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阳他们在市里待了一个星期才回来,回来时还带回杨远航。
跟他们来的还有公社公安局局长,给大家解释说杨远航没有疯,就是被人下药失去理智,经过上面鉴定没问题回来继续做知青。
话是这么说,不过大家不信,都觉得杨远航疯了,胆子大的来安慰杨远航,胆子小的都远离杨远航,在知青点附近玩的孩子都少了不少。
不过于向南和林逸阳也私下给沈曼秋他们说了,杨远航确实是被催眠了,上面的找了催眠专家对杨远航催眠。
杨远航想起事情的前因后果,杨远航说有个机械般的声音操控着他,目标的确是顾清清和沈曼秋两人。
只是他还有一些意识反抗,也是因为女生宿舍没关他才误打误撞进去的,后面就失去理智了。
知青办是想调杨远航回城,只是目前没有接收单位。
也可以给杨远航办病退回家休养,等他们老家知青安置办的安排工作。
不过杨远航拒绝了,他出事后公安局的通知他家里都没人来看他,说明他家里已经彻底放弃他了。
二哥回去家里也没他住处,又没有工作回去吃饭都成问题,还不如待在知青点,最少吃得有保障。
上面考虑过后让他情况后,让他回到知青点,让林逸阳和于向南随时观察他的行动,有异常及时汇报,不要威胁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杨远航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专门买了礼品给江梦妍赔礼道歉。
江梦妍觉得他也不是故意的,加上她自己把人伤得不轻,也原谅杨远航表示不再追究。
杨远航也带礼找沈曼秋他们道谢,周明亮一看见就躲得远远的,杨远航他家道谢时连面都不出,一看到杨远航他就想到自己差点失去清白的事。
事后还是和以前一样,偶尔和知青些参加集体活动,不过大多数事后都看书。
元宵节的时候,大家把过年没有挂的灯笼都挂起来。
林逸阳带了一台海鸥照相机回来,能照四寸的照片,大家在知青点的破房子拍了一张合影,知青点的十二个知青都一起拍了。
晚饭时知青们难得和谐地围坐在一起吃顿饭,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食材。
这次就连一向小气的王凤梅也贡献出了一斤肉,她的这一举动让林逸阳和杨远航都感到十分诧异,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没有点破,以免破坏了这难得的和谐氛围。
元宵节过后的第二天,大队便安排知青们去上工。
由于时节未到,土还没解冻,目前能做的工作只有刨粪、运粪等,于是他们知青被派往养猪场去刨粪。
往年知青们可以自由选择医院上工,但今年大队担心他们再惹出事端,所以除了腿部受伤尚未痊愈的顾清清外,其他人都必须参加劳动。
大队的社员们因为害怕杨远航再次发疯伤人,都不愿与他一同上工。
生产队的也怕杨远航受到刺激,真的把人逼疯了,干脆把他们知青安排成一个组,林逸阳担任组长,负责监督和记工分。
刨粪这个工作真是让人难以言喻啊!尽管粪便已经被冻成了坚硬的铁疙瘩,但那股刺鼻的气味仍然令人难以忍受。
于是大家纷纷寻找口罩戴上,试图减轻这种不适。
不过寒冷的天气本就让人呼吸困难,再加上戴着口罩更是让人感到憋闷难耐。
最终,大家索性不再戴口罩,直接暴露在这恶劣的环境之中,等习惯了就好。
在开始刨粪之前,林逸阳特意叮嘱道:“你们一定要离旁边的人远一点,千万不要靠得太近。”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大金牙的故事。原来,大金牙本名叫做王有才,只有二十多岁。
没结婚的时候他喜欢到知青点闲聊、吹牛。
后来由于刨粪时说话被弹起来的石头砸掉了三颗牙齿,他说话时总会漏风,导致发音不准确,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
大家常常拿他开玩笑,甚至建议他如果回到旧时代,可以考虑镶三颗大金牙。
没想到,他竟然真的跑到市里安装了三颗所谓的\"大金牙\"回来。当然,这些牙齿并不是真正的黄金制成的,而是金色的,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金牙\"。
不管是刨粪还是拉粪都不是轻松活,刨粪太臭,拉粪太累,路又滑不小心就摔倒了。
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最后商定:谁刨的谁拉去地里,可以一个人干也可以组队,一天下来根据大队给的工分核算工分,干得多就多拿工分,干得少的少拿工分。
到了下午的时候,突然有知青办的人要来视察工作和慰问知青,还一人带一斤白面半斤猪肉。
据说这次来的是新来的知青办主任,由佟支书亲自带领着来到了养猪场,并与每一个知青都握了手。
等到王凤梅时,新主任严肃地对林逸阳说道:“你这个队长怎么当的?怎么能让大队里的小孩子来给你们干活呢?你们下乡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而不是来欺压百姓的!”
大家没忍住直接笑出来,现在冬天个个都包得严严实实的,看不清脸色。
王凤梅不到一米五,在知青里个子是最矮的,又瘦,不看脸看起来真的很小。
佟支书在一旁解释说:“龙主任,这也是知青,都是两年多的知青,南方人个子小,别看个子小,干活在女知青里管麻利的。”
龙主任尴尬地说:“误会,误会,好好干,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的。”
有这尴尬的小插曲,知青办的人也没多久,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就离开了。
人走远后,王凤梅才愤愤不平地说:“聋主任,我看它是瞎主任差不多。”
大家没忍住又笑出来,沈曼秋看了一圈木知青,苏瑶还是来时那么高,比来的时候长胖了不少。
孙玉洁也因为吃得好有点肉不像以前那么瘦了,江梦妍还长高了不少,估计也有一米六五左右,只有王凤梅还是原来的样子。
沈曼秋看着眼前的几个本部姑娘,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让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