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府试贾琅不敢松懈,恰巧林如海那边也得知了贾琅成为童生的消息,顺势送来了一批对贾琅有用的书籍,为此,贾琅对林如海越发的感激,林如海对她虽无师生之名,但却有师生之实。

古代的书籍流通程度和现代社会完全不同,许许多多对科举有益的好书,不是被笼络在读书世家,就是战乱时被勋贵们抢了毁了,若论藏书,或许皇帝的藏书都没有民间世家藏书多。

林家祖上是勋贵出身,战乱时抢了一批书,后来经过几代转型,到如今已经彻底成了读书世家,原本这些书籍是要留给林黛玉做嫁妆,带去婆家的。

但经过荣国府下人的那些说法,林如海已经深刻意识到在如今的世道看来,林黛玉陪嫁这些书籍不仅不会被婆家高看,甚至有可能会被那些勋贵高门认定为寒酸。

为此林如海不得不转换思维,改变自己原本的打算,给林黛玉的嫁妆单子里多添加一些金银珠宝,并将这些书籍用来和识货的人打好关系,哪怕以后自己没了,只要能多一个领情的人,自己的女儿林黛玉就能多一份庇护。

如今林如海的身体已经出问题了,他自己能察觉到不对,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贾琅是他其中一个看中的人,不仅是因为贾琅的天分,还因为贾琅的身份,无论如何,贾琅都是林黛玉的表兄,未来多少可以以娘家人身份为林黛玉撑腰,不像其他人,想要给予林黛玉庇护还需要找名头,没有贾琅‘名正言顺’。

前世林如海直到重病时贾琏送林黛玉回姑苏才从贾琏的行为中发现问题,只是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做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只能期望贾琏收了钱以后可以对林黛玉多加看护,甚至为了叫贾府的人对林黛玉更重视一点,林如海还将林府所有财产当做林黛玉的陪嫁,指望这贾府的人能够看在这些陪嫁的份上好好对待林黛玉。

至于林如海为林黛玉与贾宝玉定亲一事,实际上并不存在,林如海不在,贾母就是林黛玉最大的长辈,出于自己的私心,贾母才有意将林黛玉与贾宝玉凑成一对。

毕竟是那大观园是为了贾元春省亲建的,林黛玉的嫁妆被贾府用了,林黛玉出嫁没有嫁妆,谁家肯娶?

只是贾母错估了二房的良心,二太太自不必说,原本就不同意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事情,她会做出这种事完全不奇怪。

但贾政不一样,身为男子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之主,就像贾赦身为父亲直接将贾迎春抵押出去,就连贾母也改变不了一样,如果贾政有心,二太太根本就拗不过他。

只是贾政无心,他游离在贾宝玉婚事之外,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但很显然他是因为林黛玉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而薛宝钗还有薛家的家财才默认了这个结果。

那个时候的贾府早已入不敷出,他们缺的不是名声,不是成全林黛玉与贾宝玉,他们缺的是银子,是可以帮到宫里贾元春,可以维持贾府体面的银子。

已经用完的银子自然吐不出来,而已经及笄的林黛玉也不能嫁人,毕竟只要林黛玉一嫁人,那嫁妆单子对不上的情况就会被外人发现,所以她最终只能像剧情一样凋零在贾府。

贾母清楚这个结果,贾政自然也明白,贾府里很多人都明白,但偏偏他们都默认了这个结果。

如今的贾琅在林如海眼里就如同前世临终前的贾琏,都是林如海为了女儿林黛玉的未来而提前笼络的对象。

好在贾琅与贾琏不同,她是领这份情的。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贾琅懒得管,但林黛玉的这条命,贾琅还是愿意救一下的。想必就是贾母知道了,也会愿意帮忙的,如果不是真的没办法,贾母又怎会愿意放弃林黛玉呢。

不过不得不放弃罢了,这辈子,就冲着林如海送的这些科举资料,贾琅说什么也得试着捞一下林黛玉。

郎朗清秋,天高气爽,贾琅提前在府城租了个院子,在李姨娘等人的陪伴下认认真真的磕完了林如海送来的所有书籍,用了精神力的加持,贾琅学习起来速度飞快,科举制度不同于现代高考,没多少计算类的科目,多少理解,政治,文学,议论等偏文科类的东西。

这种考试有好有坏,好处是打分没有统一标准,全凭阅卷老师个人看法,坏处是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若是没能戳中普众的点,就会扑街。

贾琅不好预测考试题目,但是她偷偷的利用预知技能观察过几名监考阅卷官员的性格,认真分析过后心里多少有了谱。

至于这算不算作弊,贾琅觉得不算,毕竟这属于信息差,好些家里有关系的考生也能凭人脉得到,贾府的人脉只能保证贾琅不会遭遇太多不公平,但再多就不行了,只能靠贾琅自己。

好在贾琅的分析结果挺精准,府试的结果一如既往,贾兴提前叫的那句案首算是提前恭喜,实至名归。

倒是贾兴自己府试没过,他倒也不难过,用贾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心里有数,前面的名次出来以后,他就感觉自己这次府试过不了了,夫子看过他的文章以后,也提醒过,所以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贾琅成了案首,获得了去官学上学的资格,李姨娘想叫贾琅留在金陵府学进学,因为在李姨娘看来,荣国府藏污纳垢,她害怕贾琅回去以后受到影响。

但得知此事的贾母不同意,多次劝说最终李姨娘不得不同意贾琅回到京城,成为国子监的一员。

对于此事,贾琅其实是偏向贾母的,毕竟贾宝玉身上的那块玉自己还没吸够呢,自然不能就这么放着。

说不定一年后薛宝钗进了荣国府,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出了新人,那块玉还能再溢出不少灵气呢。

京城的信催了一遍又一遍,催的贾琅和李姨娘不得不赶在过年之前进京回到荣国府,这次回来,贾琅已经是个秀才了,贾府的下人看到贾琅自然又是另一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