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她和于涛刚结婚那会儿,于家的小叔就和她说:‘你婆婆她没读过书,她听不懂普通话,那你就得把这边的方言学起来,这样你们以后才好交流。’
年轻的时昕,不明白这话当时有多畸形,还傻乎乎的点头。
说:“我是来加入这个家庭的,我一定好好学。”
不止于家小叔和她说过这话。
另外一位去她娘家接过亲的表哥,也对他说:“你要学这边的方言,和我老婆说,她教你。”
那时候,时昕说什么来着。
她很殷勤的说:“我每晚看这边电视台的新闻,我可以跟着电视上学,然后让阿涛给我翻译。”
她当时信誓旦旦的说,她很快就能学会这边的方言。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她的脸。
时昕年轻的时候,因为学历低,去过很多地方打工。
广省的东市,台市,广市,最后和于涛结婚,因为两个年轻人不会照顾孕妇,和孩子,回了汕市老家。
她去每一个地方,都是先喜欢当地的美食,才会喜欢一个地方。
她在东市,吃过当地一种类似麻辣烫的美食,很喜欢。
她去台市,吃过超市里买的各种酒料,很喜欢。
她去广市,吃过全国各地的美食,也很喜欢。
只要那个地方,有美食,哪怕她当时在那个地方过的不开心,离开后,也会怀念当地的美食。
而她来汕市,于涛没带她去吃过什么美食。
而她自己不熟悉这里,也很少出去吃。
汕市,是个海滨城市,这边多的是海鲜。
可她从小就不喜欢吃腥味重的鱼。
任何有腥味的东西,她都不喜欢吃。
她和于涛说过这个事,她喜欢一个地方,是先喜欢当地的美食。
可于涛从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所以她喜欢不起这座城市,融入不进这个地方。
终究在学本地话的时候,没坚持下去。
哪怕嫁到这里十多年,她还是只能听懂一点。
从她嘴里说出的本地话,也是磕磕绊绊。
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去市场买菜,都容易被当地人坑的那种。
回忆往昔,手里正翻炒着菜的时昕,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世人常说,婚后流的泪,就是婚前脑子进的水。
这话她现在无比认同。
曾经,爱情是她眼中最璀璨的滤镜,将爱人的一切都镀上了金边。
约会时的甜言蜜语,偶尔的小惊喜,那些片段像走马灯,在婚前的日子循环播放。
让她满心沉醉,一头扎进婚姻的围城中。
可婚后,柴米油盐、生活琐碎、经济压力、家庭压力,接踵而来。
丈夫每一次的沉默,装聋作哑,都让时昕变的像个泼妇。
也让她身心俱疲。
看着锅里滋滋冒起的油烟,她的思绪被拉回十四岁那年。
那年,是她第一次听说于涛这个名字
那年她上初二。
因为身体原因,她休学了一年。
再来跟着原先班级上课的时昕,就已经跟不上了。
跟不上,她也没太在意。
十四岁的姑娘,还不知道上社会找工作。
好的成绩,高的文凭,是一个人的门面,也是敲门砖。
没人给她指路,父母也不在身边。
自我野蛮生长,没学坏,没和学校外面的街溜子混在一起,就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