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401章 皇位之争渐迷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高和王天培终于在永正皇帝愈发冰冷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如冰刃般透骨的寒意。两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激烈的争论,仿佛被瞬间冻住,大气也不敢出。

永正皇帝目光如炬,那凌厉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众人的灵魂。他缓缓扶了扶额头,略显疲惫地说道:“多说无益。内阁即刻拟一道旨意,让京中四品以上官员,外官二品以上官员上奏折,举荐太子人选。”

众人听闻此言,心中皆是一惊,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巨石,掀起惊涛骇浪。贾瑀率先站出来,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如此行事,恐怕会引发各方势力的争斗,还望陛下三思。”

李可正也紧接着说道:“贾大人所言极是,陛下。让官员们举荐太子人选,难免会有人为了自身利益而结党营私,扰乱朝纲。陛下,此举是否过于冒险?”

永正皇帝冷哼一声,那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不容置疑:“朕意已决,不必多言。朕倒要看看,这些官员心中到底属意何人。难道朕还怕了这局面不成?”

李鸿汉也赶忙说道:“陛下,此举或会让朝堂陷入混乱,还请陛下慎重啊。”

永正皇帝眉头紧皱,不耐烦地说道:“朕心中有数,你们照办便是。”

内阁众人面面相觑,深知此事已无转圜余地,只能无奈地遵旨行事。

回到内阁,众人皆是愁眉不展,如霜打的茄子般垂头丧气。叶高忍不住说道:“这可如何是好?陛下此举,无异于在朝中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不知会炸出怎样的乱局。”

王天培重重地叹气道:“是啊,这势必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不知会有多少人因此陷入争斗之中,难以自拔。”

贾瑀沉思片刻,眉头紧锁,说道:“事已至此,抱怨无用。我们当尽快拟好旨意,确保措辞严谨,尽量减少可能引发的混乱。”

众人纷纷点头,神色凝重地开始着手起草旨意。

叶高边写边说道:“这旨意可不好拟,得字字斟酌,稍有不慎,怕是会引起更多麻烦。”

李鸿汉接话道:“没错,既要体现陛下的旨意,又不能太过直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

王天培烦躁地说:“真是头疼,这可真是个棘手的活儿。”

旨意下达之后,京城内外顿时炸开了锅。官员们各怀心思,有的为了自身前途,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开始四处拉拢关系,妄图在这场风波中谋取利益;有的则忧心忡忡,犹如惊弓之鸟,生怕卷入这场难以预测的风波。

就在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中,又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永正皇帝竟下旨释放前齐王萧纬,虽说尚未恢复其爵位,但好歹允许他回府。不仅如此,皇帝还册封了萧纬的长子为齐王世子。此外,皇帝更册封了一位道士为通化真人,而此道士正是北静王所推荐的郝冲之。

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如同一团乱麻,让人难以理清头绪。

朝中大臣们纷纷揣测皇帝的真实意图,有人认为释放齐王是皇帝念及旧情,为日后重新启用齐王埋下伏笔;有人则觉得这不过是皇帝的一时心软,齐王再无翻身之日。

而册封王冲之为通化真人,更是让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北静王借此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皇帝沉迷道术的又一荒唐之举。

内阁之中,众人再次聚集,商讨对策。叶高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此举,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这朝局将会走向何方,是否会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混乱。”

王天培附和道:“是啊,这接二连三的人事变动,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当如何应对这诡谲莫测的局势?”

贾瑀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此时我们更需冷静观察,切不可盲目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王子腾说道:“贾大人所言有理,我们需看清这背后的利益纠葛,谨慎谋划,再做打算。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叶高叹气道:“可这样干等着也不是办法,总得想点应对之策。”

李鸿汉忧心道:“是啊,这局势越来越复杂,真不知如何是好。”

而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各方势力也在暗中谋划。齐王萧纬回府后,虽闭门谢客,但他的心腹们却在暗中活动,秘密联络各方势力。他们或许在等待时机,准备重新崛起;或在谋划着如何应对当前的复杂局势,以保自身周全。

与此同时,那些支持不同皇子的势力也在加紧运作。他们四处收集情报,分析局势,试图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抢占先机。而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也在各方的拉拢和压力下,不得不开始选择阵营。

京城中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在这风暴的中心,永正皇帝依旧稳坐朝堂,他的心思如同深不见底的潭水,让人难以捉摸。

听到旨意,赵王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分别拜访了北静王和王天培。

北静王府中,赵王一脸殷切地说道:“水兄,此次父皇的旨意,于我而言乃是天赐良机。还望水兄多多助力,事成之后,定当重谢。”

北静王水溶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明,应道:“殿下,您放心,小王定当全力以赴。只是这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皆在暗中较劲,我们需得小心谋划,切不可操之过急。”

赵王急切道:“水兄,本王如今心急如焚,若不能趁此机会一举成功,往后怕是再无翻身之日。还望王兄能多多费心,为本王拉拢更多的支持。”

北静王沉思片刻,说道:“殿下,您先莫急。小王会利用各种场合,向那些贵勋们暗示您的优势和潜力。但您自己也需谨言慎行,莫要给他人留下把柄。”

赵王连连点头:“水兄所言极是,本王自当小心谨慎。只是这贵勋之中,可有那态度坚决支持本王之人?”

北静王压低声音道:“殿下,目前已有几位贵勋私下向我表露了支持之意,但他们也有所顾虑,担心陛下的态度会突然转变。”

赵王皱眉道:“这可如何是好?水兄可有法子打消他们的顾虑?”

北静王轻轻摇头:“此事急不得,还需从长计议。殿下,您且耐心等待,我自会想办法。”

赵王着急道:“水兄,本王可等不得啊,时间紧迫,机会稍纵即逝。”

北静王安抚道:“殿下,越是这时候越要稳住,切不可自乱阵脚。”

而在内阁次辅王天培的府上,赵王同样言辞恳切:“王大人,本王的未来可就仰仗您了。您在士林之中威望甚高,还需您多多费心。”

王天培拱手道:“赵王殿下言重了,下官自当不遗余力。只是这拉拢人心之事,需得循序渐进,不可过于张扬,以免引起他人警觉。”

赵王皱起眉头,说道:“王大人,时间紧迫,本王实在等不及了。您务必加快速度,为本王争取更多的支持。”

王天培回道:“殿下,下官明白您的急切心情。但欲速则不达,若太过激进,反而会弄巧成拙。下官近日已在士林之中散播一些对您有利的言论,只是效果还不显着。”

赵王无奈道:“也罢,一切全凭王大人安排。但王大人可要记住,本王的荣辱皆系于此。”

王天培说道:“殿下放心,下官定会尽力。只是这士林之中,人心复杂,还需慢慢引导。”

赵王急切道:“王大人,本王相信您的能力,可莫要让本王失望。”

王天培倚仗自己内阁次辅,江南士林领袖的身份,大肆为赵王造势。他利用自己在江南士林的影响力,召集众多文人墨客为赵王歌功颂德,撰写赞文。一时间,关于赵王的种种美德和功绩在江南地区广泛流传,引得众多百姓对赵王心生敬仰。

在朝堂之上,王天培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赵王争取利益。他常常在与其他大臣的争论中,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赵王的优点和才能,试图让更多的人认可赵王。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中,他也会以赵王的名义提出建议,试图左右朝廷的决策方向。

一次朝堂争论中,王天培说道:“诸位大人,依我之见,赵王殿下的提议甚为合理,此事当从赵王殿下之议。”

李可正反驳道:“王大人,赵王殿下的提议未必周全,还需再斟酌。”

王天培怒声道:“你这是何意?难道赵王殿下还能有错不成?”

与此同时,北静王水溶也同时为赵王在贵勋中拉拢。他凭借自身尊贵的身份和广泛的人脉,频繁举办宴会,邀请众多贵勋参加。

在宴会上,北静王水溶总是巧妙地提及赵王的种种优点和潜力,暗示赵王将来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他深知这些贵勋们最在乎的是自身的利益和家族的荣耀,便以此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赵王掌权后他们将获得更多荣华富贵的美好图景。

柳芳说道:“北静王,这赵王当真能如您所说?”

北静王笑道:“那是自然,本王岂会信口开河。”

侯孝康犹豫道:“可这局势未明,还是小心为上。”

北静王说道:“诸位放心,本王自会安排妥当。”

有些贵勋被北静王的说辞打动,开始暗中支持赵王。而另一些则保持观望态度,既不想得罪北静王,又不想过早卷入这场权力的争斗。

随着北静王水溶的拉拢行动不断推进,赵王在贵勋中的支持力量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