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婉说完后便陷入了沉默,一言不发。
姜婉的父母看见姜婉的沉默对视一眼,他们并不认识姜婉的什么朋友,能让姜婉这么说的只有那个男生……
夫妻俩犹豫良久,最终由她的父亲开口说道:
“闺女,你还是喜欢他吗?”
姜婉低头看着地面不说话,也算是默认了父亲的询问。
“婉婉,当时的事情确实是你爸爸做的有些不妥当,但是……”
姜婉的妈妈开口想说些什么,姜婉却在这时出声:
“我知道的,我没有怪爸爸的意思,甚至现在看来爸爸做的才是对的。
只是我心里还是有点不甘心,如果…如果当时是我…”
姜婉说到此处竟有些哽咽,无论再怎么控制情绪也说不下去了。
姜婉的妈妈将姜婉抱在了自己怀里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说道:
“对不起婉婉,当时是高中,我和你爸爸太担心了所以才……
现在大学了爸爸妈妈不会再那样管着你呢,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做吧,爸爸妈妈支持你。”
姜婉听后并没有表现出开心,反而像是被戳到了什么痛处,哽咽地更厉害了。
在高一最后两个月的那一段时间,姜婉想在张晨曦生日那天送给他一个别出心裁的礼物。
她从网上买了一个很复杂的乐高,对着图纸认真地研究每一个零件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这个从未尝试过的复杂乐高,她整整熬夜拼装了八个晚上,导致第二天上课都没有什么精神。
在将最后一部分拼接完成之前,她往乐高内部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少女的心事和感情。
她本以为自己想说的话并没有多少,但一旦开始动笔就像打开了情感的闸门一样,源源不断的话语涌上心头。
一开始写的字非常大,非常清晰,写到后面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密……
她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纸条,感受着纸张的质感和上面残留的温度,心想着原来小小的一张纸真的装不下她对那个少年的悸动与感情。
她十分珍惜地把纸条塞进了乐高内,心里揣测着张晨曦的想法。
她不知道张晨曦会不会有心地拆开乐高看一看,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希不希望张晨曦能拆开。
如果拆开了看到这张纸条,他会是什么反应呢?
会惊讶吗?会开心吗?会感动吗?
会…答应吗?
姜婉不知道,她统统都不知道。
17岁的少女在最美的年纪将自己最美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那个乐高上,寄托在了那张纸条里。
可是这份美好并没有能够送出去,姜婉的父亲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勃然大怒,在他看来姜婉的行为简直是离经叛道。
他也从没想过从小到大一直懂事听话的姜婉会和早恋这种事有瓜葛。
姜婉的父亲一时冲动当着姜婉的面扔碎了那个乐高,同时也扔碎了17岁少女的心。
姜婉熬出黑眼圈也要拼好的乐高随着“啪”的一声四分五裂,有几颗零件滚到了姜婉的脚边,似乎是在安慰她的难过。
她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那满地的碎片,又或许眼中的晶莹根本让她什么都看不清。
姜婉的父亲拿着这张纸条去找了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表示她会在意,接着便将两人的座位调的很远很远。
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姜婉和张晨曦的交流肉眼可见的减少,甚至就连学校的采访活动姜婉都要缺席。
张晨曦感受到异样后一开始还会主动找姜婉说话,只是找了几次姜婉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张晨曦心想可能是两人之间走的近了,有的同学传的绯闻可能让姜婉有些生气想和他撇清关系。
于是后来他也就不再主动找姜婉了,只是偶尔面对面经过时还笑着和她打打招呼。每当这个时候姜婉总表现的有些无措。
张晨曦那会儿都以为自己快要失去这个朋友了。
直到高二分完班开学后张晨曦才觉得以前的姜婉回来了一点。
虽然两人不在同一层楼,但是姜婉经常会上楼找他借一些小高考时理科的书,顺便塞给他一颗软糖。
学校的采访活动也经常能看见她的身影了,这让张晨曦很是开心。
只是他不知道姜婉是流着泪和父母保证不会早恋,不会再和他有联系才争取到一点点和他继续做朋友的机会。
高二的一年里,姜婉始终小心翼翼地把持着距离,生怕有一点点的越界会让父母察觉。
她本想着两个人保持着这样的关系也挺好。
她可以用借书的理由去见见张晨曦,给他吃自己最喜欢的糖;可以和他在学校采访活动上“偶遇”一起合作优秀学生的采访;可以在两个班一起上体育课的时候偷偷看他打会儿球;可以小心翼翼又心怀期待地希望他进球之后能往自己这边看一眼……
她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到毕业,等到毕业的那天她就可以将藏了三年的话说出口。
可是高三那年,张晨曦遇见了另一个女孩……
因此她才会觉得有些不甘心,因此她才会说出“那句如果当时是她…”
如果时间再回到那年的高一,如果当时她送出去了那个乐高,如果当时张晨曦打开看见了那张纸条……
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可惜…没如果
姜婉抱住妈妈,往日的回忆让这个小太阳一般的女孩黯然神伤,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光芒。
不过一会儿姜婉松开了手,她突然觉得自己刚刚有个想法错了。
为什么要纠结结局到底会不会一样?
故事似乎还在继续远没有到结局,十分钟前那个男生还在自己身边送自己回家呢。
从这里到金陵南站一来一回可是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可是那个男生不也什么话都没说就来了吗?
他们还约好了要暑假一起出去街访,还拉过了勾呢。
姜婉擦掉脸上的不开心,又变回了那个活泼跳脱的小太阳。
“走吧爸爸妈妈,我想明白了,我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