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确实如此,那场景岂止是演的这般。两军穿行于幽暗山脉,军中勇士们险些被古灵精怪所察觉。他们学习林间的鸟鸣、野兽的嚎叫,甚至模仿森林深处的幽魂低语,这份机智令人忍俊不禁。”在恐惧的笼罩下,英勇的战士们竟展现出这般诙谐的一面。

“确是如此,最后那段与魔狼松赞的斗智斗勇,死守幽界之门,我笑得前俯后仰,却仍抑制不住心底的悲凉。”

在神秘的角落,三位年轻的学者,围坐一桌,共享一坛陈年醇酒与一碟盐烤豆荚,静默地注视着幻影舞台上的奇遇,耳畔充斥着四周的议论纷纷。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说书人,开始扞卫他们宗师的荣光。长安城中,所有不利那位殿下的话语,不久必将风向逆转。”其中一位年轻学者带着微笑说道。

他左侧的同伴摇头叹息,“事态复杂,上官兄或许未曾听闻,此次行动的背后,实则是整个土族的力量在推动。这些脆弱的说书人,一群边缘之人,难以抗衡。”

“我亦持有相同见解。”另一人附和道。

“据说这一切的发生,皆因那位殿下对士族的言语挑衅。马周大哥,当晚宴会你在场,是否真有此事?”

上官仪亦将目光转向马周。

马周颔首,“确实如此,恪殿下对待土族,表露出极度的不屑与敌意。”

“若非恪殿下审阅此次的星象考卷,一百名登榜者中,何以仅有三名为寒门士子?”上官仪愤愤不平道。

杜正伦冷笑,“即便那三人,亦已依附权势。那位排名前三的李义府,不正是魏王的智囊么?看来我们欲要高中,文章写得再妙,也不如选择一位权贵为依靠。”

“若论选择权贵为靠山,我倒觉得恪殿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上官仪道。

杜正伦连连摇头否决。

马周轻叹,“那位殿下自身处境堪忧,况且并无争储之意,得罪士族,等于得罪满朝文武。投靠那位殿下并非明智之举。

但,倘若那位殿下有能力扭转眼前这场汹涌而来的言论风暴,或许,我们值得为其效力。”

正如马周三人所预料,

土族的反击迅速展开。次日,一则关于恪守幽界之门无益,吴王李恪为一己私欲,损耗数万精英战士的谣言在长安城中蔓延开来。

“死守幽界之门,乃吴王李恪虚名浮夸,为了彰显个人无能之举!”

“的确,区区异族如何敢挑战我朝,即使让异族侵占幽界之门,只需我朝大军重夺并畅通大非川,异族必会退兵!”

“吴王李恪踏着战士们的鲜血,成就个人之名!他为争储,无所不用其极!”

“此刻却故作悲悯,虚名钓誉欲关怀伤残战士,十多天过去,他究竟做了些什么?”

“李恪在宫殿内纸醉金迷,那些伤残战士在城外营地受冻挨饿,景象凄惨,这是我亲眼所见。”

“我也目睹了这一切。”

“李恪从未真心想要帮助那些为他争储而牺牲或受伤的战士,他仅是寻求好名声罢了。”

随着李恪未有任何动作,一股指责他只求虚名、虚伪的舆论兴起,百姓开始半信半疑。

毕竟十多天过去,李恪似乎真的未采取任何行动。

魏王府邸。

李泰临窗而立,一面喂食池中灵鱼,一面感慨,“皇兄啊,何苦来哉。让我猜中了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王爷,现今应与吴王保持距离更为妥当,整个土族都在针对他。”李义府恭敬站立一旁,小声提醒。

“唉,本王明白。”

东宫禁苑。

李承乾亲自弹奏瑶琴,一曲终了,放声大笑,“李恪啊李恪,你自掘坟墓,触犯了一个最不该招惹的阶层。”

太极宫温煦阁。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折,皱眉询问,“那混账这些日子在谋划什么?为何丝毫未有反应!”

“回禀陛下,今日吴王悄然离开王宫前往军营,至于所为何事,尚未查明。如今城外伤兵营防护甚严。”近侍回禀。

“尽快查清,那混账怎会甘心背上这盆污水?”

近日的星象考试结果,令李世民极为不满,寒门士子中榜寥寥,中榜者皆已依附权贵。

这让李世民感到无奈与愤怒,恨不得挥剑斩人。

他原期望通过科举选拔打破士族门阀对朝政的垄断,现下看来,计划已近乎破灭。

那混账小子,过往被狗咬后,总会偷偷反击。今次怎会如此沉默,莫非真的畏惧?

那又有何事能让他畏惧?

此刻,李世民尤其期待李恪能有所作为,教训一下刚刚得意的士族阶层。

“陛下,是否应由朝廷发布声明……那些言论太过分,竟敢贬低幽界之门的重要性。”王德小心翼翼提议,他不敢直言为李恪辩护,只能迂回提及幽界之门,毕竟那一役关乎朝廷荣誉,曾被朝廷大力宣扬。

“无需,朕要看看李恪是否敢……”

……

“陛下,臣弹劾吴王!”

“臣同样弹劾吴王!”

“吴王为了一己之名,引发长安城此次流言蜚语,月余时间,流言四起,不仅未能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引起众多对朝廷不满之声。”

“甚至影响了朝廷的信誉。”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月后的早朝,随着一位五品朝臣率先danhe,导致朝廷大半官员附和响应。

然而,这些多数为四品以下官员。

六部侍郎以上,中书省主官均未参与。

李世民面色冷峻,双拳紧握置于膝上,眼中闪烁着怒火。

这是士族的反攻倒算。

终于,在舆论充分酝酿发酵之后,将战火引入朝堂。

朝堂高层,皆是他李世民的亲信。

纵有少数人乐见李恪困境,

也不愿直接将矛头指向这位皇帝。

譬如太子、

辅机、侯君集……

李世民目光掠过这些人。

内心亦滋生一份隐忧:

那个混账小子,挑起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