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是正德帝 > 第241章 回头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下,前年杨师傅叩阙之事忘了吗?”

“这与他何干?”

“那去年小杨修撰的那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之言了吗?朝廷自有制度,三岁看老,可见荣哥儿不是那样的人,日后也不是那样的君,所以大明朝也没有那样的臣。”

“想不到你一女流竟有如此见识。”

“不是见识,是经历过。以前在老家侍奉陛下之前就遇见过这种子事儿,村里两口幸苦半辈子,省吃俭用,攒下一点薄财,为了能有人继承家业,就从亲戚中过继一幼子,从小教导,是个孝顺孩子,但是又过了几年,女主人忽然怀孕产下一子,老两口老来有了亲生儿子,又不知听谁说的大明律说过继的儿子日后也要分一半家产,除非养子主动归宗。老两口无办法就使唤养子,养子孝顺不计较,老两口就觉着他是图谋家产,日日夜夜打骂,养子无法就疯了,死在村口的老槐树下。”

“最后呢?”

“最后那亲生儿子因为也带的娇气,好吃懒做,一日去了城里,沾上了赌博,一应家私都被输了去,落得个家财散尽的下场。”

皇后闻言不语,片刻后方说道:“好鸢儿,我是知道你的忠心的,且见识也不是一般女子所能比的,你今日的一番忠心之语我记在心上了。”

“我不过是说了些该说的话,殿下如此聪明,岂能不知?”

“唉,我一深宫妇人,哪里知道那么多?真是惭愧。”

“殿下,此事翻篇了,不要放在心上。多想想荣哥儿的好。”

夏皇后闻言更是颔首称赞,直言鸢儿做的对。

待鸢儿退下,夏皇后又拿出那个小盒子,仔细瞧了半天,沉思片刻后方又放了回去。

回到乾清宫里的朱厚照,坐在榻上,想起刚刚的夏臣,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张大顺!”

“奴婢在,万岁爷您吩咐。”

“你撒的那些人出去,不要太勤,朕让出去再出去。”

“是。奴婢遵旨。”

“你去叫陈金进宫来。”

“是,奴婢这就去。”

朱厚照自己仔细盘算着最近整个一系列事,总结一句话就是,凡事不要想当然!

自己是一个皇帝,你是皇帝又怎样?凭什么要你身边所有的人无条件效忠你?老百姓烧香拜佛还讲条件呢,你应了我的愿我才信你,给你上供。

自己只是一个号称主宰天下的天子、皇帝,什么口含天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你这个生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的大宅男,你凭什么要求世家贵族、宫中内官、外朝大臣对于自己无条件地忠诚呢?

凭什么要老百姓念你的好?

他们是人,活生生的人!

和自己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凭什么你吃肉,他们喝汤。

他们为什么不能吃肉?就凭你是皇帝?

海商走私怎么了?晋商走私怎么了?老百姓活不下去造反又怎么了?

还不是皇帝自私?

大部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念及此,朱厚照叹口气,再次伸开双手,看着自己的那双手,自己想要什么?

这时,帘外张大顺道:“主子,左都御史陈金在殿外候旨。”

“传。”

陈金进了殿来,行了叩拜大礼,朱厚照道了一句平身。于是才谢恩起身。

朱厚照内心微微一叹:陈金也老了了。

陈金是成华八年的进士,女婿是如今的阁臣蒋冕。

“刘全忠,去给陈御史搬个凳子来。”

陈金连忙谢恩,方才坐下。

朱厚照笑道:“吏部新补充了一批能干之吏充入都察院为监察御史,卿要多多督导,勿要懈怠。”

“臣遵旨,回去就召集他们训话。”

“呵呵....最近京城中有无其他事发生?”

“首善之地,都平安、无事。”

“京营监察官是何人?”

陈金闻言想想道:“王鼎、聂豹、韩儒”

朱厚照闻言也只是点点头,又问道:“三人够吗?”

“够了,毕竟六科官也有监察京营的。”

“卿带过兵,京营整顿有何建议?”

“启奏陛下,京营整顿非一朝一夕所能成,正如整顿吏治一般,旧人逝去,新人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何太祖太宗时京营无碍,还能远出大漠?时至今日听征之前,群臣首先忧心不能胜。为什么?将不行,臣说句忤逆,有违祖制的话,勋贵那些纨绔子弟平时遛鸟玩鹰还行,让他们身穿重甲,上阵杀敌,不知有几人仍有祖风。”

“罢勋贵世家坐营?”

“不行,京营弊端太深,也非勋贵一因,且若罢免勋贵之家,陛下所能用者无非外将,外将之中所能用者只能是边将,边将难道就无恶习?”

“那怎么办?”

陈金见皇帝不似以前完全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鼓起勇气道:“陛下,臣听说建造房屋先要夯实地基,然后才能垒墙,架梁,京营之兵取之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卫所,然卫所已然不行,京营兵也大坏,陛下亲辖的的两官厅之官兵又取之于京营兵,陛下之威武团营岂不也坏?”

“嗯?”

陈金见朱厚照一脸不可置信,还以为皇帝生气了,忙要下跪请罪。

朱厚照却制止道:“卿接着说。”

陈金笑着道:“臣以为陛下生气了。”

“呵.....朕气什么。”

“陛下,臣今年都七十八了,本来要回家含饴弄孙了,陛下不许臣走,臣就一直还待衙门里,领着俸禄,侍奉陛下左右,陛下就是生气,臣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无妨,无妨,卿接着说就是。”

“陛下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年您让夏言做了威武团营的监军,有点效果,但是不太好,前些日子,内阁建议陛下充科道官入京营监察就很好。陛下,莫要以为天下有万世不易之法。臣曾在两广见佛郎机人船之快,火铳之强,远胜大明,我大明兵备是祖宗传下来的,不好吗?好,但是比不过佛郎机人了,所以要学习,臣欣慰,陛下令人仿造,张嵿、汪鋐才有屯门大捷。做人还要有个三省己身,做事也要走一步,回头看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