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赵雷把王娟送到家门口,“那我去加班了?”
如果不是今天赵铁柱打来电话,一定要他们两口子出席,不然今天又是加班的一天。
王娟对他挥挥手,“去吧,我让丁大妈他们留下来吃饭。”
“对了,记得吃饭。”车子就要发动离开的时候,王娟想起件事,恶狠狠对着赵雷道。
“但凡你再胃疼,看我如何收拾你。”王娟担心自己的语气对某人没有杀伤力,还不忘对某人比划拳头。
赵雷看着某人小小的拳头,真的很想笑,这个杀伤力真的不大,不过他知道绝对不能笑,不然自家媳妇看到后,一定会很是不开心。
“你放心。”赵雷知道媳妇也是关心他,不停的做保证。
对于某人保证的话,王娟真的就听听,“我不要你保证,但凡你再骗我,你知道后果的。”
赵雷看着媳妇拉起的脸,知道自家媳妇不是在吓唬人,不停的点头做保证,“媳妇,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忘记吃饭。”
对于某人保证的话,“到了吃饭的点,我会给你办公室打电话。”
指望某人自己记得,王娟真的是没有信心,他们这些人一旦研究某样东西,只要进入状态,,那绝对是忘记时间。
指望他们能自己想起吃饭,那绝对是犹如做梦,还不如她自己提醒一二。
“好。”赵雷当然是没有二话的同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能更好的做研究。”
这番话,王娟真的都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听的老茧都出来了,“你能记得就好。”
“每次都是振振有词,道理一套套的,可结果轮到你做的时候,你就做不到。”
就和后世减肥人群一样,不停的说我要减肥,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大部分都是该吃吃该喝喝,稍微运动一二。
赵雷不由得讪笑一二,知道在这件事上,真的没有办法和自家媳妇讲道理,对方那真的是一套套的,“媳妇,我走了。”
“对了,我今天会晚点回来。”也不知道何时回来,但是不管多晚,他还是会回来,就担心王娟会担心。
晚点回来?王娟听到这话,直接翻了一个白眼,“算了吧,你如果超过12点的话,你还不如留在办公室。”
饶是他们住在家属区,可是从办公区到家里,骑车都要半个小时,没错,平时没有啥大事,赵雷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分给他的汽车,除非有事才会开。
至于摩托车,赵雷不是很喜欢,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开机车那是一个冷,还有就是厂区和家属区人太多,特别是家属区,老人和孩子那是一个多,万一撞上了可咋办。
加上他平时都是坐着居多,每天的运动量不多,还不如每天骑车稍微运动。
王娟也是支持的,毕竟运动起来对身体也好,只是太晚的话,还不如留在办公室。
“你三点多回来,到家四点,然后洗漱下后,四点多,你六点多就要起来,就休息两个小时啊。”
“你还不如把时间节约下来,你就在办公室休息。”王娟知道赵雷办公室有张折叠床,有时候他中午就会休息一二。
啊?赵雷那是一个吃惊,他本来都以为王娟压根就不知道,谁让王娟一旦入睡,睡的很沉,想着在她醒来前到家,应该就不会被发现,没有想到,王娟竟然知道。
看着某人惊讶的表情,王娟乐乐,“你不回来,我怎么能睡的着。”
“你还不如留在办公室好好休息。”
“我知道你想要早点完成,可你也要想想你的身体。”
“你不是一直说要培养那些人,让他们可以早点独当一面,你总是说的好好的,每次都没有做到。”
“你可不要忘记,你可是一直说,等我们年纪大了,要带我出去玩的。”王娟帮某人整理了下衣服,“去吧。”
“好,我如果今天不回来,我给你电话。”知道媳妇在他晚归的日子都没有休息好后,他怎么还能让媳妇各种等他。
王娟嗯了声,目送他的车离开,看不到尾灯后,才开门进入院子。
一进入院子,就看到平安他们几个在菜地里干活,平安作为年纪最大的哥哥,当然是各种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们。
至于丁大妈和郝大妈,她们也是在地里忙活,看到王娟回来,很是惊讶,“你回来了,吃饭了吗?”
这个点点尴尬啊,说吃过饭,可感觉这个点也不会到家,而且就冲着他们对赵铁柱的了解,都能主动打电话让他们回去,绝对是所图才是。
“没吃。”王娟阻止她们起身帮忙做午饭,“我随意吃点就成。”
郝大妈她们也就没有坚持,继续干农活,顺道指点几个孩子。
以前他们想着家里孩子长大后,如果不能从军,那就接班,结果现在的政策变了,工农有了比例,这可是把他们给急坏了,想让家里孩子从小就锻炼起来。
不求他们干活多麻利,起码不能和陌生,压根就不知道如何做,到时候去了乡下可咋办。
丁大妈这时候也是在考虑,是否到时候让松柏他们到这里的派出所工作,或者就直接进入车厂保卫科,这样孩子长大后也可以去厂附属的农场。
能跑一样要务农,可起码就在家门口,平时她没事的时候,也能过去看望一二,可以给他们带东西。
更为重要的是,车厂的农场,起码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错,这些年下来,一些知青在农村的遭遇,多少也能知道一二。
这还是能知道一二的,有些知青插队后,就没有给家里来信,至于家里邮寄过去的东西,也没有退回来,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孩子对家里不满,所以不写信。
现在他们都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有猫腻,可一来没有证据,二来路途遥远,去的地方又是很偏僻的地方,一个陌生人就这么过去,不要说把自家孩子给救出来,指不定自己还要搭进去。
更为重要的是,家里孩子多了,一般插队当知青的孩子,也不是父母最喜欢和重视的孩子,不然压根就不会让孩子下乡,哪怕他们下乡了,也会想办法让他们回来。
郝大妈她们和人聊天,每次听到有人说插队有关的事,她们都会关注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