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十一月十二,晴。
按照登州大学化工学院和医学院联手弄出来的温度计显示数据来看,这一天的温度应该在零下五度左右。
杨少峰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又扭头对端坐在马上的朱皇帝说道:“岳父大人,该出发了。”
朱皇帝深深的看了远处的莱州城一眼,应道:“出发!”
过了莱州府,下一站就是昌邑,再然后是青州,济南,然后是宁阳县。
按照原定的行程规划,朱皇帝和马皇后会在昌邑休息一天,在青州和济南府各休息两天,在宁阳县休息五天,然后从宁阳县启程返京,在小年之前回到京城。
但是有了莱州府黑煤窑这档子事儿,朱皇帝已经不在乎是否能够在小年之前赶回京城。
按照朱皇帝的说法就是:咱回京城容易,可是再有霍凌岳和庞振这样儿的狗官,老百姓都很难活到小年。咱当个睁眼瞎也容易,可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怎么办?
“矿山必须得收归朝廷所有。”
在到达济南府之前,朱皇帝忽然冒出来一句:“就算要允许那些乡绅参与到开矿当中,也必须得加强监管才行。”
“最起码也要想办法让百姓能活着拿到工钱,而不是像莱州的那些个黑煤窑一样。”
“你要是有什么办法,不妨跟咱说说?”
杨少峰瞧了瞧远处的济南府城墙,再看一看旁边的朱皇帝,忍不住伸手反指自己的鼻子,问道:“小婿?有什么办法?”
老登你可太高看本官了!
那位先生曾经说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在没有大规模搞出工坊、蜂窝煤这些东西之前,大明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渴望安定的朱皇帝、朝廷、百姓和疯狂兼并土地的士绅集团之间的矛盾。
当工坊大规模的出现,蜂窝煤和收割机、水泥等东西逐渐开始普及,大明的主要问题就变成了落后生产力与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的矛盾。
士绅集团又或者说新兴的资本阶层希望能够赚到更多的利润。
老百姓希望能够过上安定且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两者之间有其斗争性,因为士绅集团和老百姓的利益本身是相悖的。
但是两者也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那就是共同受到落后的生产力的制约。
捋清楚这里面的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待问题本身,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想要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就必然会损害资本阶层的利益。
如果搞出类似于工会的东西,又很难保证工会的纯洁性,即工会是否能全心全意为百姓的利益考虑。
杨少峰满脸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这事儿吧……小婿也实在没什么太好的办。”
“除了让地方官府加强管理,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对他们的升官考核,再就是单独的弄一个替百姓说话,专门负责审核各个工坊用工情况的衙门。”
“但是这些事情千头万绪,小婿的脑子里也是乱糟糟的一团。”
“不如让韩国公和诚意伯他们先研究研究?”
朱皇帝没好气的瞥了杨少峰一眼,冷哼一声道:“一斤小龙团。”
一斤?
瞧不起谁呐?
这么麻烦的问题是一斤小龙团就能解决的?
你就是一千斤一万斤的小龙团也没用!
杨少峰微微翻了个白眼,说道:“岳父大人,这个问题别说是小婿没办法解决,就是把韩国公和诚意伯绑一块儿也没办法解决。”
微微叹息一声后,杨少峰又把自己还能记下来的矛盾论给朱皇帝讲了一遍。
“朝廷和士绅的矛盾,士绅和百姓的矛盾,朝廷和百姓的矛盾,这些所有的矛盾,归根到底就一个字,钱。”
“您老人家就是给小婿一千斤、一万斤的小龙团,小婿也没办法让那所有人都不爱钱。”
“毕竟人的贪念是止不住的。”
“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
“再有就是程夫子、朱夫子他们说的存天理、灭人欲。”
“一方面用律法来约束士绅们的贪念,一方面广施教化,利用名声、德行等牵制他们。”
“至于临时的解决办法……”
杨少峰迟疑着说道:“那就只有再增加一个专门盯着工坊用工情况的衙门,但是这个衙门又要避开跟官府、士绅之间的关系,其实也麻烦的很。”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朱皇帝也不禁陷入了沉默。
这狗东西虽然不干什么人事儿,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对,那就是人的贪念是止不住的,只能想办法牵制。
沉默了好半晌的时间,朱皇帝又重重的叹息一声。
算了,这些事情还是交给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头疼吧。
至于旁边这个狗东西……
朱皇帝气咻咻的瞪了杨少峰一眼。
这狗东西就是属毛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没有小龙团一类东西当好处就不肯老老实实干活。
回头还是得让咱妹子想办法治治他。
心里打定主意,朱皇帝便再次哼了一声,吩咐道:“走,咱们进城。”
……
当朱皇帝和杨少峰翁婿两个来到济南府的时候,山东布政使汪广洋正在布政使司衙门里转圈子。
“十年后彻底废除科举,十年内每年开设一次恩科。”
这是一份由中书省起草,太子殿下盖了朱皇帝印章的正式公文。
也就是说,等到洪武十五年的时候,大明朝就再也不会有什么科举,取而代之的则是公文里所说的什么官吏考试。
而且官吏考试并不是从洪武十五年才开始实施,而是等到洪武五年的时候就会逐步推行,以宁阳县和登州府做为试点,并且要借此机会完成县和村社之间增加小衙门的规划。
这个倒是很正常。
在州县和村社之间再增加一个小衙门,确实能加强官府对于地方的管理。
哪怕是单纯的从百姓的角度来说,增加的这个小衙门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而宁阳县又是中书省直辖的试点单列县。
登州府那里有他杨癫疯在,无论是山东布政使司还是中书省都不愿意过问登州府的事儿。
这两个地方拿来做试点简直再适合不过。
但是谁他娘的能给本官解释解释,这个废除科举到底是个什么鬼?
汪广洋觉得太子殿下和韩国公、诚意伯他们肯定是有点儿什么大病。
废除科举容易,毕竟谁是皇帝谁说了算,太子殿下是大明常务副皇帝,他说要废科举,朱皇帝多半也不会反对。
问题是科举是那么好废的?
历史上倒是有人废除过科举。
但是废除科举那人叫赵佶,也就是开创了瘦金体的教主道君皇帝。
这哥们儿的名声不说顶风臭十里吧,起码也得臭出九里开外。
现在太子殿下又要废除科举,你李善长和刘伯温到底是干什么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