王非常聪颖,而且性情仁善、心胸豁达。

先皇刘裕遗嘱确定的辅政大臣谢晦,曾经做过彭城王府司马,与刘义康关系不错。

可惜刘裕对谢晦并不放心,布下了后手对付他。他自己却没感觉。

谢晦对刘裕非常忠诚,因此自以为刘裕也很信任他。

他掌握兵权,颇为强势。与王弘不合,对徐羡之、傅亮也不是很在意。

这就导致刘义康有些被动。

长史王弘吃里扒外就是证明。

王弘当年随先皇刘裕一起出征去过长安城,他非常清楚萧西风的战力,也知道是因为刘穆之、沈田子、沈林子几位大人先后离世,萧西风才埋没在乡间。

按说,作为长史,他早该为自己的东家着想,把萧西风这样的人招揽过来。

但他却在东家这里一声不吭,反而去信弟弟,鼓动他说服那边东家刘义隆去招揽萧西风。

刘义康被亲爹安排了这么一位长史,也算是倒霉了。

幸好刘穆之留给他的手下孙延安忠心耿耿,这才没有错过萧西风。

刘义康见到萧西风五人,十分高兴。一番见礼后,他任命萧西风为护军都尉,萧庆四人为军侯。

五人一起致谢。

所谓都尉和军侯,就是军官级别,影响到每月俸禄和带兵多寡。

对于每月能挣多少铜钱,五人都无所谓。他们知道致富只能靠横财,指望薪水搞个毛线。

萧西风表示不愿带兵,有什么任务,五人为一个整体,单独或跟随大部队行动。

刘义康了解过萧西风五人过去的战斗经历,知道他们就是一个小型战阵,在野战攻坚时威力巨大。

至于沈田子将军当时给他们任命的军侯、什长职务,也就是个待遇标准,他们根本都不带兵。

刘义康将萧西风五人的编制放在孙延安校尉部,成为一个独立都尉单元。

他们平时只对孙延安负责,战时接受刘义康调遣。

这样安排,双方都很满意。

孙延安做的第一件事则是为他们配置高级铠甲。

五人于是重新开始军营生活。

萧西风制定了训练计划,带着四人,一心一意练兵,提高作战技巧。

*****

北魏皇帝拓跋嗣趁宋国新皇继位,派出大军南伐,取得重大胜利。

首先是占领青州、兖州、司州大量土地、人口。

其次是俘获并收服了宋国最厉害的大将毛德祖。

毛德祖当年追随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屡立大功。

他也是灭亡后秦的大功臣。

当时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征虏将军沈田子首先攻到长安城东的青泥城,在赶来援助的弟弟沈林子劝说下,放弃攻入长安城头功。

王镇恶率军拿下长安城,俘虏后秦皇帝姚泓。

而毛德祖正是王镇恶的先锋大将。王镇恶这支队伍的所有战果,大部分是毛德祖亲率军队取得的。

毛德祖也是长安城得而复失时,唯一杀出匈奴大军重围的主将。

这次拓跋嗣先是指挥军队南下进攻,中途自己亲自率军增援。

毛德祖作为宋国北方最高军事长官,指挥各地军队在由东至西上千里战线范围抗敌。

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军,依然坚持了200多天。

而诡异的是,建邺朝堂的援军迟迟不来。

后来,宋国第二猛将檀道济率少数军队增援,却只是在东线收复了几座空城就撤军了。

北魏军队俘虏了毛德祖后,拓跋嗣对他的勇猛、忠诚实在敬佩,无论毛德祖怎样辱骂求死,也不愿杀他。

毛德祖冷静思考,也对宋国朝廷失望至极。于是归顺了北魏。

宋国皇帝刘义符知道这个消息,非常生气。

他不是对毛德祖生气,而是对几位辅政大臣生气。

所以,当有人上奏,要求褫夺毛德祖过去的荣誉、惩罚他的家人时,刘义符罕见地坚决不同意。并且当着朝臣的面拂袖而去。

也因为如此,毛德祖在北魏得到了高官厚禄后,他在南边宋国的荣誉、家人、田产依旧没人敢动。

皇帝刘义符还不顾三位辅政大臣反对,直接下诏调护军将军檀道济任南兖州刺史,任命自己舅爷爷赵伦之为护军将军。

刘义符的这一招人事调动,把檀道济推到了自己对立面。

大致来说,宋国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禁卫军,负责京城、皇宫安全。首领是领军将军。现在的领军将军就是辅政大臣谢晦。

另一部分是外军,首领称护军将军,统帅除禁卫军外的全国军队。

刘义符任命赵伦之为护军将军,这有点与谢晦的领军将军唱对台戏的意思。

历史上,当皇帝无力掌控朝廷,暗地里联络外臣、地方将领勤王时,就是利用护军将军对付领军将军。

刘义符的这些举动,深深刺激到了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

他们开始密谋应对之策。

光禄大夫范泰知道了朝廷里的暗流涌动,十分担忧。

他上了一道密折,提醒刘义符。大意是:皇上您还根基不稳,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啊。

可惜,刘义符不打算接受他的劝告。

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试探了刘义符几次后,觉得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他们想起了汉朝霍光废刘贺的事。

刘贺做了27天皇帝,可以落得个“昏帝”名头。他刘义符难道不能是昏君吗?

如果刘义符下台,庐陵王刘义真继位的呼声会最高。

而刘义真是三人的共同宿敌。

于是三人合计后,决定先行一步,弹劾庐陵王刘义真。

刘义真对刘义符地位有威胁,二人关系一直不好。

他们这是看准了空子。

弹劾刘义真的奏折很快得到刘义符批准。刘义真被废为平民,迁往新安郡居住。

第二步,将护军将军赵伦之调往外地执行任务。

第三步,将彭城王府长史王弘调任江州刺史。并下令王弘和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入京议事。

王弘、檀道济,一文一武,这是目前宋国内地方上,声望、实力最强的两人。

王弘、檀道济到京后,五人进行密谈,讨价还价后,做出了一个惊天大决定:罢黜皇帝。

具体行动由谢晦、檀道济两位禁军、外军将领执行。

王弘走后,彭城王府主簿刘湛升为长史。他与王弘一样,也是先帝派给四儿子府的老臣。

五月底,谢晦、檀道济二人在皇宫内应带领下,带兵冲进皇宫,斩杀皇帝身边几个侍卫,收缴皇帝玉玺印信绶带,命令百官叩辞皇帝刘义符,将他囚禁于太子宫。

同时,按照既定方案,派中书令傅亮乘船去荆州,迎接刘裕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到建邺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