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等待安王和戚芳菲的时间里,晏东凰把名册上的女子都过目一遍。

礼部记得很详细,女子家族出身写得一目了然。

其中有官员之女,有寒门女子,有没落勋贵家中女儿,也有武将之女,还有小商贩之女。

京城很大,除了达官权贵,还有贩夫走卒。

寻常百姓家女儿很难有读书的条件,但商贾之家却可以。

虽然商人地位低,但有钱。

读书最费的就是钱。

只是商贾之家因为制度的原因,男子入仕尚且阻碍重重,女子自然更不容易,而商人最需要的又恰恰是有个子女能入朝,提升家族地位。

殿外太监进殿禀报:“皇太女殿下,安王殿下和戚姑娘到。”

晏东凰合上名册,声音淡淡:“让他们进来。”

“是。”太监躬身退出。

须臾,晏翎和戚芳菲一前一后进殿,规规矩矩行了礼之后,才听晏东凰道:“召你们过来,是为了选伴读一事。”

晏翎没说话,戚芳菲也没说话。

“考试时间定在二月初八,考场由礼部负责布置。”晏东凰看了眼礼部尚书,“此次考生都是女子,尽量安排一个环境好些的考场,监考官到时会增加两人,考场外防守监督之人由本宫亲自挑选。”

随着她几句话落音,晏翎脸色细不可察地变了变。

考官人选有变动,监督之人暂时尚未决定?

“此次报名人数出乎本宫意料,可见臣民们对女子入朝的接受度并不低。”晏东凰视线从安王面色掠过,声音平静,波澜不惊,“不管他们是为了家族利益,还是想示好投诚,本宫都很满意看到他们的态度,但本宫要选的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且品行端正,胸怀大志,哪怕只能选到一两个人,条件也缺一不可。”

礼部尚书点头:“臣一定严加把守。”

“此次虽是女子考试,但流程跟往年科考一样,必须杜绝舞弊之事发生。”晏东凰表情渐冷,“监考时不得放水,卷子收上来之后,考生的名字必须全部遮掩,卷子由戚芳菲、礼部和安王交叉批阅,人数少,阅卷无需多长时间,必须做到公平公正。”

礼部尚书命令:“是。”

晏翎一颗心往下沉,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握紧。

杜绝舞弊,封闭阅卷?

他以为晏东凰急着选伴读,心急着让女官入朝,第一次选拔不会有多严苛。

只要条件尚可,人选上定是多多益善。

毕竟她要笼络朝中官员,为她以后登基巩固帝位提前做准备。

没想到……

如此一来,他的计划岂不是就行不通了?

“你们可有什么问题?”晏东凰目光微抬,一一看向眼前三人,“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晏翎眸光微沉,垂眸道:“女官选拔是第一次,虽臣不愿贬低女子,但因为常年待在闺阁,她们的学识、眼界和格局远远不及男子,不知殿下可有具体的选拔标准?”

正式的科考,参加人数多达数万。

天南地北的学子齐聚一堂,能中榜者都是学识上的佼佼者,百里挑一,但他们出彩的绝不仅仅是文章诗词。

他们对天下之势、江河湖海、民生赋税、战争、各地疆土治理都有涉猎,了解是一方面,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最重要。

而京中这些女子常年待在闺阁,读一些书已是难得,她们哪有时间、哪有机会去了解天下大事,了解民生疾苦?

晏东凰略作沉吟,抬眸看向戚芳菲:“降低一些要求,就按照乡试的标准选拔,戚姑娘觉得如何?”

戚芳菲点头:“臣女以为标准可以灵活变动,阅卷时,臣女和安王殿下、尚书大人三方交叉批阅,若三人同觉不错的就留用,同觉不行就弃用。若有三人意见不合之处,则交由殿下来定夺。”

晏东凰缓缓点头,觉得此法甚妥,可以保证考试最大的公平性。

“就依戚姑娘所言。”晏东凰淡道,“考场可以着手布置起来,所有符合条件的参考女子,送帖子至她们手里。”

说着,她转头吩咐侍立一旁的太监:“孟周,务必确保帖子是送到参考女子本人手里。”

孟周是皇帝贴身大太监荣春的徒弟,性格沉稳懂事,善于察言观色,被暂时调在勤政殿听差。

“奴才遵旨。”

晏东凰目光落在名册上,再次提醒:“最后选出的伴读会跟在本宫身边,她们的学识、品行和气度,本宫都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滥竽充数者本宫容不下,希望你们心里有数。”

礼部尚书忙道:“请殿下放心,臣公正选拔,严格杜绝徇私舞弊之事发生。”

晏东凰嗯了一声:“都去忙吧。”

“臣等告退。”

离开勤政殿,晏翎转头看向戚芳菲,温润开口:“戚姑娘觉得什么样的女子算是优秀?”

戚芳菲沉默片刻:“天下女子只要品行端正,不存主动害人之心,就都是优秀的,只是每个人优秀的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晏翎滞了滞,随即坦然一笑:“戚姑娘说得对,那针对此次考试,戚姑娘可有优秀的标准?”

“既然是考试,学识上自然要过得去。”戚芳菲淡道,“皇太女选伴读,选的是近身侍奉之人,识文写字、字体端正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性情坦荡,不卑不亢,遇事时不退缩,不胆怯,答疑时不含糊其次,不弄虚作假,品行端正,不两面三刀,没有叵测居心……”

“听起来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所有条件一结合起来,难度却大大提升。”晏翎笑了笑,“一百五十人听着不少,但真要严格选拔,怕是选不了几个。”

戚芳菲点头:“所以宁缺毋滥。”

这四个字一出,晏翎就明白了她的态度。

宁缺毋滥。

没有通融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