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 第639章 《隆武历书》初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专利法》在顺天府试行两个月,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微调后,便开始逐步向全大明推广。

面向全体大明推介的媒介有《大明时报》与《礼报》,而政府机构上有每个布政司的提学官负责解释律法、接收与初步审核申请,短时间内,大明各布政司兴起了一波专利申请的热潮。

奈何真正有用的专利十分稀少,而且很多都有重叠,半年过去后,真正获得核准的专利申请总数还不到一百项,其中还是以菜品与外观设计为主,发明创造十分的稀少。

虽然朱由校早早就猜到了会是这种结果,但当真正看到这个结果时,心里还是一阵的难受。

经过儒教与统治者近两千年的思想禁锢,中华民族已经慢慢失去了她敢于创新与突破窠臼的能力。

所以,要想改变大明目前这种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前面的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通。

在《专利法》向全大明推行后不久,已经编纂了整整两年的《隆武历书》才终于完成了初稿,全书一共一百三十七卷,因经费充足,外加徐光启的身份比历史上更高,而且还有汇集了当世天文学一众大拿如开普勒与伽利略的格物院,所以得以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初稿,比历史上的五年时间减少了三年。

《隆武历书》共包括四十六种着作,根据内容可分为节次六目和:日躔(推算太阳位置)、恒星(恒星位置数据)、月离(推算月亮位置)、日月交汇(日月食推算)、五纬星(五大行星运动情况)、五星交汇(五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变化)。

按各卷的性质和作用,又可分为基本五目:法原(天文历法的有关理论)、法数(天文数学用表)、法算(天文历法推算中使用的数学方法)、法器(天文仪器)、会通(中国和西方使用的有关单位换算表)。其中法原部分是《隆武历书》的核心部分,共四十卷,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这体现了徐光启将历法的推算建立在对先进天文学知识的了的基础上的指导思想,利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精确的天文数据表进行精密的历法推算。

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此外,因有开普勒的存在,《隆武历书》系统地介绍了他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作为文科生的朱由校,对于天文历法上面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但也顶多是通了八窍中的其中一窍,对于高深的天体运行规律与庞杂的数学计算公式,朱由校几乎可以说是看不懂,而且他也不想去深入研究。

但太阳系与宇宙的大致观念他还是清楚的,他根据后世的天体命名方式重新命名了八大行星,并且在《隆武历书》中彻底抛弃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改为支持开普勒坚持的哥白尼日心说,让大明在天文研究上少走不少弯路。

虽然朱由校在天体运行规律上能给出的建议有限,但地球的运行方面,朱由校可就能说上不少话了,毕竟前世的他高中地里可是非常不错的,虽然离高中毕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但一些刻入记忆身处的常识他还是能记得非常清楚。

在讲解完自己所知的有限天体知识后,朱由校看着眼前的几位当世科学大拿问道:“加院士,可否跟朕介绍下儒略历与格列高利历?”

“是,尊敬的皇帝陛下!”伽利略用他那仍然十分蹩脚的大明官话继续说道:“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又可以叫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四十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哦,臣所说的公元纪年法,采用的是耶稣基督出生之年开始的纪年法,与大明正在使用的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纪年法有很大的不同!”

朱由校点点头道:“嗯,这个朕清楚,加院士继续往下介绍!”

伽利略微微躬身回道:“是,尊敬的皇帝陛下,在《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十二个月,其中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个闰日,年平均长度为三百六十五点二五日。

《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二月减去一日加到八月上(八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八月变成大月,同时又把九月、十一月改为小月,十月、十二月改为大月。

在儒略历施行了一千五百年后,由于误差实在太大了,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公元一千五百八十二年进行了重新修订,从而变为格列高利历,也叫格里历,现在泰西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格里历。”

见皇帝与其他人听得十分认真,伽利略继续介绍道:“格里历与儒略历一样,格里历也是每四年在二月底设置一闰日,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四百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一百整除)都不能设闰日。

如此,每隔四百年,格里历仅有九十七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了整整三个闰年。

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一九九零七四日,即约每三千三百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三六五点二四二三七日,即约每八千年误差一日。

而儒略历的历年为三百六十五点二五日,约每一百二十八年就会误差一日。

到公元一千五百八十二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即三月二十一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十天。

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的公元一千五百八十二年十月四日的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公元年一千五百八十二年星期五,即有十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

格里历的纪年仍然沿用儒略历,自传统的耶稣诞生年开始,称为“公元”,亦称“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