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危险了!
然而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反倒有些得意的笑道:
“有什么不好?
朕早看出来了,你这小子,没有一次行跪礼是情愿的。
至于九锡,一个古老礼制而已,朕知你性子,才给你的,若是其他人,朕才不会准许呢!”
崇祯皇帝记性很好,他还记得张世康第一次见他时,行跪礼老大的不情愿。
虽然此后也有行跪礼,但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等着他说免礼这俩字。
只要他一说,这小子一准就真的免礼不跪了。
崇祯皇帝对于这些虚礼也不甚在意,当然,这只限于张世康本人。
只是这样演来演去,崇祯皇帝都有点犯了,干脆直接让这小子不跪便是了。
“怎么?张无忌,原来还怕这个?”
见张世康撇着嘴似乎心有余悸,崇祯皇帝乐坏了,出言小声调侃道。
“陛下,臣都有四个孩子了,你要是卸磨杀驴,那就太可怕了!”张世康老实的道。
陈珠儿于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诞下一女,张世康给四女取名张启灵。
说来也怪,自打有了孩子之后,张世康的心思就转变了很多很多。
以前虽然也惦念父母,但总觉得自己孑然一身,干啥事儿都潇洒。
他本以为自己一直都将是这种心态,可一旦拥有了父亲这个身份,心思自然就要为老婆孩子考虑。
随着自己的功劳越来越高,身上的权势越来越大,张世康不免也会有不好的想法。
虽然老哥现在挺信任他的,可是以后呢?
张世康还是头一回如此认真的说这样的事,崇祯皇帝一听这话,脸色顿时落了下来,十分生气的道:
“朕不许你说这种话!”
“那要不这九锡啥的,就不要了吧,赏点银子就挺好,或者随便给点其他的也成啊。
这九锡可不兴加。”张世康嘀咕道。
“旨意已经当众宣读,你是要朕朝令夕改吗?
赏赐点其他的,怎么着?想让朕给你继续晋爵?
你都已经是国公了,再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
除非……你把北患给朕解决了,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崇祯皇帝脸色变的飞快,他觉得他已经摸到了驾驭这小子的把手了。
“陛下,让臣消停会儿吧,臣自打入朝,就没好好过过年。”张世康继续撇嘴,算是无奈的接下了这赏赐。
君臣两人嘀嘀咕咕,一会儿笑一会儿怒的,弄的周围的朝臣一脸懵逼。
要知道这可是在大街上,众人知道君臣二人关系好,却没想到能好到当众说悄悄话的地步。
不过所有朝臣都不约而同的闭着嘴巴,有的抬头望天,不信谣,不传谣,老子什么都没听到。
君臣商议好了之后,王承恩便又继续宣读道:
“敕令,怀宁侯孙维藩晋爵为怀国公,世袭侯爵,赐铁券,赏蟒服一件,赐金三百两、银五千两。
武功伯黄得功晋武功侯,世袭伯,赐丹书铁券,赏飞鱼服一件,赐金两百两。
安南伯曹变蛟晋安南侯,世袭伯,赐丹书铁券,赏飞鱼服一件,赐金两百两。
……
靖虏伯孙大胜,加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一百两。
霸州伯徐文远,加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一百两。
南皮伯王敬铎,加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一百两。
武邑伯郑冲,加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一百两。
……
石砫宣慰使马祥麟,敕封破虏伯,骠骑将军,赐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一百两。
武威将军秦翼明,敕封奋武伯,赐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一百两。
兵器局茅元仪,以火器之功,敕封克虏伯,赐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五十两。
兵器局毕懋康,以火器之功,敕封济运伯,赐铁券,赏斗牛服一件,赐金五十两。
期天下军将,以为表率,同心同德,共筑大明之盛世太平。
昭告天下,咸使闻之。
钦此。”
一道诏令,大明多了十几个世袭的侯伯,怀宁侯晋爵为怀国公。
大明上次加国公,是什么时候来着?
所有的朝臣都在思考着,封赏不可谓不丰厚。
与此前相比,武将提升爵位和荣耀的效率高了太多。
这三年来的屡次封赏,已经让天下的将士们明白,只要敢打仗,打胜仗,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而最后两个人的封赏,就有点令人玩味了。
竟然是两个并未参加此次战争的人,毕懋康朝臣们知道,毕竟曾在朝廷任职。
可茅元仪是哪个?众人想来想去,也没猜到。
不过圣旨里倒是写明,以火器之功,据四川战报言,此番之所以能大胜,与大明火器之利也有关。
尤其是遂发式火铳,以及几乎把朝廷铜矿存储耗尽的大铜炮,想来此二人应当便是主要改良者。
不过以火器之功,以白身封爵,还是令在场的人唏嘘不已。
听到这两个名字,张世康嘴角上扬,这当然是他为茅将军和毕姥爷请的功劳。
否则以崇祯老哥那尿性,压根就不可能给这两个人封赏。
不过张世康却觉得,这二人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有了精良的火器,近卫军才不用遭受攻城之苦。
倘若没有这些火器,近卫军的伤亡可以想见当是不小的。
而能让战争少死人,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功劳呢?
张世康身后得到封赏的将领们当然也都很高兴,而这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前怀宁侯孙维藩了。
孙家的怀宁侯爵位,已经顶在头上两百年了,终于在他自己手上再立大功,他孙维藩,以后也是国公了。
虽然子嗣降等袭爵仍旧是袭的侯爵,但日后跟着张世康这大侄子,有的是仗打。
只要他继续拼杀,谁说不能保住这国公之爵呢?
孙维藩高兴,孙大胜也咧嘴笑,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孙维藩一把抱住了儿子,而后激动的道:
“儿啊!陛下赏咱爷俩五千两银子。
快三年了,咱家的债,终于可以还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