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写好檄文之后,贾珠便命人送去安南。

安南皇帝叫黎维祺,年号德隆,是安南后黎朝第十八位皇帝。

但安南国的皇帝比茜香女王更不堪,他实际上并不执掌任何权力。

就连德隆帝上位都是因为郑氏第三代掌权者郑松胁迫第十七代皇帝黎敬宗自缢,才拥立敬宗长子黎维祺为帝。

所以说皇帝,在安南并不算什么,实权被安南郑氏执掌,和其他几个世家共同瓜分天下。

目前郑氏政权传到了第四代,家主是郑梉,郑松的长子。

郑氏的夺权和权力传承比皇室还要精彩,有郑松和次子郑椿的父子相残,有郑松和郑壮的兄弟相残,和大乾皇室几乎如出一辙。

只要有权力的争夺,父子兄弟之间就很难有亲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

郑梉收到贾珠讨伐安南的檄文也很心累,都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你怎么好意思说收回故土的?

中原王朝起源于河南,现在大乾的版图已经超出十几倍了,难道这些地方以前就没有自己的故国吗?

曾经被你们统治过的地方,今后就必须一直是你们的领土吗?

交趾在被秦始皇纳入中央政权之前,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国家了吗?

大元朝都打到极西之地了,你贾珠怎么不说要去收回故土呢?

而且,他之前派使者去向隆正帝求援,隆正帝却不管不顾,一点都不要宗主国的脸面。

郑梉也派人去联系过暹罗和真腊,但是三国并不接壤,中间被南掌分开了,所以没能形成联合。

现在的安南孤立无援,只能独自面对贾珠的霸权,独木难支。

如果贾珠只是想要征服这片土地,他们都可以选择投降。

但是,看过贾珠在东吁、南掌和茜香的所作所为后,就没有任何一个世家想要投降了。

辛辛苦苦积攒几百年的家业,最终又要回到和平民百姓同一条起跑线,没人接受得了。

没财富,毋宁死。

与其被贾珠打败,家产全被充公,安南世家们决定拿出部分家产,重金奖赏将士们,以及重金招兵买马,不计代价扩充军队,增强防御力量。

安南国的军队规模迅速突破十万,不过临时招募起来的都是乌合之众,并未经过军事训练,上了战场也是炮灰。

要不是为了银子,谁会去给世家卖命?

别说安南只有十万将士,就算再招十万,贾珠也不担心。

兵在精而不在多。

加上东吁军、南掌军、茜香军、辽东军和两万水师,贾珠的兵马早就超过二十万了。

而且辽东军全是骑兵,妥妥的陆军王者;辽东水师是可以吊打当世最强海军存在。

小小安南,凭什么和贾珠争锋?

贾珠命令张强带领三万辽东军在茜香和安南边境驻军,思良发带两万东吁军去南掌和安南的北方边境驻军。

这两路大军都是幌子,就是为了让安南布置重兵防守。

如果对方不派兵防守,贾珠就可以让张强和思良发直接带兵打过去,逐步蚕食对方的城池。

如果派重兵防守,王城河内必然空虚,贾珠的两万水师可以经南海到北部湾,奇袭安南王城。

不管安南想不想的到贾珠的策略,都是无解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光是两万使用火器的辽东水师,就够安南国喝一壶的。

贾珠现在就在茜香王城等王渊巡航的消息,什么时候水师到南海了,三路大军就可以行动了。

贾珠发檄文征讨安南,最惊讶的还是暹罗和真腊,两国没想到,贾珠这次打完茜香后,居然没怎么休整就又动兵了。

具体的战争经过,以及两军的伤亡情况,他们都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贾珠这次一定没有多少损失,否则不会这么快就攻打安南。

两国国王都有些后悔了,应该在贾珠屯兵八百大甸宣慰司的时候,就出兵帮助南掌王佟康,抵御贾珠的进攻。

五国联合,至少能和贾珠打个有来有回。

但是私心作祟,加之贾珠打的太快了,根本没给他们多少时间考虑,贾珠三月初才出云南,现在才十月份,仅七个月就连续占领了三个国家。

从进攻南掌到占领茜香才只用了一个多月,这种速度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就算他们中途想要帮忙也晚了。

两国只希望安南不要像南掌和茜香一样投降,多消耗一些贾珠的兵力。

同时,两国也在积极联系殖民强国,试图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

除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这些殖民势力,他们也找不到其他帮手了。

与殖民者相比,贾珠的威胁更大,因为贾珠容不下皇室掌握权柄。

没有权力的皇帝还能算是皇帝吗?

像佟康和阮青竹那样,除了还剩一个皇帝的身份,他们还剩下什么?

这是两国国王没办法忍受的。

但凡贾珠不要这么强势,他们都可以选择臣服,成为贾珠治下的一个自治势力。

但是那种虚假的臣服也是贾珠无法忍受的,有实力能够灭掉你,为什么要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间接实现目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从一开始就走捷径,最终一定不可能实现贾珠的构想,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革命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革命,尤其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必须彻底。

初期可以艰辛一点,后期才能够行稳致远。

与其接受一个自治的暹罗和真腊,贾珠宁愿不要,也不能将它们纳入版图。

有句话叫相信后人的智慧,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后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抛弃过去的包袱从头来过,而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到以后,但是当下咬咬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留着去祸害子孙后代了。

有些事现在去做或许很难,但留到将来可能会越来越难,甚至可能完全没办法解决,需要根本性的变革。

尤其是社会问题,如果在刚开始有一点苗头的时候不去解决,等到最后就可能会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