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贞观开荒人 > 第493章 择日不如撞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阎大人,每日给工匠们备些绿豆汤吧!如此高温,必须多喝水,否则容易中暑、晕厥。”

苏樱终于呼吸到新鲜空气,汗黏在脸上,黏黏糊糊的,很不舒服。

“小苏大人放心,每日都有备水。”阎立德回道。

“阎大人,若是经费允许,夏日备上绿豆汤!”苏樱叹口气,退一步道。

冬季稍微好一些,炎热夏季这么高的温度,真的会死人!

“成,听小苏大人的!”阎立德好脾气道,并不觉得被冒犯。

“哦,对了,饮水中适量加一点儿盐!”苏樱补充道。

“好、好!”阎立德知道一定有原由,人家好心,记着便是。

太子、四皇子等出来,内侍急忙将厚厚棉服给穿上,狐裘披上。

“走,到办公屋坐坐,喝茶、喝茶!”阎立德邀请道。

别说太子、四皇子,就连他自己都口渴难耐。

“啊!真舒坦!”李泰摊靠在椅子上,舒服地喟叹。

流了一通汗,此刻一盏热茶一饮而尽,快冒烟的喉咙得到滋润。

茶水用的岭南法直接冲泡,略微苦涩的茶水回甘、解渴,比葱姜蒜熬煮的茶末喝着爽口、解渴。

“小苏大人,刚才你说工匠会中暑,何意?冬日怎会有中暑?”李泰这会儿得空,问出疑惑。

“回殿下,中暑是指暴露于高温环境,引起体温上升引发的疾病。

并非炎炎夏日独有,像冶炼、烧窑等处于高温的工匠,室内密闭无气流流通,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冬日也会引发中暑。”

出来冷风一吹,苏樱内里衣衫湿漉漉粘在身上,估计回去躲不掉一场感冒。

提醒道:“阎大人,此处可有干净帕子?找几张给几位殿下隔后背,小心着凉!”

“有、有!等着!”阎立德冲门外的小吏招呼,“快去拿几张细葛布帕子来!”

帕子拿来,内侍从脖领给太子、四皇子、鲁王塞进后背。

“给我也弄弄!”杜荷冲内侍道。

苏樱只能找个无人房间,反手塞后背上,揭开衣襟时,都能感觉到一股热气冒出。

有会来事的小吏打来热水,众人擦掉脸上汗水,重新坐下,这才真正舒坦了。

“小苏大人强调工匠饮水中加一点儿盐,是何道理?”李泰问第二个问题。

“人大量排汗,会将人体内的盐分带走!夏日常见农人等劳作者背上汗渍呈白斑,那便是盐霜。

盐分流失过多,人体内物质失衡,会晕厥、抽搐!”苏樱解释道。

“哦,难怪,中暑之人除了晕厥、呕吐,还有抽搐,原来如此!”阎立德信服。

工匠冬日劳作经常有晕厥、呕吐、抽搐,竟是中暑、失去水分、盐,过多!

“高明,下次出来记得带上我们,今日真开了眼!”杜荷嚷嚷道。

出来一趟,比在弘文馆枯坐一整日有趣多了。

那帮老酸腐就会说教,全是没用的屁话。

还是这位小苏大人有趣,什么活性炭、什么冶炼,着实让人新鲜。

将来到将作监混个差事也不错。

“嗯!小苏大人的济世之才,与弘文馆几位大儒有所不同,全是实用之术。”李承乾深以为然。

大儒们的全是修身养性、治国之策,以及帝王御人之术,是大政方针、是框架。

小苏大人的则是实实在在,落在实处的先进技术和创意,是对大政方针的具体实施、填补。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阎大人,你这将作监里门类庞杂、人才济济,可否抽调人手着书?”苏樱提议。

“呃,小苏大人,技术乃将作监密不外传的机密…”阎立德为难。

“阎大人误会,不久国子监将新增两所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

其中工学院涉及建筑、道路、桥梁、水利、造船、冶炼等诸多行业。

将作监门类庞杂,工匠皆祖传手艺,可汇总编撰,除开不宜公开的,将已流传开的技术整理、修订,作为工学院教材使用。”

太子李承乾替苏樱解释道。

“工学院学子毕业后派往何处?”阎立德两眼灼灼望着太子。

“将作监能工巧匠不少,却缺少识字的能工巧匠!若工学院出来的学子能分到将作监,再合适不过!”

“这不一拍即合?办工学院的初衷便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生源来自各行各业,不限制于平民、农人。”

李承乾笑道,还真让苏樱给说中了。

此学院一经开办,将给大唐各行各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人才,也给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改换门庭的机会。

专业人才与参加科考的学子,构成大唐强大的人才构架,从大政框架、到实施皆有配套人才。

“臣这就着手安排!”阎立德欢喜道。

“咚咚咚!”远处传来闭城鼓声。

“走啦!时辰不早,该回去了!”李承乾道,出来一晃,一日时光便飞快流逝。

“走吧!”李泰附和道,其实还想再聊会儿。

众人匆匆上了车马,往回赶。

出了将作监,路上行人脚步匆匆,赶在鼓点落完前回家。

“唉,停一下!”苏樱看到一位老农挑着一挑未售卖完的山楂。

车队停下,苏樱跳下车,“老伯,山楂咋卖?”

“回大人,十文一斤。”挑山楂老汉被东宫仪仗吓到,鼓点声声催人归,偏有人拦路。

“都买了!箩筐一起卖与我!”苏樱来不及还价,也没有过秤,从马车里拿出大半吊钱。

“大人稍等,小老儿找补!”老汉拿着半吊钱数。

“老伯,不用数,有多的,不用找,赶紧回去吧,不然闭城了!”苏樱笑道。

往日山楂不过两三文一斤,这会儿要过年,隆冬时节,没啥果子,十文一斤也是卖得。

两个萝筐里大概有四十来斤,加上装得箩筐,大半吊钱只多不少。

“多谢大人!大人大富大贵!”老汉欢喜道谢,加快脚步往城门赶。

“小苏大人是要做山楂糕么?”李泰看着红通通的果子,嘴里全是口水。

“小桃、阿棠想吃冰糖葫芦。”苏樱笑笑。

“不若连山楂糕一并做了,我们正好学学!”李泰吞了吞口水道。

“可是,殿下,马上闭城!”苏樱算着鼓声该过了三百下。

“无妨,择日不如撞日,就去苏府,否则,又得跟着高明回东宫!”李泰道。

“顺带尝尝你的厨艺!都说岭南肉菜大半出自小苏大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