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尤安安将药剂交给荣铮之后就没再理会。

当天下午,她就收到系统提示,4000积分到账。

有了积分,她才安心了一些。

接下来将近一个月,艳阳高照,工地进展很快。

工人们紧赶慢赶,在收水稻之前搭建出来房屋的雏形。

崔医生申请的经费和设备都送了过来,是他的两个学生送来的。

在村民的帮助下,一周内就给崔医生搭建出来一个具备基础科研功能的,条件达标的实验室。

收稻谷的这些天,白教授他们几乎是泡在地里,帮着村民们收稻子。

看了崔医生的实验室,他们也有想法,打算在北岛建设一块试验田,正在和村长商议。

几家欢喜几家愁。

种植海水稻的只有几家,剩下的村民种的还是种子站给的发霉的稻种。

往年起码还能收到上百公斤,今年一亩地几乎只有一百多公斤,甚至有点地只能收几十公斤。

和他们相比,海水稻的收成多的惊人。

村民们亲眼看着他们一车车往家里拉稻子。

大队长也在发愁。

海水稻收成再多,也只有几户,大部分村民只有可怜的一点收成,甚至连今年的公粮都不够。

他嘴上都起了燎泡,去公社跑了几趟,想跟领导说说,免一部分粮食,让大队的村民们先活下去。

八队的大队长跟他原本就不对付,没少说冷言冷语。

“你们大队给养殖场盖房子还欠着公社的钱,公粮再欠下去,以后你们拿啥还?”

“你们不是养的虾么,养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你怎么不把虾卖掉换成粮食?”

张金栋讨了个没趣,去公社几趟, 都灰溜溜被人怼回来。

等所有的粮食打完称重。

村里一大半人家,产的粮食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每人还不够五十斤。别说明年了,连过年都撑不到。

与之相反的是,海水稻的产量再次震惊众人。

亩产竟然达到五百公斤。

白教授帮着收稻子的时候,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可真正看到秤上的数字,还是震惊的合不拢嘴。

那可是一千斤粮食。

比他们目前研究出来的任何杂交水稻的亩产都高。

这如果能推广到全国沿海地区,能救活多少人。

花婶一家人也吓得不轻。

晒干的稻子一共装了四十多袋。

那可是五十斤的袋子。

他们家两亩地,竟然打了两千斤粮食。

花婶:“我种了几十年地,以前在老家,公社十几亩地才收这么多。”

一来是集体劳动的效率和自留地没法比,但更关键的还是稻种的产量。

其他几家买了海水稻种的人家和花婶的反应差不多。

都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收粮食最多的是连队。

连队一共种了二十多亩地,收成上万公斤水稻。

政委看着一袋袋的稻米,整天都是笑眯眯的,训人都时候都带着笑,恨不能住到粮仓里,盯着人晒稻子脱壳。

他拍着荣铮的肩膀:“你可真是找了个好媳妇,以后你要是对她不好,我第一个不答应。”

“这么多粮食,能救活多少人啊。咱们连队今年的生产任务肯定超额完成。”

荣铮:“你跟上面打个报告,看能不能把多出来的粮食给村民分一些。”

“那当然,我一会儿就去写。”政委问,“你家没种多少吧,稻种是你媳妇给的,我听说你媳妇给村民分粮种收三成,我们也按三成给。”

荣铮:“她不会要。”

“你这就替人家决定了?”

政委根本没问尤安安,直接让人把粮食给尤安安拉过来。

他只让人拉过来三百公斤,剩下的两千多公斤打了条子,让人亲自交到尤安安手上。

“政委说,粮食都带过来,你这边没地方,担心会有危险,你随时需要,都可以拿着条子去取。”

政委跟上面打了报告,他是代表军区给打到条子,尤安安甚至可以拿着这个条子,到别的连队去支取粮食。

这些粮食,够尤安安几年的口粮。

连队的小战士离开后,杨国庆也推着一车粮食过来。

她当时给村民们分稻种的时候,说的清清楚楚,她不要钱,但是丰收后要给她三成。

每户两亩地,有将近一千公斤的收成,分给她三百公斤。

除了玲花家里几乎没有收成,再除去荣家的。剩下三家一共给她将近一千公斤。

几天时间,三家就把稻米全部送过来。

她不大的小院里,堆的满满当当,差不多有一千二百多公斤。

这已经不是她一个人能处理的了的。

整个村子都眼红的看着她的小院。

尤安安手上有政委给的条子,她不缺粮食,这些粮食堆在院子里还是太扎眼了。

公社里。

大队长瞪大了眼睛,震惊的无以复加:“你说啥?你要把这些粮食卖给村里,让村里去交公粮?”

他正为这事儿发愁呢,这下惊喜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可,可大队上也没钱买啊。”

大队鱼塘盖房子,现在全靠收尤安安的工费,去给工人们发工资。

尤安安:“不要钱,我想承包北边靠近码头的那块地方,希望大队能承包给我,我想开海产加工厂。”

她的海产丰收后,还需要各地方进行初步加工。

北岛虽然偏远,但是它周围有多条航线,很有成为中转枢纽的潜力。

她打算未来扩大养殖规模,直接在北岛上建设加工厂,再通过航线运出去,比在海市开厂子节约了交通运输的时间。

大队长眼睛亮了亮。

这倒是一个思路。

码头旁边的土地不适合耕种,更没人去盖房子,分给尤安安来盖厂房并不影响什么。

尤安安盖房子,以后开工厂都需要人,村民们可以就近上工,还解决了村民们的收入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尤安安在这儿开工厂,需要跟公社领导沟通,获得批准。

大队长恨不能立刻拍板:“北岛的土地是大伙儿集体所有,我得开个会,全体队员投票同意了,这事儿就能成。”

但其实他们心里清楚,这就是走个过场。

村民们手上就百十斤粮食,根本不够交公粮。

他们把土地承包给尤安安,换尤安安手上的粮食。交了公粮之后,说不定还能剩下一些,分到每家每户。

果然不出所料,尤安安的提议获得大伙儿全票同意。

这半个月大伙儿忙着收粮食,干的多吃的少,早就馋了。

“小安大夫,你那工厂承包之后,啥时候开始盖房子?”

“这回能招我去不?我能干活,不给工钱管饭就行。”

他们根本忘不了,给尤安安盖房的那些工人,每天的伙食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