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闻晴则抽出时间打理自己承包的山林。

春天承包山林的时候,她要上学,没有太多时间打理山林,只抽空种了30多棵桃树,大部分地方都荒着,现在放假,正好把土地整理出来,到秋天就可以种果树了。

柳队长介绍了两个五十多岁的村民帮她看山林,都是家里负担比较重,经济困难的,闻晴给他们每个月20元工资。

两人负责种树和果园的日常管理,果树种下后,一般要好几年才开始结果,这个阶段只需要施肥除草,防止病虫害,事情不是很多,他们还有时间帮助家里种地,所以这两人都十分愿意。

闻晴带着两人上山, 大炼钢铁后,山上的大树都给砍完了,现在山上只有一些小树和灌木,平时,村民上山搂点柴火。

三人清理了山上的石头、杂草和杂树,挖好树坑。

闻晴对两人说道:“秋天我准备种果树,今后你们注意不要让人上山祸祸果树。”

两个看林人点头不语,签订承包协议后,山上的树木都属于承包人,村里承包西边山林的老陈家也是这么说的,村民们也不会胡乱砍别人地盘上的树。

这片山林,她准备种桃树、杏树、樱桃树,苹果和梨也要种一些。

晚上,闻晴进入空间,给果树剪了枝,剪下的树枝直接扦插在田里,几个月时间足以长成小树苗,到秋天正好移植到山上。

当然,以后有机会她会买一些优质树苗进行嫁接。

酒坊扩建后需要增加一些设备,闻晴再次找到校办工厂,自己出钱出图纸加工设备。

对加工这些设备,闻晴已经十分熟练,只花了一个星期就做好了蒸酒器、不锈钢罐、温控器,冷却器,把东西拉回前院放着,等酒坊修好再安装。

一天,王建国对她说:“闻姐,有十缸清香型酒已经是二次发酵了,我看了一下,地缸温度都已经降到25度了,发酵应该差不多结束了,我想明天起糟蒸酒。”

晚上,闻晴把粮食放进前院,准备明天使用。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开始工作。

闻晴先在甑子的篦子上铺上一层清洗干净预先蒸过的稻壳,等蒸气开始上来,两人把酒醅撒进甑子里,开始蒸馏取酒,一个地缸大约装500斤粮糟,一次就能蒸完。

二茬酒比大茬酒出酒量要少一些,掐头去尾,酒头酒尾单独放一边,酒身入坛陈化。二茬酒蒸馏取酒用时不太长,十缸酒两天就蒸完了。

晚上,吃过饭,王建国来到酒坊,两人一鼓作气开始润粮,经过一个晚上浸润,第二天才好进行下一个程序。

闻晴说道:“清香型白酒一般是单粮酿制,我们用的是去壳梗高粱,蒸之前要先把高粱稍微破碎一下,有的酒坊是用完整的高粱直接蒸,两种方法都可以。”

又说:“润粮要用80度以上的热水,把高粱润12个小时,注意要多搅拌一下,尽量和得均匀些。”

两人边说边干,用铁铲不停地搅动高粱。

两人不停地破碎粮食、烧水、润粮,收堆,忙到半夜12点,两人都是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才润了2000斤高粱。

第二天中午,闻晴来到酒坊,检查昨晚收堆的粮食,发现已经润好。

她从空间里拿出干净的稻壳,放进甑子里先蒸一遍。

把稻壳蒸好后,倒在干净的槽车里,又在润好的高粱里加入了一定数量的稻壳,这样做是为了高粱更容易蒸熟。

不久王建国也到了,见闻晴已经开始工作,他也急忙上来帮忙。

两人在甑子里先放上一层高粱,等上大汽后,再把高粱一层一层的撒入甑子,盖上盖子,大火蒸40多分钟。

闻晴揭开盖子,抓出一把高粱捻开,发现里面基本没有硬心,让王建国撤下灶里的柴火,不着急揭盖子,让甑子里的粮食再闷上一阵子。

两人把酒曲磨细,闻晴说:“酒曲的粗细要根据高粱的破碎情况来定,高粱比较碎的,酒曲就要磨得细一些,咱们的高粱比较粗,酒曲就不用磨得太细。”

她推着槽车到了甑子边,与王建国一道把蒸好的粮食铲到槽车里,边铲边加入一些凉水,再推到摊晾区,把高粱倒在地上,打开风扇,翻转粮食降温。

闻晴对王建国说:“清香型酒讲究低温和曲,加曲温度应该控制在25度以下,夏天发酵顶温不能超过35度,否则就太酸了。”

等温度慢慢降下去,按照比例加入粉碎好的酒曲。

闻晴对王建国说:“我觉得,夏天拌入的酒曲可以更粗一点,防止发酵太快。”

王建国边干活边琢磨,不断积累经验。

闻晴回忆着那些酒坊大师傅们的酿酒手法,一路做下来,发现自己对酿酒工艺确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酿好酒也更有底气了。

又忙碌了三天,闻晴与王建国才把十缸酒压实封好,静静等待发酵。

闻晴每隔六个小时就检查一次各个酒窖的温度,记录到登记簿上,对每一坛酒都建了这么一个档案,方便后期进行对比,找出最佳工艺流程。

华北夏天气温比较高,后院这边没有安装冷水循环降温管道,她只能成天开着风扇降温,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边也要安装一套。

做完清香型酒,有两池浓香型白酒也完成发酵了,该取出酒醅进行蒸馏了。

长夏酒坊浓香型白酒采用的是原窖法发酵,王建国学习了闻晴带回来的经验,整个酿酒过程做得一丝不苟。

在看花摘酒时,简直是不错眼地盯着,从米粒大小到细丝一般流出,光是酒头就接了三次,来测试酒精度,直到酒精度降到75度以下,才慌不迭地换成了大口陶罐接酒身。

看着如玉珠般落在罐子里的酒花,闻着扑鼻酒香,王建国嘿嘿傻笑起来。

这段时间,他认真学习闻晴的笔记,他只读了小学,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还是让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给他解释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与闻晴一道做了几次酒后,他对酿酒越来越有兴趣,每次做酒前,都在心里反复思考,力争不出差错。

连续做了二十缸清香型酒和十窖浓香型酒,累得他够呛,找到闻晴,建议道:“闻姐,酒坊马上就要扩建了,应该多招些人吧?”

闻晴点头,他接着说:“我想找个徒弟来帮忙。”

闻晴拍着自己的头,是呀,她把这事搞忘了。

现在酒坊只有两个人,柳泉还经常出去跑销售,虽说假期中她也亲自参与做酒,但两人一次要蒸2000斤粮食,还是特别辛苦。

开学后,基本上只有王建国一个人,酒坊又在扩建,肯定要增加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