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是正德帝 > 第133章 顺杆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德十年三月,吏部会同都察院上奏称吏部会都察院奉上谕考察天下诸司衙门官员,今查得其中年老为左布政彭杰等一千九十一人有疾,副使顾英等一百九十七人罢,其中为左参政俞泰等五百十一人不谨,左布政沈恩等一千三百三十一人贪酷坐事,为知府宋隆等四百十三人寸力不及,为布政闵楷等一百五十六人得旨黜调。

朱厚照下旨今后东西司房辨事,毋用查革之人。

朝野闻言皆欢欣鼓舞。

而乾清宫内气氛凝重,内阁众人及吏部尚书王琼、兵部尚书王宪侍立于殿内。朱厚照坐在龙椅之上,表情严肃地看着下方。

“众卿,户部尚书侯观再次上疏乞休。朕念其年事已高,虽欲留其于身边以备顾问,但终难免分别。”朱厚照开门见山地道出缘由。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众人皆低头不语。

片刻后,王琼打破沉默,宽慰道:“陛下爱护臣子之心,臣等感动不已,请陛下不要伤心,保重圣体为要。”

杨廷和亦附和道:“侯尚书年迈,能如梁学士般致仕还乡,无案牍之劳,享天伦之乐,此乃美事,陛下当开心才是。”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朱厚照的脸色稍有缓和。然而,心中却不禁涌起一股失落感。以后这些老臣们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但不知道这些人有谁可以在自己手上善终。

“朕明白你们的意思,只是……”朱厚照欲言又止,目光扫过众人,又拿起奏本接着说道:“他在奏本中说,‘伏惟皇上励精图治,罢黜庸官、贪官、及老迈者,臣乃户部尚书,岂能例外,陛下宽待臣,但臣不能不自知,请陛下恩准臣之所请,以全君臣之谊。’朕不舍也没办法了。”

蒋冕拱手作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说道:“侯尚书如此申明大义,臣为陛下贺。”然而,朱厚照并未表现出喜悦之情,而是轻轻摆手,神色平静地说:“这种称贺不要也罢,朕只想我们君臣能有始有终。”说完,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

随后,朱厚照从御座上站起来,声音洪亮而威严地说道:“司礼监传朕的旨意。”话音刚落,魏彬立刻向前迈出一步,恭敬地回应道:“奴婢听旨。”整个朝堂瞬间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接下来的命令。

朱厚照继续说道:“户部尚书侯观致仕,朕念其曾在地方惩治豪强,福泽百姓,不禁心生感慨。如今他离朕而去,朕亦不免伤感,实在不忍他离开。朕闻圣人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朕无法赐予他荣华富贵,只能让他带着名利离去。特赐蟒袍、玉带各一,绫、罗、绸、缎各百匹,并命令他的家乡雄县为其建立功德牌坊,以铭记他的功绩。书写‘两世尚书’和‘功德碑’,记录他的事迹,以供后世之人学习。准许他的两个儿子世袭官职,以酬谢他的功绩。”众大臣听后,皆为之动容,如此厚待,实在难得。

然而,众人尚未完全反应过来,朱厚照紧接着又说:“日后修史,允许将其父与其子二人同列为传记。”众大臣闻言,心跳加速,这诱惑实在太大了,果然是能青史留名。

同时,这也宣告着侯观日后将成为忠臣、直臣和能臣的典范。尤其是那句“惩戒豪绅,造福百姓”,更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群臣们前行的道路。

这句话清晰地表明了皇帝的意志:他希望通过对豪绅的惩戒来实现对百姓的福祉。

这样一来,群臣们就能够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明白皇帝对于治国理政的期望和要求。

皇帝希望他们会以侯观为榜样,努力成为忠诚于国家、直言进谏、能干实事的官员,心中要存有百姓。

通过这一正一反,皇帝的目的达到了。

朱厚照看着蒋冕,开口问道:“既然侯观去职,那么如今户部尚书一职便空缺了出来,众卿可有适合的人来担任此职?”

蒋冕听后,立即站出队列,拱手回答道:“启奏陛下,户部尚书一职事关重大,臣请求将户部尚书一职同漕运总督人选都一起廷推,以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朱厚照微微皱起眉头,心想:“让你们推荐,不一定又选出谁呢。”于是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张仑,语气略带不满地问道:“英国公,你认为呢?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众大臣们听到这句话,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皇帝似乎对某个人选有所倾向。他们纷纷竖起耳朵,准备聆听接下来的对话。

张仑当然明白皇帝的意图,但他并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他深知官场的复杂性和利益纠葛,如果轻易表态支持某个人选,可能会引起其他官员的反感甚至报复。

因此,他决定保持中立,避免卷入这场纷争。于是,他恭敬地向皇帝行礼,并回答道:“回陛下,臣一时之间难以想出合适的人选。”

朱厚照听到这个回答,心中不禁暗骂道:“我是热脸贴在冷屁股了。”但他表面上还是保持着平静,微笑着说道:“英国公年纪大了,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啊。”

张仑听到这句话,心头一震,开始暗自揣测皇帝的这句话的含义。

王琼说道:“启奏陛下,英国公的确老了。”

张仑此时岂能还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了,人家侯观有自知之明以年迈乞休,你呢?英国公。

你英国公刚被皇帝任命为参议,天子的心腹近臣?就这样不配合,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此时英国公忽然想起来前几日自己宝贝孙子让自己求皇帝给他一个御前侍卫的职位,让他在勋贵子弟面前涨涨面子。

现在勋贵中以能配荣王读书为一等,为陛下御前侍卫再一等,皆是面子大涨,高人一等的身份,更是让群臣高看一眼的所在。

想到这里张仑后悔了,为什么总是明哲保身呢?

于是慌忙跪下道:“启奏陛下,臣觉着自己还不老,昔年赵国廉颇尚能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臣不才,也能效仿。只是臣刚刚正在感慨侯尚书,故而有所恍惚,请陛下恕罪。”

朱厚照闻言心中却是暗道:“这脸变得真快。”

于是皇帝好奇地问道:“那英国公以为谁可当此重任?”

张仑看着皇帝,认真地道:“臣不识众臣之贤。”

众臣闻言都觉得莫名其妙,心想这英国公是在逗皇帝吗?只有杨廷和心中生疑,他知道英国公绝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样的话来。

正在这时,张仑又缓缓说道:“只知祖宗赋予陛下权力,陛下可下旨任用,臣遵旨就行。”

内阁杨廷和等人及王琼、王宪、见此,终于见识了,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什么叫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张仑这一手玩得很妙,他不仅仅是在给皇帝的中旨背书,更是将王琼、王宪以及尚未到来的王瓒一同拉下了水。

虽然内阁等人并非天生就对皇帝的中旨感到反感,但这种行为无疑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和不满。

然而,作为参议且身为勋贵的张仑却毫不犹豫地支持皇帝的用人决定。这样一来,原本只是单纯的君臣之间的权力斗争,瞬间演变成了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

果然皇帝顺杆爬了:“那就任户部左侍郎秦金为户部尚书,仓场总督由侍郎梁材担任。”

从此中旨三尚书,变成了中旨四金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