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宋王侯 >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宋帝的惊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宋帝的惊慌

“平儿,你放假了,什么时候回来的。”跪在下面的一个农妇爬起来,开心的来到滕风平眼前,一边帮着后者整理衣服,一边一脸慈爱的说道。

“是滕哥儿回来了。”

“我们村子的文曲星回来了。”顿时不少人爬起来和滕风平打招呼,场面一片混乱。

旁边那老秀才将众人呵斥到一边,指着滕风平刚想说什么,滕风平却抢先说道:“诸位叔叔、伯伯、婶婶,父老乡亲们,你们一个个都是大活人,不去地里抓蝗虫,怎么跪着磕头就能把蝗虫求跑了?

那老秀才上前搭话:“滕哥儿,你如今贵为祥符学院的学生,放在以前那都是举人一般的大贵人,怎么如此不敬神灵?要知道这是上天降罪,我等应该祈求上苍的原谅,怎敢胡乱杀戮?”

“我小时候都吃过蝗虫,如今不已经考上了祥符学院,毕业之后,就可入朝为官,怎么就没有什么见鬼的蝗神降灾?连陛下都说自己吃过蝗虫,什么狗屁蝗神敢给我祥符国陛下降灾?而你们磕了半天头,蝗虫可曾少了一只?还不如攒些力气,也好多捕杀几只蝗虫,换一些粮食回来。”

“可是……”老秀才话还没说完,往前一步,脚下轻响传来,却是将两只蝗虫给踩死了。他涨红了脸说不下去了,他自己也杀死了蝗虫。

“三伯,咱庄子上谁小时候没抓过蝗虫玩耍,弄死几个还不常有的事情,也没见那蝗神惩罚谁。你没听滕哥儿说嘛!就连陛下都吃蝗虫,陛下是谁,那才是真正的神仙一般的存在。咱还是听陛下的,把地里的蝗虫抓干净,我听说拿到官府一百斤蝗虫可以换一斤粮食或者十文钱呢,你看这么多蝗虫,谁家一天不抓个两三百斤的,换些钱或者粮食,总比家里面的粮食一天天变少的强吧。”一名庄户说道。

不待那三伯发话,庄子上的人就鸟兽散一般的跑着离开,呼儿唤女的又是扎口袋,又是绑纱网,各自忙乎开了。

很快滕家庄户们涌出庄子,向自家的田头奔去,一个个叫嚣着要杀尽蝗虫,用捕杀的蝗虫将自家田地里应该出产的粮食换回来。

………

………

祥符国,天定三年,八月一日,

宋国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三路流民相继出现,他们从各自已经找不到丝毫食物的村镇一路汇聚到了附近县城,人数越来越多,少则百人,多则已经上万人。而宋国这些县城因为长平仓里面没有粮食,朝廷也没有送来什么粮食,所以城中官员冷漠的下令关城,不让流民进城。

流民找不到活路,只能继续往最近的州城汇聚,结果州城和县城一样,同样关着城门,甚至有一些州城因为关城门不及时,流民和城门士兵发生了冲突,出现了流血事件,差点就出现暴乱。或者说只差一个导火线便有可能出现暴乱事件。有那尽责、仁慈一些的知县和知府还会让人在城外摆个摊子,只是那锅里面的粥稀比清水好不了多少。

本地州县城不让进,父母官给不了活路,大部分流民开始向京兆府、晋阳、秦州等大城汇聚。但也有靠近祥符国的,向祥符国汇聚而去。

祥符国州县官府在叶尘安排下,早已做好了接收难民的准备,盐州华阳县的富庶不光是在祥符国有名,即使是相邻的宋国百姓都多有耳闻,所以附近很多宋国的流民都不约而同的向华阳县而去。华阳县的知县王波举上一次因为叶尘在他地头上受刺,险遭牵连,实事上若非是马文韬在叶尘面前以死保证王波举绝无问题,再加上叶尘也惜他是一位能官。他轻则下狱,重则已经人头落地了。

所以,王波举对于这一次陛下亲自下旨安排接收流民的事情高度重视,甚至在边境上已经布下了探子,这边流民一入境,便有快马报告给他,然后带人亲自向边境而来。

靠近宋国过境之处,王波举见到了一股背井离乡、跨国跨境的流民,大包小包的背着、挑着,有的还推着独轮车,小孩儿们不是坐在箩筐里,就是坐在车上。

见着一队马队直奔而来,其中有许多还是跨弓带刀的官兵,流民们一下都被吓得四散奔逃。

幸好王波举旁边有一大嗓门的幕僚适时大声高喊:“各位宋国的乡亲,你们不要怕,我们不会赶你们走的,现在我们华阳县的知县大人王大人来探视你们来了。”

话语传开,本来也没力气跑快的这些流民才才又战战兢兢的站定了下来。

王波举先远远的下马,然后慢慢的走上前,几名护卫拿着刀要走到他的前面,却被他推开。

流民们各个面有菜色,衣衫褴褛。大人都瘦得脱形,而小孩子的腿脚更是都瘦得能看到骨头。

华阳县最穷的一户人家都比这些流民要强得多。华阳县最穷的几户人家,虽说贫寒,至少也能够勉强吃饱的。而眼下的这群流民,却个个面黄肌瘦,摇摇晃晃的随时倒下都不奇怪。

看到这片惨状,王波举只觉得触目惊心。

面对着这些依然脸有惊慌畏惧之色的宋国百姓,王波举尽量的将话说得温和一些,将语气表现得和气一些,说道:“宋国灾情,我祥符国早已知之,我国皇帝陛下有旨,凡是宋国落难向我祥符国投奔而来的同胞百姓,我们祥符国官府都不会赶走,全部接收,并且尽可能给大家一条活路。就在县城外,本官也已经安排下驻地,搭建帐篷和窝棚的材料也准备好了。诸位父老乡亲先在本县安居,且等休整一些时日后,灾情过后,再回乡不迟。”

本来按照叶尘的意思,这些流民只要来了,便不会放他们回去,待“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便将他们迁徙至河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横山等或人烟稀少或汉族稀少之地。当然,去了之后,官府会给他们分田地,帮助他们建立家园,成立村镇,建县立州,让其归心,正式成为祥符国的百姓。而那些一心非要回宋国自己家乡的,按照叶尘的意思也不阻拦,这些人回去自然会将祥符国皇帝陛下的仁政传开,宋国上下数千万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与宋国朝廷官府这一次对待受灾百姓做法一相比,民心所向显而易见,而等祥符国发兵攻宋之时,百姓恐怕夹道欢迎,成为祥符国大军内应都有可能。

……

……

无比残酷的实事证明,秦凤路、永兴军路、河东三路官府,绝无赈灾的能力!

接连半个月内,这三路各州、县,报告灾情的文书急报如雪片一样飞入开封,每份文书上,都无比清楚的告诉宋国主事的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们,本州已经有大批的百姓开始逃灾,流民目的地,除少部分逃亡祥符国之外,在这三路找不到生计之后,一部分继续南下,翻过秦岭,去了川蜀之地,但也有近半流民的目的地却是宋国京都开封!

宋国政事堂自蝗灾出现之后,便已经取消了轮值的制度,所有的宰相,每天都必须到齐。而赵德昭现在接到的文书,甚至不需要贴黄(用黄纸贴在奏章上的提要,以方便皇帝阅读),凡是三路灾区送来的奏章,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报告灾情的严重性。

西北三路的官员们的语气诚惶诚恐,但是却也无比清晰的告诉赵德昭与李明轩,“我们无力赈灾,也无力阻止流民的出现!”

“陛下,河东、永兴军路、秦凤路三路流民已经已经多达百万,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各州县官府因为没有粮食,强行将流民阻之城外,有一些发动大户在城外施粥,但也是杯水抽薪,解决不了问题。流民已经开始南下,向京兆府、秦州、洛阳,甚至向京城而来。”崇政殿中,李明轩向宋帝赵德昭据实相告。

赵德昭脸色阴沉的能够滴下水来,但在文武百官之前强压着怒火,不让自己太过失态。

“诸位爱卿,值此国难之时,当如何处置才能渡过危局?”赵德昭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拿宫女太监去发泄了。他虽然软弱,甚至无能,却从未想过要当一个昏君,他曾经想过至少也要将先帝留下的江山基业守住,后来宋国三分天下,刚开始也想过收回江南,灭了赵普、钱志尹等一众反贼,但是认清了祥符国和辽国虎视眈眈的实事之后,也想着至少要将眼下的疆土守住。然而,眼下的情况,只要处理不当,绝不是简单的动摇国本那般简单,他虽然心智平平,但是这一点还是明白的。

“方今之计,只有仰仗江淮漕运和开封的积储了。”李明轩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还有一个月,江淮大部分地区种的两季稻的地区,早稻可熟,加上江淮各州的存粮,应当可以度过这个难关。”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