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毛俊逸沉思了片刻出声说道:“只要所有东西准备就绪,你们第一个月就能提供给军队六万双靴子是吗?这个季节了,应该先做棉靴吧。”

沈知秋点头,他说:“大人,应该是可以的,最多棉靴就是多做一层塑料棉进去,大不了在多招收点女工,肯定能跟得上,

不过我才刚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棉靴其实可以用塑料绵做一双棉袜子,穿上绵袜子后直接穿靴子,

这样只需要做夏日带空洞的,和春秋不带空洞的两种,供应量也能增加,只做这两种,能提供三十六万名兵士。”

毛俊逸眉毛一动,抬眼看向沈知秋:“这办法是你刚才想的?”

沈知秋点头,他沉默片刻说道:“大人,之前我没这打算,临时改变主意,也是听您刚刚说招被服商进京,

后来您又说让我们提供棉花,我才想到这个办法,到时候直接让被服商做成品的棉袜子就行,我们只管做鞋子。

您也知道,这鞋子不透气,因此,可能出现内里棉层脏了,或者踩了雪水雨水,内里潮湿的情况,如果做单独的袜子,

每名兵士配一双靴子,两双袜子,内里脏了或者潮湿后,只需要自行清洗袜子,用火烤干就能穿,两双也有替换的空间。”

毛俊逸和四名文书,惊讶于沈知秋的反应之快,心思灵巧,再次忍不住感叹,果然是个人才。

“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尽量多招收女工,如果这两种靴子,最好每半年提供每款靴子的量,能达到四十五万,那是最好。”

沈知秋点头,垂下眼眸,心思飞转:“这大人说话不注意啊,你这话啥意思,明摆着告诉我,

咱北境军队总数目不超过四十五万呗,就沈知秋估计,应该在四十三万到四十四万之间。

这说话属于漏洞啊,防范意识太弱了也,

要他说,朝廷就应该这方面严格考一下官员,可不能这么轻易被套出话来,

这也幸亏他是好人,如果他要是个细作,你的兵力都完完全全被人家掌握了好吗?”

当然,不管怎么变,一个月能提供六万双靴子,那是不会变的。

最多增加一些,所以毛俊逸示意其中一个文书,给沈知秋一个令牌,说是以后交接货物,都需要用到这个令牌。

然后写了个文书,示意沈知秋可以跟着那名文书去领银票了。

沈知秋有点懵:什么银票?这就要领银票了。

当他看到文书手里的纸条,写着:“两万高筒军靴,四万低筒军靴,高筒六十文,低筒五十文”时愣住了。

毛俊逸刚准备处理下面的工作,看到沈知秋站着没动,还一副怔愣的模样,突然有些意兴阑珊。

原来在真正涉及到钱的时候,嘴上说的在大义,实际上也要来讨价还价一下吗。

他倒是知道,沈知秋刚开始给傅将军一双高筒靴的成本价是五十文,要是在外面店铺买,肯定不止一双鞋赚十文。

就是那些被服商,提供给朝廷军靴,也是要每双赚取几十文的利润的。

可他不是寻思着,这两年朝廷确实资金紧张,先不说天灾不断,就说难民进城,即使酌情有收银钱,

但供给那些拿不出银钱的百姓吃喝,朝廷也是拿出了不少钱贴补的。

而且,你和别人能一样吗,别人是很多被服商一起提供军靴,而且所有的东西都不需要朝廷管。

可你们不同啊,朝廷要安排人给你们快速建作坊,还要工部给你们制作那些子机器。

说实话,要不是看在你沈知秋确实是个人才的份儿上,确实研究出塑料布,塑料靴子,塑料绵,对朝廷有巨大的功勋的份儿,真不能让他安排到这样的程度。

更何况,你见过朝廷和被服商合作是提前给钱的,那都是等你交货了,也不一定能给你钱,好不好的压上一年半载的,朝廷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跟朝廷谈多与少?你挣钱是不是挣疯啦?

况且,能先给你们钱,是考虑到傅将军在朝堂上,反复强调,你们这群人,看着挺能折腾,但是因为定价低,手里并没有赚多少钱。

你们也别因为手里短缺流动银钱,再耽误了给军队提供军资。

要知道,还有燕王的赏赐呢,估计明后天的就发下去了。

就算抛开这些都不说,他老毛永远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就在毛俊逸表情如此,但内心对沈知秋的好感一点点下降的时候。

沈知秋出声:“大人,你这价钱给的是不是有点多?眼下新临王对咱这边虎视眈眈,再加上燕王殿下为了照顾我们逃荒的,

以工代赈,朝廷不应该是正需要钱的时候吗,高筒的两万双一千二百两,低筒的四万双两千两,太多了!”

“啥玩意?”

四位文书不敢置信,

毛俊逸一脸呆滞,感觉自己出现了幻听:“.....”

可沈知秋紧接着说:“大人,学生这次来还有别的事儿呢,有东西放在门外了,也要呈给大人。”

不待毛俊逸反应,沈知秋匆匆出去,匆匆拎着一个竹筐进来,他说:“大人,这个是粉条,是淀粉做的,

顶饱还耐放,吃的时候煮熟就行,不管是白菜炒粉条,还是做酸粉汤都不错,一斤煮熟能出老多了。”

其实他想说酸辣粉,但寻思下,没辣椒,直接改了名字。

说完他把看上去捆扎的整整齐齐的粉条,递给毛俊逸看。

“这个也是淀粉做的?”

沈知秋点头:“是啊大人,这淀粉我家现在在和原来一起逃荒来的老乡合作,我爹娘和那位老乡一合计,说愿意把这方子交给朝廷,

咱们百姓们都知道,红薯产量高,但是不容易存放,做成粉条可以让大家放心开荒种红薯,

毕竟很多小山坡和荒地,种别的粮食不见得长,可种红薯可以啊,只要民间多一些这种淀粉和粉条作坊就行。

大人,我们一路逃荒,见过了没吃没喝的难民,其实咱百姓们要求的不多,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

四位文书,这人是不是有意的,如果说话不是那么质朴,他们都感觉这人所图甚大了。

在这个部门上职,什么谄媚讨好的话没听过,什么样儿的人没见过,别觉着上杆子给你东西的人就是好,

更不要感觉对方无所求,一副大义凛然就是好人,有时候人家要的是更多的。

可这人一句:其实咱们老百姓,要求不多,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

击中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内心,瞧瞧他们家大人,明显动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