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551章 看谁还敢欺负咱没文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1章 看谁还敢欺负咱没文化!

第551章 看谁还敢欺负咱没文化!

宁阳县的铁矿规模并不算太大,老登就是把整个铁矿都转一遍,也只用了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铁矿的规模不算大,用到的工人也不算太多,而且这些工人在农忙的时候还得回家干农活,但是整个煤矿的各项管理和设施却很到位。

专门负责合同和工钱的劳资课,专门负责发放福利的工会,专门负责工人安全的安监课,专门负责生产的生产课,反正只要杨少峰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有对应的管理。

朱皇帝翻看着一本所谓的劳动合同,终于还是忍不住撇了撇嘴。

“你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有这些好东西你不早点儿拿出来,藏着掖着的算怎么回事儿?”

杨少峰同样撇嘴。

“这东西是小婿拿出来就有用的?”

“就算小婿一开始就把这东西拿出来,那些乡贤士绅们就愿意跟小婿一样搞什么早八晚六?”

杨少峰刻意在“乡贤士绅”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嘲讽道:“要是那些乡贤士绅真有这样儿的良心,他们之前还想方设法的兼并老百姓的土地干什么?”

朱皇帝气咻咻的瞪了杨少峰一眼,冷哼一声道:“他们不会搞,咱还不能拿来用?”

这玩意儿多好啊。

跟李善长签一个聘用合同,聘任他为中书省左丞相,任期多久,月俸多少多少,相应福利都有什么。

咱他娘的还用担心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幸好,现在拿到这东西也不算太晚。

以后官职是官职,封赏是封赏,两者完全可以区分开来。

还有那个返聘,似乎也可以把这东西给用上?

朱皇帝一边胡乱琢磨着,一边问道:“你说,咱要是把这个东西给推开,对于那些黑煤窑以及那些做工的百姓而言,是好处大于坏处?还是坏处大于好处?”

杨少峰觉得老登的问题有点儿多余。

因为合同这个东西不能看它对百姓有什么用,要看它对黑煤窑和正儿八经开采的矿山有什么用。

说难听点儿,一群无权无势的穷苦百姓,就是给他们准备好完善的合同,给他们订好九六五的工作时间,给他们规定好各项福利,最后又能有什么蛋用?

讼棍这个职业又不是后世才有的新鲜玩意儿,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出现,老登甚至还特意下诏,勒令那些读书人不许掺和诉讼。

后来不还是一样出现了“我雇秀才打汝”的闹剧。

所以,推广合同制其实屁用没有。

敢绑架叫花子打黑工的黑煤窑一定会继续绑架。

敢让工人九九七的矿山也一定会想办法让工人们心甘情愿的九九七。

能克扣下来的各项福利也一定不会发放到工人手上。

杨少峰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一边说道:“岳父大人这是打算彻底废除奴婢制了?”

朱皇帝嗯了一声道:“咱已经让人送信回京城了。”

废除奴婢制是肯定要废除的。

但是怎么废除就很有讲究了。

咱老朱主动提出来废除奴婢制,跟中书省、御史台上书请求废除奴婢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朱皇帝又继续说道:“这次,咱不光是要废除奴隶制,还要彻底摸清楚天下各地矿藏,还有你说的那个什么林业、渔业资源,也都要摸察清楚。”

说到这儿,朱皇帝又忍不住在心里疯狂吐槽。

他娘的,以前他们就是欺负咱没读过书,所以从来没人跟咱说这些。

像什么林业、渔业、海洋资源之类的词儿,咱都是头一次听说。

现在不同以往。

咱是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咱有一个好女婿,咱的好女婿懂这些学问。

咱的好女婿懂,大约就等于咱和标儿也懂。

以后看谁还敢欺负咱没文化!

嗯,如果这个狗东西能少给咱添点儿堵,那就更完美了。

不行。

合同这玩意儿必须得尽早拿到朝堂上推行。

返聘制度正好跟合同一块儿推出。

朱皇帝满脑子都在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直到眼前走过一队工人才回过神来。

“他们脸上戴的那是什么玩意儿?”

朱皇帝满是好奇的问道:“好像跟杨青他们在医学院戴的东西一样?”

杨少峰顺着朱皇帝的目光看过去,随后便拱手答道:“他们戴的,就是跟杨太医他们在医学院戴的口罩。”

嘶~

朱皇帝倒吸一口凉气,问道:“铁矿的工人,也戴口罩?”

杨少峰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不止是铁矿,而是采石场和煤矿的工人也要戴着口罩做工。”

虽然杨少峰搞不出N95之类的防护口罩,就连最简单的医用口罩也不知道该怎么搞。

但是无所谓。

身为堂堂的驸马爷,杨少峰只要提出大概的设想就行,剩下的自然有别人去想办法。

至于说这种简陋到不能再简陋,戴上去也十分闷热的口罩到底有没有用,工人们又是否愿意戴着口罩干活,这些就不是杨少峰考虑的事情了。

反正能防一点儿是一点儿。

总比做工的百姓患了尘肺病要强。

而对于杨少峰这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朱皇帝却更加震惊。

在登州府的时候,朱皇帝曾经听杨少峰说过口罩的制作方法。

“这玩意儿有什么呀,不过就是两层细布的中间填充一层棉花,再用几根带子系在头上。”

虽然杨少峰说的简单,但是朱皇帝却知道这玩意儿的制造成本究竟有多高。

里外两层细布,一百文一尺的布只能裁出八块巴掌大小的小布,平均每一小块布的价格在十三文钱左右,两块就是二十六文钱。

二十六文钱,足够买好几斤的米或者好几斤的面,再加几文钱都够买只肥鸡。

更别说中间还有一层棉花做为填充物。

里外里加起来,这一只口罩的成本差不多要三十文钱。

按照这个狗东西所言,宁阳县的铁矿、煤矿、采石场的工人都要戴着口罩做工,那不就是人手一只?

这他娘的得多少钱?

按照一个口罩三十文的价格来计算,哪怕宁阳县只有五百个人在铁矿、煤矿、采石场做工,这些口罩就得十五两银子。

要是换到登州府也普及开口罩,又或者其他地广的各种矿场全都普及开口罩,这又得是多大的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