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通州。
眼下正值三月下旬,萦绕着村庄而生长的农田春意盎然,不时便能见到几名扛着农具的百姓自村中而出,将其汗水挥洒至田野中。
此地名为张家湾,因前元万户侯张瑄指挥船只,通过海运的方式运送漕粮,自渤海而出,途径潞河的时候,曾于此地短暂停留,故而得名\"张家湾\"。
在过去的两百余年中,\"张家湾\"也曾走出过几名进士,其中更有人官拜三品侍郎高官,成为一时美谈。
但当下,论张家湾中最为出名的人物,却不是这位三品侍郎,也不是前元的万户侯张瑄,而是自万历三十九年便侨居于此的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
...
...
村庄南头,几乎将周遭房屋连成一片,并与后山接壤的\"农舍\"中,年近七旬的李三才头戴笠帽,手中捧着一根简陋的鱼竿,悠哉游哉的坐于池塘面前,盯着眼前毫无涟漪的湖面。
作为昔日的\"急先锋\",他在东林党中的地位几乎能够与东林书院的创建者顾宪成比拟,就连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也要与他平起平坐。
正是靠着这份无人能及的资历,他奉命巡抚凤阳并提督漕运长达十余年之久,后因朝中\"党争\"日渐激烈,方才以退为进,主动辞官回乡。
不过虽是赋闲在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昔日挥斥方遒的那段时日,并且不遗余力的想要回京辅政。
只可惜任凭他百般努力,及至万历皇帝撒手人寰,也没有流露出起复他的意思。
甚至就连泰昌皇帝继位\"拨乱反正\",接连提拔了诸如刘一璟,韩爌,何宗彦等朝臣,分别对他们委以重任,却依旧将他这位\"东林肱骨\"置之不理。
久而久之,他本就偏执的内心也产生了一丝病态。
\"老爷,京师来信..\"
正当李三才双眼微眯,好似靠在椅子上睡着的时候,蹑手蹑脚的脚步声响起,一名年岁瞧上去与其有些相仿的老仆缓缓行至池塘边,手中还握着一封书信。
\"讲。\"
尽管心中困意不断翻涌,但李三才仍是强打精神,将浑浊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看向自己的老仆。
实话实说,如今他已是年近七十,精力和记忆早就不如往昔,身体又虚弱的厉害,纵使真的被天子起复回京辅政,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但令东林\"众正盈朝\"一直是他的梦想,如今天子信重武人,在垂拱而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实在痛心疾首。
更何况在家作壁上观多年,他心中也有些不甘,希望能够燃烧身体中残存的热血,照亮大明未来的方向。
这大明,是朱家的天下,更是读书人的天下。
历朝历代,无数王侯将相的例子早已证明了,武人只能打天下,不能治理天下。
陛下,将路走短了呐。
\"昨日晌午,天子闻听山东乱民暴动震怒,决意御驾亲征。\"
\"兵部行文已下..\"
在李三才骤然睁大的双眼中,身穿寻常农闲服饰的老仆语气迟疑的汇报着手中书信的内容,枯瘦的双手也是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虽说自成祖朱棣之后,这大明的天子便是出了名的\"奇葩\",有人喜欢养蛐蛐,有人喜欢\"叫门\",有人偏爱\"熟女\",有人独宠一人...
但像当今天子这般,才刚刚继位便着手整饬行伍,并且在局势诡谲多变的时候,便打算御驾亲征的,还是独一份。
纵然是昔日的那位\"瓦剌留学生\",也是在继位多年,国本已定且朝中局势一切稳定的情况下,方才有意\"御驾亲征\"。
可眼下紫禁城中的天子,哪里来的底气敢御驾亲征?
他就不怕,就此一去不回吗?
\"呵,倒是有几分胆识..\"
\"但是这盘棋一旦落子,可就有进无退了..\"
短暂的错愕过后,李三才的老脸上转而涌现了一抹嘲弄,手中鱼竿因为过于用力,于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无数涟漪。
他本来想着,借着山东这档子事,让紫禁城中的小皇帝吃些苦头,知难而退也就罢了。
但他怎么都没有料到,自幼养育深宫之中,传闻中生性怯懦的天子居然有胆识御驾亲征。
须知,这紫禁城虽然像是一个牢笼,困住了历任大明天子的自由,但也能够为其提供庇护。
可一旦踏出紫禁城,天子的安危可就没法保证了。
尤其是山东的那些\"烧香人\",平日里隐姓埋名,寻求当地富绅豪商和\"孔家人\"的庇护也就罢了。
如今大乱将启,这些野心勃勃的\"烧香人\"岂会甘心久居于人下?
\"老爷,是不是要跟南边知会一声?\"犹豫半晌,李三才身旁的老仆终是小心翼翼的开口,浑浊的眸子中夹杂着一抹征询。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最好还是让南方那边做好准备,随时出兵接应,以免山东\"乱民\"坐大。
毕竟天子御驾亲征可不是闹着玩的,如若真的有所闪失,这大明朝必然会迎来一番腥风血雨。
届时,他们这些人都将是大明朝的\"罪人\"!
\"不急,且先静观其变。\"
\"天子的性子虽是有些急切,但并不莽撞..\"
如今围绕着山东局势展开的棋局,虽然涉及到了诸多势力,但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宜即刻下场博弈。
且先瞧瞧那些蛰伏多年的烧香人究竟有几分本事,又能够在山东搅起怎样的风浪再说。
呼。
一阵风起,李三才脸上的发须随风扬起,其枯瘦的脸颊上满是坚毅之色,不由自主的看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时隔多年,他又一次感受到了心跳急速的感觉,只觉早已枯竭的身体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机。
如若这场棋局他能够笑到最后,他们东林必将\"众正盈朝\",来日他纵使撒手人寰,也能够含笑九泉。
但若是败了,只怕自\"土木堡之战\"过后,大明持续了百八十年以文抑武的局面会瞬间瓦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