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府离开,岷住进了官驿。
像他这个层次的秦吏,入住官驿,有规定的饭菜供应。
可以说,吃住都不需要自己花钱。
“上令,热汤好了。”
老舍人走进来,端着热汤与锅盔,藿菜,以及黄羊肉,种类齐全,很是丰富。
“有劳。”
向老舍人道谢,岷洗了洗手,开始进食。
一路奔波而来,纵然是没有向第一次来那样受罪,却也让岷感受到了疲惫,如今没有驰道,官道虽有,但,由于战争以及各种事情,导致大秦朝廷对于官道的修缮,并不积极。
所以,岷一路乘车而来,整个人都快颠散架了。
现在他只想进食,然后洗漱,睡觉。
将锅盔掰碎,泡在黄羊肉中,大快朵颐,就着藿菜,味道还不错。
虽然不及家中的饭菜。
但,比了当下那些骇人听闻的‘美食’,总算是能够让人接受了。
将最后一口热汤喝下,岷走出了房间,朝着老舍人,道:“劳烦舍人收拾一下,烧些热水。”
“好!”
不多时,热水送来。
岷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合衣睡去。
这种赶路的疲惫,没有长途跋涉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那是一种深入灵魂,整个人由内到外的疲惫。
.........
与此同时,文信侯吕不韦夜会巴清。
丰京废墟之中,两人相对而坐,看着一袭黑纱遮面的巴清,吕不韦笑着,道:“清夫人别来无恙?”
巴清叹息一声,感慨,道:“文信侯,老矣!”
吕不韦脸上罕见的露出一抹当年的春风,意气风发:“清夫人在临洮县,也是这种打扮么?”
“哈哈哈.......”
浅笑一声,巴清莞尔:“前往临洮县者,不过是妾身的侄女,自然不是这般装扮。”
“........”
这一夜,岷在官驿中安然入睡,吕不韦前往丰京废墟,与巴清达成交易,相邦府多了一吏员,而吕不韦手中多了百万金。
而秦王政在章台宫前,站了整整一夜。
他决定见一见这位儿时挚友。
次日,国府之中一卷《请立怀清台书》送到了长史署,左长史王绾手中,随即被王绾改写为秦王书,送往甘泉宫。
吕不韦正在为怀清台走流程,而秦王政走进章台宫,朝着蒙毅,道:“将燕国质子太子丹,请过来。”
“诺!”
点头答应一声,蒙毅转身离去。
与此同时,李斯休沐,前来官驿拜访。
“上令,久违了。”
李斯脸上带着笑容,看着睡眼稀松的岷:“我不急,上令自便。”
“斯兄坐!”
示意李斯落座,岷开始洗漱。
一刻钟后,岷看向了李斯:“斯兄,今日休沐了?”
“今日得闲,听闻上令入咸阳,斯特来一尽地主之谊。”李斯喝了一口热汤,眼中满是笑意:“今日,斯带上令去一个好去处。”
“有劳斯兄。”
两人去了西市,尝了魏国风味,随后,岷被李斯带到了一处女闾之中,玩了一会儿投壶游戏。
在这个时代,市娼兴盛。
女闾,秦楼,遍地都是。
此处,说是女闾,实际上,属于最低层次,里面的小娘子,姿色一般,而且妆容也不精致。
里面的客人,都是糙汉子。
很显然,这是最低一级,若是将这个行当分类,官营女闾第一,秦楼第二,这种勾栏瓦舍之中,无疑是最底层的。
这里面没有歌舞,没有才女。
只有最原始的那一幕。
李斯眼中满是兴奋,朝着岷,道:“觉得如何?”
“一个字,雅!”
“哈哈,囊中羞涩,下一次.......”
这一刻,岷露出一抹笑容:“不必破费,这里我挺喜欢的。”
“不过,下一次还是去酒肆,亦或者食肆比较好,毕竟,我这个年岁,很容易成为焦点。”
岷都想不通,李斯到底在想什么。
带着一个八岁的孺子,逛勾栏瓦舍,当真是奇葩。
“咳咳......”
这样的场面,对于岷而言,其实是小场面。
只是年岁不允许,岷自然要维持这个身份,小小孺子,自然不能化身色魔。
“上令此番前来咸阳是?”
看了一眼李斯,岷笑着开口,道:“于洮水刑杀一百三十余口,没有上禀国府与廷尉府,特来解释。”
“斯兄,河渠如何了?”
李斯眼中带着笑容,朝着岷解释,道:“河渠才刚刚开始,郑国正在实地走访,第一段正在开凿。“
“现阶段,我主要在文信学宫之中负责编撰.......”
“要不然,也没有时间找你。”
.........
章台宫中。
“燕国太子,姬丹,拜见秦王!”燕丹走进章台宫,朝着秦王政郑重行礼,他心中不忿,但礼节周全。
“免礼。”
秦王政抬手虚扶:“蒙毅,准备小宴!”
“诺!”
等到蒙毅走出章台宫,秦王政看向燕丹,眼中带着怀念:“丹,一别多年,你还好么?”
燕丹抬头,看着秦王政,苦笑:“今日一如当年,姬丹依旧是质子,但是,政,却已经是大秦的王。”
“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菜肴送来,秦王政宴请姬丹。
酒足饭饱,燕丹看向了秦王政:“政,还记得当年的誓言么?”
秦王政的手微微一顿,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丹,我你都不是当初了,当年的誓言,就当做儿时玩笑........”
他是大秦的王。
代表着大秦的利益。
当年的誓言,他只是一个生死都不能做主的质子之子。
又如何能够同日而论。
屁股决定脑袋,历来如此。
此话一出,章台宫中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燕丹脸色变得难看,来这之前,他想过秦王政会否认,但没有想到秦王政否认的如此直接。
“哈哈哈.......”
这一刻,燕丹起身狂笑:“是我孟浪了!”
“原本这么多年,只有我还在记着当时的情谊,记着当时的誓言......”
“秦王,你还记得那一年邯郸街头的柳树下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