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汽车厂依然在正常生产。所有工人都没事。
您老不用担心,真出了什么事情,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的。”
“我代表部里的工作人员,向你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啊。
我这一大早就听说了,整个社区毫发无损。
当初你选择了框架结构,果然是明智之举啊。
虽说的确是多花了点钱,但是总比粗制滥造,造了一遍在修修补补让人提心吊胆要强的多。
往后啊,你还要多提意见才行啊,可不能总窝在汽车厂。”
“您这说的就太夸张了,我就是觉得这可能是工人们要住一辈子的房子。
好几十年呢,怎么也不能太过于敷衍了事。真没想到这么快就会有地震发生。”
“行了,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大家都看在眼里,谁也抢不走。
你这边没事就行了,我这边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可不是所有单位都像你们汽车厂一样没事。
整个地震让110多个工厂和矿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我等一下还要陪同领导,一起去受灾地区看看情况。
我刚刚已经和部队那边打过电话了,这段时间生产的卡车。
先暂时用于救灾工作,之后再转交部队。
另外你们汽车厂的条件比较好,你看看能不能组织一下捐款。
没有强制要求,大家日子也不好过,捐款也就算是献一份爱心。”
陈长安挂断了电话,直接上宣传科出一张关于灾区的情况。
然后连同捐款的事宜一并告知,弄好之后贴到厂里食堂和大门口。
随着地震的发生各个部门全都行动了起来。
四九城里不少年久失修的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
整个汽车厂社区,毫发无损。一时间陈长安在建设社区时。
一直要求使用框架结构,让陈长安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很难想象,刚刚建好的住宅楼,被地震这么震,全都成了危房,这可怎么办。
这一下子汽车厂的工人更加让人羡慕了。
至少这地震的时候,不用担心房子会倒。
不少人看着自家年久失修的房子,这一次房子没塌,那下一次呢?
陈长安当时与黎主任的谈话,如今都被暴露出来了。
说四九城处于好几个地震带上面,周围可是随时都会地震。
中午吃饭之前,关于捐款的事宜就出现在了食堂门口。
虽说捐款是自愿原则,但是陈长安觉得。
汽车厂作为整个四九城待遇最好的单位,在这样的事情上不能太过于敷衍了事。
所以准备将每个人捐款多少全部公布出来。
作为汽车厂的厂长,陈长安带头做了一个表率,捐款一百元。
这也就是陈长安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不到。
几位副厂长也紧跟陈长安,没人捐款五十元。
中层领导二十到三十元不等。至于工人们那就随意了。
虽然这样搞,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但是全厂员工没人有怨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事情那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
在汽车厂生活和工作,已经比绝大部分的人生活的幸福了。
不少工人家的孩子,能经常看电影,吃零食。
而此时,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因为吃不饱饭而苦恼。
受灾的地区,那更是啥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正是体现凝聚力的时候。
一时间食堂门口围满了要捐钱的工人们。
每个人家庭条件不一样,少则一块钱,多则五块钱。
一时间几个负责收钱的财务科人员,都忙的不可开交。秀英就是负责收钱的会计之一。
她的工资不低,有陈长安和侯燕照顾,早早的就转正了。
一个月30多块钱,她自己根本就花不完。
陈长安不仅不要她的工资,每个月还要给秀英家里日常开销的钱。
秀英自己也是捐了五元钱,没办法。财务里最高就是捐五元。
她倒是想捐十元,又怕别人说她想出风头,只能随大流了。
“下一位。”
秀英都快要忙疯了,主要是没想到工人们对于捐钱的事情都这么积极。
既要记账,还要数钱,有些工人身上的钱都装的旧巴巴的。
好不容易数完,喊了下一位,却半天都没动静。
随即抬起头,看到面前这位工人,一脸的为难之色。秀英心领神会。
不是所有工人来了汽车厂工作,家里就会变得好起来。
父母生病,家庭变故,孩子太多,这些情每个家庭都不一样。
“不捐款也是可以的,自家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咱们这不是强制捐款,也不需要和别人攀比。
实在要是想捐,一分钱也不嫌少,心意到了就行了。”
听了秀英的话,对方总算是好受点了。
不过一分钱也太少了,大部分工人都是一元钱,自己这一分钱有点不好看。
“我这个月手头没钱了,能不能算我捐一元钱,从下个月的工资里面扣?”
秀英皱了皱眉头,这样搞好像有点不合规矩啊。
不是秀英小心眼,而是作为一名会计,天天和钱打交道,想的就要多一些。
现在对方认捐一元,到时候发工资的时候不认,怎么办?
虽然捐款之后会按上自己的手印,但是做会计就是要严谨。
“同志,这样吧,这一元钱我给你出了。
算是我借你的,等你发了工资,或者手头不紧了,再还我可以吧?”
秀英本来就是想多捐点,奈何不敢多捐。
反正这钱最终是要捐出去的,对面这位同志一看就是家里条件不好。
就当是自己替他出了这个钱,以后愿意还给自己就还,不还就算了。
只是借着对方的名义,钱还是会到灾区去的。
秀英说完之后,对方好像是感受到了周围的目光。脸上有些红。
毕竟这事说出来的确不好听,有能力你就捐,没能力就不捐。
让人家女同志出钱,算你捐出去的,这叫什么话。
不过他是真想捐,手里也是真没钱。于是硬着头皮解释道。
“我这个月已经转正了,这个月的工资的确没剩下什么了。
下个月我就发正式工的工资了,到时候一定还您。
您叫什么名字,到时候我好还您钱。”
对于秀英来说,还不还的都无所谓了。自从大哥钓鱼开始,她手上就没缺过钱。
“我叫陈秀英,财务科的。钱我先给你垫上。叫啥名?”
“我叫钟柯,皮卡三车间的车工。谢谢你,陈秀英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