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关傲说完,旎啸不禁一声冷笑,“如此看来,杀穆景明之人,定是与穆景明颇为熟稔。要知道,穆景明一身少林功夫,非同小可,当年我曾与他有过交手,其武功只怕不弱于你。”
关傲闻之,大惊失色,“倘若真如少庄主所言,那杀穆景明之人,一则与穆景明极为熟稔,二则其武艺远在穆景明之上,以防万一,三则其能自由出入锦衣卫衙门,只怕……”
“正是,此人既对锦衣卫衙门了如指掌,说不定早已潜藏于锦衣卫之中,只是要查出其身份,绝非易事。”旎啸颔首应道。
踱步数回,旎啸一声冷笑:“只怕锦衣卫那几位大人也不会深入追查。”
“却是为何?”关门主一脸疑惑。
旎啸解释道:“昨夜上半夜,常敏才率众追捕卫轩,欲布下死局,迫使卫轩认罪画押,坐实其白莲教身份,不料半途杀出个穆景明,竟手刃昔日挚友刘宜年,此举无疑让锦衣卫那几位大人颜面扫地,心中暗自恼怒穆景明。
“然而,因那洪林公公的缘故,他们不敢公然对穆景明如何。如今穆景明已死,他们更是不敢深究,生怕因卫轩之事再添波澜。
“再者,穆景明不过是请来的江湖高手,若锦衣卫不对外宣称,又有谁会关心一个穆景明的死活?”
关傲听罢,微微颔首,随即说道:“少庄主,属下以为,穆景明之死不可就此作罢,定要设法引出其同伙。”
旎啸缓缓点头,“不错,我本意便是借卫轩之事,引出那些妖魔鬼怪,却不料横生枝节,出了一个穆景明。
“你去散布消息,只说昨夜上半夜我在那树林中,至于下半夜之事,暂且不提,那韩文庆自会为我们去说。”
一直静默立于一旁的妙琴,此时开口道:“少爷,那上半夜之事,韩文庆也是知晓啊。”
旎啸转身望向华妙琴,笑道:“韩文庆乃东厂之人,或许对锦衣卫内部之事不甚了了,且他也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何必让锦衣卫与东厂再生龃龉?
“是以,关门主一旦传出消息,韩文庆自会心知肚明,他的上峰也能猜出几分端倪。
“如今,京城之中,各府各衙,尤以东厂、锦衣卫、六扇门为甚,谁人不知我与圣上为骆家之事暗中筹谋,明里布局?”
妙琴听毕,嫣然一笑:“故而,韩文庆与其上峰非但不会隐瞒此事,反而会借机将其扩大,如此,锦衣卫那几位大人便不得不深入追查穆景明之死。
“这一查之下,昨晚那股势力定会如临大敌,小心谨慎,生怕留下丝毫线索,定会派人监视查案的大人与锦衣卫,必要时更会抹去痕迹。
“而关门主只需派人紧盯锦衣卫中负责查案之人,届时必有斩获。而后,少爷再故意透露些风声,昨晚那股势力定会惊惶失措,露出破绽来。”
旎啸闻言,向妙琴投去赞许之色,复又望向关傲。
关门主听罢,大惊失色,怔怔地看着华妙琴,心中对少庄主的侍女敬佩不已。
他领命之后,即刻安排千阳门在京城的潜伏之人,依旎啸之计,散布消息,并布置人手严密监视锦衣卫的一举一动。
旎啸此番举动,虽惊动了昨夜那伙宵小,却惹得六扇门大当家高谷阳心生不悦。
皆因卫轩之故,高谷阳深知旎啸已从千阳门探得卫轩与沈莫、石小曼之纠葛,更疑心卫轩身边的桑曲阳已遭旎啸毒手。
面对石小曼之质问,高谷阳一时语塞,恰逢宫中宦官前来宣旨,说陛下召见。
高谷阳心知此事定与昨夜风波有关,遂随前来宣旨的小太监匆匆入宫。
至殿前,但闻吏部尚书孙丕扬滔滔不绝,为卫家仗义执言,直指礼部右侍郎常敏才为报私仇,蓄意构陷卫轩为白莲教逆徒。
领路的小太监给高谷阳使了个眼色,示意在此稍候,便悄然离去。
不想没有多久,常敏才也随一小太监而至,高谷阳见状,心中已然明了几分。
他虽对常敏才心生厌恶,但此刻却不得不强颜欢笑,点头示意。
常敏才自是识得高谷阳,却苦于身份之别,不知该如何行礼问安。高谷阳并非朝臣,以江湖门派掌门的身份出现,却深得圣心。
最终,常敏才只得抱拳,向高谷阳微微一笑,点头致意。
二人便在殿外静候,不多时,便闻殿内传来皇帝的怒斥,“孙尚书,朕知你与卫橙盛交情匪浅。虽朕未见卫轩认罪画押之状,且暂不论卫轩是否为白莲教逆贼,然卫橙盛若真心无愧于朕,何必在家中自服剧毒,又令其子卫轩逃逸?
“倘若卫家果真与白莲教无涉,那与卫橙盛交往甚密的几位大臣,又为何纷纷自绝于家中?朕是否可以视此为畏罪自杀之举?”
随即,只听殿内传来跪地磕头之声,想必是孙丕扬闻讯惊恐,连连向皇帝请罪。
高谷阳立于殿外,耳闻圣上之语,心中五味杂陈,对常敏才更是面色阴沉。
他驻足原地,心知肚明,此乃圣上故意让他听闻,以免稍后入内,步孙丕扬后尘,为卫家鸣不平。
他更是洞悉圣意,皇帝实则并不挂心卫家的荣辱兴衰,人死如灯灭,皇帝所关注者,乃是昨夜之事,恰有一股势力被惊动,而旎啸恰在现场,此等功绩,自然归于旎啸名下。
高谷阳更可揣测,昨夜常敏才定是又往郑贵妃心腹洪公公处走动,而郑贵妃必在圣上面前借机称赞常敏才。
念及此,他不禁心生酸楚,为何事态竟会如此演变?
他心中怒火中烧,却无处发泄,仅仅一夜之间,旎啸便与常敏才、洪林走近许多,而他与旎啸之间却生出嫌隙,往昔因屠公公之故而亲近,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
终于,孙丕扬面带悲戚,弓腰驼背步出殿外,见高谷阳在此,微微颔首,又见常敏才,孙丕扬怒从心生,怒目圆睁,挥袖而去。
常敏才脸皮之厚,犹如城墙,佯装不知殿中方才之事,更似未见孙尚书的怒容,对着孙丕扬之背影深深一揖。
不多时,一小太监前来宣他们二人入殿,高谷阳对常敏才做了个请的手势,常敏才也是彬彬有礼,回以敬意。
二人踏入大殿,跪拜参见万历皇帝毕,皇帝即刻命太监宣读圣旨。
旨意大概意思是,常敏才遣人捉拿酒楼行凶之徒,于城外偶破逆贼交易,致使一名奸贼穆景明现身锦衣卫,且已毙命。常敏才功居首位,由礼部右侍郎擢升为户部左侍郎。
常敏才闻旨大喜,虽仍为正三品,却由礼部转至户部,且由右侍郎晋升为左侍郎。他心知,此番晋升皆因郑贵妃之力。
旨意宣毕,皇帝对常敏才说道:“常爱卿,户部事务繁冗,远胜于礼部。如今大明用钱之处甚多,卿需尽心竭力。至于卿令郎之死,朕看就此作罢。那卫家死的死,伤的伤,且已赔付卿不少,卿便不必再纠缠不放。”
常敏才躬身行礼:“臣遵旨。”
他深知,自己与卫家之纠葛已了,且未将卫家定罪,卫轩也未被定为白莲教余孽。
他心中不免惋惜,原欲借卫轩之事扳倒几位反对郑贵妃的重臣,此乃洪公公与方成哲共谋之策,也是郑贵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