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罩着傻柱,谁敢反对? > 第418章 旅游初兴,翠谷村的新希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8章 旅游初兴,翠谷村的新希望

翠谷村的村口,一块崭新的木质招牌在晨光中闪烁着质朴的光芒,上面用鲜红的油漆写着 “翠谷村乡村旅游欢迎您” 几个大字。

这是王大山和村民们连夜赶制出来的,为的就是迎接今天的第一批游客。

王大山早早地就站在了村口,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但却十分整洁的中山装,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今天对翠谷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他的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王支书,你说这第一批游客能有多少人啊?”

小李站在王大山身边,不停地张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期待。

王大山笑了笑,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说:“不管多少人,这都是咱们翠谷村的新开始。只要咱们用心服务,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以后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

正说着,远处一辆大巴车缓缓驶来。

王大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大声说道:“来了,来了!大家都精神点!”

旅游服务小组的成员们立刻站得笔直,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大巴车停稳后,车门缓缓打开,一群游客陆陆续续地走了下来。

“欢迎大家来到翠谷村!”

王大山迎上前去,热情地和游客们打招呼。

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好奇地问道:“你们这儿真有宣传上说的那么好吗?有山有水,还有独特的编织文化?”

王大山自信满满地说:“当然了,这位同志。咱们翠谷村的山水那都是纯天然的,景色美如画。编织文化更是传承了好几代人,一会儿带您去编织厂看看,保证让您大开眼界。”

在王大山的带领下,游客们首先来到了编织厂。

一进车间,只见工人们熟练地编织着各种竹制品,动作行云流水,让人目不暇接。

“哇,这手艺太厉害了!”

一位年轻的女游客忍不住赞叹道。

王大山笑着介绍道:“咱们翠谷村的编织手艺,那可是从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工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个个都是高手。大家要是感兴趣,也可以跟着师傅们学一学。”

游客们纷纷围了上去,有的拿起竹条试着编织,有的则向工人师傅们请教编织技巧。

车间里一片欢声笑语,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编织厂出来后,王大山又带着游客们来到了村子里。

一路上,游客们被翠谷村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这空气太清新了,好久都没有呼吸过这么好的空气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深吸了一口气,感慨地说。

王大山笑着说:“大爷,您要是喜欢,以后就多来住住。咱们这儿的民宿可都是按照农家特色布置的,保准让您住得舒心。”

中午时分,游客们来到了村里的食堂。

食堂里摆满了一桌桌丰盛的农家菜,有红烧肉、炒青菜、土鸡蛋、玉米粥…… 都是用村里自家种的食材做的,香气扑鼻。

“来,大家尝尝咱们翠谷村的农家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王大山热情地招呼着游客们。

游客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和村民们聊天。

一位游客好奇地问:“你们村怎么突然想起搞乡村旅游了啊?”

王大山放下手中的碗筷,认真地说:“以前咱们村穷,就靠种地和编织勉强维持生计。后来我想着,咱们村有这么好的资源,不能就这么浪费了。就和大伙商量着,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翠谷村,也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游客们听了,纷纷竖起大拇指:“王支书,你们这想法好啊!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让这么好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吃完午饭,游客们稍作休息,便开始了下午的行程。

他们来到了村里的小河边,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水里嬉戏,还有的沿着河边散步,欣赏着两岸的美景。

“王支书,你们这儿可真是个好地方啊!我回去一定给朋友们好好宣传宣传。”

一位游客笑着对王大山说。

王大山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只要大家喜欢,以后常来。咱们翠谷村随时欢迎大家。”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翠谷村,整个村子被染成了一片金黄。

游客们陆续登上了大巴车,准备返程。

“王支书,再见了!下次我们还来。”

游客们纷纷向王大山挥手告别。

王大山站在村口,望着远去的大巴车,心中充满了感慨。

今天的旅游活动非常顺利,游客们对翠谷村的评价也很高,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王支书,今天可太成功了!”

小李兴奋地跑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王大山笑着说:“这只是个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咱们可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把乡村旅游做得更好。”

回到村子里,王大山召集村民们开了个会。

他把今天游客们的反馈和意见告诉了大家,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乡亲们,今天游客们对咱们村的评价都很高,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他们希望咱们能多开发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加一些互动体验环节。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王大山说道。

老张首先发言:“我觉得可以搞个编织比赛,让游客们也参与进来。赢了的还能得到咱们的编织品作为奖品,这样既能增加游客的兴趣,又能宣传咱们的编织文化。”

小李也说:“我觉得可以在村子里设置一些传统的农家游戏,像踢毽子、跳绳、丢沙包之类的,让游客们体验一下咱们小时候的乐趣。”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王大山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些建议都很有价值。咱们就按照大家说的,尽快把这些项目落实下去。另外,咱们还要加强对民宿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们住得更舒服。”

王大山最后总结道。

会议结束后,王大山来到了村子里的小路,他想看看白天游客们走过的地方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拉长了他的身影。

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村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突然,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哭声。

王大山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小女孩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小声地抽泣着。

“小姑娘,你怎么了?”

王大山走上前去,轻声问道。

小女孩抬起头,看着王大山,眼中满是泪水:“我…… 我把妈妈给我的手帕弄丢了,那是我最喜欢的手帕。”

王大山蹲下身子,安慰道:“别哭别哭,叔叔帮你一起找。你还记得是在哪里弄丢的吗?”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好像是在河边玩的时候弄丢的。”

王大山牵着小女孩的手,来到了河边。

两人沿着河边仔细地寻找着,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在一块石头下面找到了手帕。

“看,手帕在这儿呢!”

王大山笑着把手帕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破涕为笑,接过手帕,开心地说:“谢谢叔叔,你真好!”

王大山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说:“不用谢,以后可别再弄丢了。快回家吧,你妈妈该着急了。”

看着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远,王大山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翠谷村的每一个人,包括这些来游玩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回到家后,秀兰已经做好了晚饭。

看到王大山回来,秀兰心疼地说:“大山,今天忙了一天,累坏了吧?快吃饭。”

王大山坐下来,看着桌上的饭菜,笑着说:“不累,今天看到游客们那么开心,我心里高兴。秀兰,你知道吗?我感觉咱们翠谷村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秀兰温柔地看着王大山,说:“我相信你,大山。只要你带着大家一起努力,咱们村肯定会越来越好。”

吃完晚饭,王大山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知道,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毫不畏惧。

因为他有一群团结一心、勤劳善良的乡亲们,还有一个充满希望的翠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