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长安城,还是那么的寒冷,凌冽的寒风从黄土高原上呼啸着刮来,扬起了一片雪花。
蹲伏在这座辉煌灿烂,繁华的长安中轴线上的是那如巨兽般的皇宫。
此刻没有了鼎沸的人声,反而处处肃缟,彰显着悲凉与凝重。
远处跪伏在地的文武百官皆无声的啜泣,身着素布麻衣,头戴白色素缟
大唐宣政殿中,文武大臣均身披素缟,跪伏在地。
“陛下~”突然人群中一声哽咽的,撕心裂肺的呼喊,引发了一片~
“陛下啊~”
“陛下,怎得如此突然,陛下啊,我是齐抗啊!啊~”齐抗有些悲伤过度,差点晕了过去。
“齐相公,齐相公~”文武百官赶忙扶起齐抗“齐相公啊,陛下殡天,齐相公也要注意身体啊,”
“是啊,是啊,齐相公,你可不能也就如此倒下啊。”群臣在悲痛中依然安慰着悲伤欲绝的齐抗。
由于太子李诵风疾无法站立,故而披麻戴孝的换成了皇太孙李淳和舒王李谊。
李谊虽面露悲痛,但眼神却是警惕的看向四周,显然对先皇有所不满。
而广陵王李淳则完全沉浸在悲痛中,无论李适后人评价如何,但对李淳的喜爱是一如既往的,甚至在诸多场合中若非李诵还在世,李淳早被立为皇储了~
“太子殿下驾到~”随着李忠言的一声高呼,只见几人抬着巨大的,绑着素麻白缟。
太子李诵已经泣不成声,张口想说些什么,却是一个字都不出来,只能啊啊啊~任由泪水流着。
“先皇已薨~众臣节哀,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然势必天下大乱,故而宣读先皇遗诏~”
“先皇遗诏~孤继承大统二十有七载,临危而受命,促两税法,使国库渐盈,修水利,固黄河。然继位之初,前有泾原之变,后有淮西李希烈,方镇肆掠,然朕励精图治,休养生息至此,上天不悯,未能安定方镇,需厉兵秣马。
太子李诵,德孝宽厚,坚毅仁政,胸怀天下,社稷为民,可继承大统,大唐永昭,万世不朽。”
俱文珍话音刚落,殿中便响起了万岁声。
随即俱文珍用眼神看了眼舒王李谊,又转头示意了跪伏在殿中的大臣。
“俱公公,遗诏中虽说已立太子殿下继承大统,可如今太子殿下风疾如何能担此大任,老臣斗胆,若是如此继位,我大唐国威何在,况且,若太子殿下被他人利用又该当如何?”
“王御史,你什么意思,难道先皇的旨意你要抗旨吗?”
“老臣并非抗旨,只是就事论事,若太子殿下当真口不能言,肢不能行,如何做到政令通达~”
“放肆,别说太子殿下如今除不能言语,其他均能自主,即便是一日也不能亲政,只要是先皇遗诏所立,吾等就该遵从~莫非是要造反吗?”
“你~血口喷人!”
“哼,若无此意,何故在此时发难!”
“够了~大殿之上,成何体统!如今先皇自有遗诏,自然要遵从先皇旨意。只是在先皇灵前继位,却也还是要太子殿下,亲自接过遗诏,方能以服众人。”俱文珍也是据理力争,看似是在遵循先皇遗诏,实则暗藏玄机,若是以往得了风疾,四肢麻木如何能站立起来去接旨。
明显是用心险恶~
但众大臣闻言倒也出奇的不再聒噪,仿佛均认同般盯着躺在椅子上的李诵。
“啊~啊~啊!”李诵口中发着啊啊啊的声音。
“太子殿下是说,诸位说的在理,若连接召都无法完成,如何能坐的上这大唐江山的龙椅。”李忠言操尖尖的嗓音说道。
只见那李诵,双手扶住座椅,用力起身,手因为用力过大而变的发青。
凭借着上肢的力量,缓缓的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众大臣此刻已经开始惊呼,这莫非是医学上的奇迹,怎的患有风疾,竟,竟,竟真的站起来了。
而李诵全然不顾众人的眼神,只是做着与黄木川一同训练过的那般,先站了起来,随即控制着自己的双腿。
随即右腿做支撑,左腿缓缓的移动了起来。挪动了一步后,李诵也不着急,缓缓的以刚挪出去的左腿做支撑,挪动着自己的右脚。
就这样,在群臣的注视中,李诵不慌不忙的,一步一步的挪到了俱文珍的旁边。
俱文珍等也是在最初的惊愕到后面的脸色铁青。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患有风疾的人,口不能言,却能站起来,还真能挪着步来到了遗诏面前接旨。
直到此刻俱文珍舒王等才反应过来,这太子是扮猪吃老虎,一直躺在床上,示人以弱,实在不断进行着康复训练,竟真的以非人的毅力做到了。
“俱公公,太子殿下已然来接旨了,还不快把遗诏拿来啊~”就在俱文珍愣神的时候,李忠言操着尖尖的嗓子提醒道。
俱文珍也是瞬间被拉了回来,在文武百官的面前也不好做出甚出格之事,只好毕恭毕敬的将遗诏递给太子李诵。
随即说道“既然太子殿下依然接过遗诏,那从此刻起,我们太子殿下,奥不,陛下,就算是在先皇的灵柩前顺利登基~”
“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诵也是长呼了一口气,脚下一个踉跄,还是李忠言眼疾手快,上前一步扶住了李诵。
扶着李诵坐上龙椅后,李诵也拿出一个锦帛递给李忠言。
“众臣听旨,先皇薨逝,新皇初立,国葬三日,大赦天下!先皇葬礼由广陵王李淳与礼部全权主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日的长安在一片的素缟中,百姓也都知道了皇帝驾崩的消息,各坊市之中也是窃窃私语,平康坊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国丧期间可是要禁止歌舞,谁也不会在这个当头寻欢作乐。
黄木川的盛唐侯府也是严阵以待,直到今日太子在先皇的灵柩前登基即皇帝位。
而且是一种群臣瞩目,亲自用自身的行动粉碎了敌对势力的最后的发难。
也让这一切在动荡中成为了定局,而太子殿下,现在应该是皇帝陛下在群臣的惊愕中,在李忠言的搀扶下离开了宣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