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拿回来的那几天,杨岁还去问过韩治中。
韩治中的回答是,把三棱镜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三棱镜给的指引,时间地点都能感受到。
但联盟感受不到。
今天要不是韩治中忽然提了一下,杨岁都忘记还有三棱镜这个诡异了。
吴垠听到杨岁的问题,无奈摇头道:“我们每天都有研究员对三棱镜做一次检查,没有任何异常,手持也没感受到任何指引,就跟拿了一个普通的三棱镜没有区别。”
“可能其他颜色还没有出现的迹象吧。”
“哦。”杨岁有些失望,但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
我失望什么啊!
不出现其他颜色不是更好?
但平心而论,他确实对那个所谓的上个纪元感兴趣。
正好现在没事,杨岁和吴垠闲聊道:“我们感受到颜色出现之后会怎样?要去收集吗?”
吴垠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们会保护承载七色的诡异物品,确保它不会与三棱镜接触。”
“我们无法承担七色集齐的后果。”他补充道,语气中带着深深的警惕。
他了解太岁的性格,也知道太岁肯定对所谓的上个纪元感兴趣,所以才会如此严肃,就是为了掐断太岁那大胆的想法。
“哦。”
杨岁又和吴垠闲聊了一会儿就回了诡屋。
柳绵见杨岁回来,招呼宋锦去厨房把饺子端了出来。
一人一碗,还有料汁。
“你们都没吃。”杨岁疑惑道。
“没呢,今天专门等你回来。毕竟是小年。”柳绵微笑着回答。
“咱这也算是团圆饭了。”杨岁揉了揉颖儿的脑袋,笑呵呵地问道:“颖儿饿不饿啊。”
“不饿。”颖儿回答。
“今天的饺子还有几个是颖儿包的呢。”柳绵笑着说道。
杨岁往碗里一看,果然有几个奇形怪状的饺子。
“包的不好。包不出来柳绵姐姐那样”颖儿有些不好意思。
“没事儿。已经很棒了。”杨岁直接夹起一个不像饺子的饺子填到嘴里。
“好吃!”
柳绵笑道:“好吃就多吃点,锅里还有。”
杨岁把饺子嚼完咽下去,才忽然想起来,懊恼地拍了一下大腿,
“按习俗来说,今天是送灶王爷的日子,应该先拜完灶王爷再吃饭。”
“哎呀,我都忘了,应该买一个灶王爷的雕塑回来。拜一拜也是个仪式感,有点年味。”
“算了。不拜就不拜了,他肯定不敢说我的坏话。”
因为这是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过年,所以杨岁很尽力的在创造年味。
陆渊吐槽道:“那二十三还要放鞭炮呢。你搁这里放吗?”
宋锦故意打趣道:“你还应该买一个案板回来。”
“坏了。我本来记得的!”杨岁确实是记得的,但今天事太多就忘了。
“明天肯定带回来!”
来自三个家庭的人在这一间小小的诡屋内,有说有笑地吃了一顿不算团圆的团圆饭。杨岁还专门把陆渊插在旁边给他充电。
吃完饭还坐在饭桌旁嗑瓜子聊天,倒真有几分过年的气氛。
不过杨岁穿越前并没有感受过这种气氛。
……
北方的腊月,寒风凛冽。
村子里的李家院里,李大柱一家正忙着准备祭拜灶王爷。
李大柱是个壮实的中年汉子,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他的妻子是个勤快的女人,正忙着在厨房里准备给灶王爷的祭品。
两个孩子,大儿子李明和小女儿李红,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帮忙摆放香烛,烧黄纸。
虽然现在人都不注重这些习俗,但很多地方的农村人来说,这些习俗仍然代代相传,未曾丢失。
“爹,灶王爷真的会上天吗?”李明好奇地问。
“会。”李大柱笑着回答,“灶王爷每年小年这天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咱家过去一年的善恶。所以咱得好好祭拜,让他多说点好话。”
“那要是说坏话呢?”李红歪着脑袋,一脸天真。
“傻孩子,咱家人都老实本分,灶王爷肯定不会说坏话的。”妻子插嘴道,手里忙着把糖瓜一个个摆放在祭台上。
所谓的祭台就只是一张老旧的桌子,上面摆着一张已经掉漆的灶王爷雕像,原本和善的面目看起来有些狰狞。
李大柱点上三炷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香炉里,然后带着一家人跪下磕头。
祭拜完毕,李大柱在院中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带来一丝节日的喜庆与热闹,也为院子铺上一层红色的地毯。
晚餐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氛围温馨而和谐。
夜幕渐渐降临,一家人早早入睡,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静谧的夜里,突然从黑暗中传来一阵低沉沙哑的声音,仿佛有某种不可见的东西在呼唤。
“除夕,除夕,除夕……”
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黑暗中传来的低语。
李明猛地睁开眼睛,房间里漆黑一片,只有窗外的月光如水般洒进来,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揉了揉眼睛,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
然而,那声音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急促。
“除夕,除夕,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