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次日卯时,晨光微亮,文武百官和诰命夫人们又进了皇城。

皇宫内外,一夜之间换上了肃穆的白绫与黑纱,宫灯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盏摇曳的烛火。

昨天,卤簿和大驾已经全部设齐。

今天,瞻仰完遗容后,就要举行大殓,将太上皇和甄太妃的遗体放入梓宫之中,停灵21天。

灵柩安放于高台之上,四周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祭品,从珍贵的玉器到象征皇权的龙袍,无一不彰显着生前的尊贵与荣耀。

灵前,隆正帝、张皇后、几位王爷、长公主,以及皇子皇女们身穿重孝,跪拜哭泣,哀痛之声不绝于耳。

然后,文武百官身着素服,头戴白冠,面容凝重,步履沉重地经过太上皇的遗体,进行着最后的告别仪式。

朝臣们如丧考妣,悲伤不能自已,更有甚者,当场哭晕过去。

尤其是开国时期的一些老臣,虽然剩下的也没有几个了,但看得出来和太上皇的交情很深。

比如内阁首辅吴体仁,他就是太上皇一手提拔的,此时哭的悲痛欲绝。

也不仅仅是为了太上皇,也有对未来的担忧,毕竟他年龄也大了,没有太上皇在,他也应该辞官归隐了,从此功名利禄就与他无关了。

贾珠并没有表现的特别悲伤,毕竟交浅不能言深,表现过度,反而会引人猜疑。

秦可卿并非真公主,也就不是太上皇的孙女,所以贾珠和太上皇一点点亲戚关系都没有。

就是不知道妙玉有没有在家里祭拜她的祖父,是恨多一点还是爱多一点,亦或者看空俗世中的一切,滚滚红尘都与她无关了。

瞻仰完遗容,在文武百官面前入棺后。

隆正帝颁布诏书,将太上皇和甄太后驾崩的消息昭告天下,全国百姓自今日起开始服丧。

皇室宗亲服丧27个月,文武百官服丧一年,普通百姓服丧三个月。

对本就不发达的娱乐业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

未来三个月,全天下最大的事就是太上皇和太后的丧事,其他的事情全都可以放一放。

当然,春耕的事情不能放,对于老百姓而言,还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更重要。不种粮食这一年吃什么?

只是对于官员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事。

三天时间已过,百官终于可以不用去宫里,整日处于悲伤的氛围之中。

宁国府、荣国府和燕国府里都设了祭,在七日内,每天都需要像在宫里一样哭灵,只是不必到现场去。

七日后,重新开始朝会,百官主要的工作就是议定太上皇的谥号。

其中的流程就很复杂了,不仅礼部需要参与,隆正帝和文武百官也都要参与进来。

议定了十来天,最终定的谥号是“武成皇帝”,庙号“太祖”。

谥议文更是华丽无比,不管有的没的,只要是好词,全都加进去。

比如,钟乾坤之秀,挺龙凤之姿。宽仁裕厚,煦然春日之和;毅穆庄严,凛若秋霜之肃。岁郊时享,极持斋戒之诚;旰食宵衣,允笃忧勤之念。讨叛逆也,间出师而每务怀柔,不杀之威着于远;恤刑狱也,勤审录而多从宽贷,好生之德洽于民。念民生之阻饥,急于蠲逋而发贷;知天心之仁爱,严于责己以弭灾。人心允属,天意攸归。

具体内容就不必多说,不免有水字数之嫌,洋洋洒洒上万字。

毕竟是本朝太祖,和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太祖相比,也不能弱了气势。

前朝有的他要有,前朝没有的他也要有。

这些东西虽然很重要,但是并没有实际意义。

最重要的是,要议定接下来随行祭拜和护丧的官员。

谁留守在神京城,谁又去皇陵祭拜?

反正皇太子和隆正帝至少得去一个。

若是安排皇太子主祭,隆正帝担心几位皇子会惹出麻烦来。

已经确定了有人一定会动手,如果安排李钧去,那危险系数会呈倍数增加。

没办法,隆正帝只好决定亲自去,让李钧留守神京。

神京墙高城坚,有几万大军守城,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隆正帝决定派保龄侯史鼐率领西山大营驻扎在神京城外,保卫神京安全。

忠靖侯史鼎率领五万京营将士,随隆正帝一起去送殡。

西山大营数量虽多,但精锐将士不多,用于守城正好。

京营是隆正帝旗下的王牌,武器、盔甲都是最好的,粮饷也最高,战斗能力相对较强。

敌人要想在神京周边隐匿数万人,也是难事,有五万京营将士足够应付了。

除此之外,忠顺王和贾珠一定要带着,把他们留在神京,隆正帝实在是不放心。

另外就是伯爵以上的勋爵和三品以上的命妇可以全带上,他们留在神京也没什么事,不如一起带去充充场面。

选定好人员之后,隆正帝就立即下旨,让护丧和拜祭的人员开始准备,毕竟这一去可能要将近一个月,衣食住行都得提前准备。

隆正帝又将八位皇子叫到乾清宫,警告他们在丧葬期间不要添乱,否则回来之后,一定会严惩。

其实隆正帝也是可以将七位皇子全都带出去的,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神京城的安全。

但是,一来此次出去一定会发生战斗,隆正帝担心在战斗中可能会失去几个皇子,这种事情,谁都说不准。

二来,隆正帝也担心皇太子李钧,毕竟他在神京城手握八万西山大营将士,还有数千城防营。

万一到时候父子反目,皇太子趁乱自立,历史再次重演,封他为太上皇,那就很尴尬了

尤其是,如果敌军势大,隆正帝有失败的可能,那皇太子还真能做的出来这种事。

隆正帝自己选的皇太子,他对这个太子可太了解了。

把其他皇子留在神京也可以牵制一下太子,至少不能让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二月二十四日,太上皇和太后的梓宫发引,将赴葬皇陵。

皇陵在孝慈县,离神京约两百公里。

若是一骑全力赶路,一两天就能到。

但是随行的人太多了,不仅有五万大军,还有文武官员,以及各府的命妇,赶路怎么可能快的起来。

这么大的队伍,一天能走三十公里就不错了。

一来一回在路上的时间就得十三四天,在皇陵又要停放数日,大抵小一个月是需要的。

这么危险的事情,贾珠也不能毫无准备,不仅给每个主子都安排了四个贴身侍卫,还要求暗卫们停下各种工作,随行隐匿于百姓之中,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出来支援。

长长的送葬队伍缓缓前行,旗幡飘扬,纸钱纷飞,每一声哭泣、每一步前行,都是对太上皇和太后无尽的敬意与不舍。

梓宫由承天门出大乾中门,隆正帝亲自护丧,皇太子李钧、几位皇子及留守神京的文武官员步送至德胜门外。

街道两旁,百姓自发相送,手执香烛,默默哀悼,泪眼婆娑,整个神京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有多少是真的百姓,有多少是假的百姓,就很难分清了。

至少里面就隐藏着贾珠的人,肯定也有其他势力的探子。

太上皇出殡,总不能要求老百姓沿途回避,老百姓自发护丧,那是对太上皇的敬意,记在史书上也是一桩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