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9章 小碎步平稳求发展 看老子队伍才开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小碎步平稳求发展 看老子队伍才开张

“俺叫马哲文,我弟弟叫马哲武,妹妹叫马晓云。”马哲文回答。

“真是好名字,你们父亲读过书?”只听兄妹三个的名字,程风觉得这肯定是读过书的人家才起得出来的。

”不是,是俺娘识得些字。”

“那她教你们识字没?”程知秋又问。

“教过千字文,我和弟弟都能默写出来,妹妹小还没学全。”马哲文回答。

程风知道了这三个都学过字,更是开心的直呼自己捡到宝了。开心的程风小脑袋里突然灵光一现,这小城既然有三个要饭的,会不会还有其他四、五、六、七、八个要饭的呢?给他们口饭吃总比要饭好吧,他们应该是愿意去帮自己干活的,而且还只管饭不用给工钱的那种。

“这城里只有你们三个流浪的小孩吗?”程风随口一问。

“不是,城西边还有两个,不过他们的娘和他们一起,也算是三个人吧。”马哲文答。

“那俩小孩多大?男孩女孩?”程知秋精神一振,非常开心的问。程二虎听闻儿子又在问其他流浪的人,心里慌得一批,这小子又要搞事情。只恨这杂货铺咋就这么远呢,都走了老半天了还没走到,再走不到怕是要出大事。

“一男一女,年龄应该差不多五、六岁的样子,像双生子。”马哲文想了想才回答。

“那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跟着我干活,管饭没工钱的那种。”

程二虎大急:“儿子你这都收了三个了,咋还要收人,咱家咋养活得了,你爹都还没有吃过几顿饱饭,咱家哪养得了这老些人。”

”老爹把心放肚子里,他们都不要咱家养活,我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的。老爹放宽心,我会安排好的,咱们家现在缺的就是人手,他们干活又不用给工钱,只管饭食多好,不用白不用,咱家占大便宜了。”程风拍着老爹的肩膀,像极了大人哄小孩的样子。

挥手对马哲文说:“快去快回,把我说的条件和人家说清楚,如果他们愿意就到杂货铺会合。”

“好的,俺马上就去,很快回来。”马哲文又是一溜小跑奔城西去了。

看着马哲文跑远,程二虎冷汗直流,回去如果交代,来的时候好好的两个人,回去的时候变成了八个人,回去不得被老婆骂死。这可如何是好。虽然出门时老婆交代了要听儿子的安排,可儿子这安排太吓人了。

提心吊胆的来到杂货铺。程二虎放下程知秋,回头看看那俩兄妹站在门口没跟进来。来不及管那俩娃。程二虎得跟紧自家这个不省心的主。

程风这还是第一次进杂货铺,进铺子看了一眼里面堆放的各种货物,还真是名副其实的杂货铺。里面卖的东西果然是够杂的,什么东西都有点。

程知秋算了算老爹身上的银子,还有十两整银。扣出炉子的二两,还有八两可用,整整的八两银子带出来了,怎么可能还会带回去,必须得全部花掉,银子又不能直接当饭吃,留着有个屁用,还是要换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才是正道理。

于是乎小财主程风把杂货铺里的东西差不多都问了个遍。最后决定买两匹粗布,一匹细布,五十斤棉花,二十斤黄豆,两石小米,三斤桐油。就这样八两银子没有了。因为买得多,老板还愿意送货上门,这下更省心了。

等看好货物,谈好价格,小二到后院赶牛车去了。父子俩这才有空回顾一下等在外面的两个人。等回头看时,那里是两个人,门口直溜溜的站着六个人。看得程二虎腿肚子直转筋,还真是的,一问就来这都是些什么人。

程风赶紧的爬过门槛来到门外,马哲文近前一步,介绍到:“这位就是主家。”

妇人道一个万福:“小少爷好。小妇人这相有礼。”

程风仔细打量这妇人,大约二十三四岁,放在另一时空,也才大学毕业。虽然是在乞讨,身上也穿得干净,身边两小孩穿得破烂,但也干净利落。

“这位姑姑好,马哲文可同你说清楚,我找你们做事,包吃住,没有工钱,你可愿意做?”

“小妇人愿意做,不求什么工钱,只求有个挡风雨的地方安身就可。”

“那你们可有须要收拾带走的东西。”

“只一条棉被,都收拾好了。随时都可以跟主家走。”妇人回答。

“很好,等小二把货装好,咱们就回家去。另外我得先跟你说清楚,你们不是卖给我,我们之间不是主仆关系。我雇佣你们帮我做工,你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粮食,我们之间只是雇佣关系,所以你不用叫我少爷。”

“俺知道的,少爷只是雇佣我们,不是要买一下俺们。”妇人表示自己已经听明白了,只是称呼还是改不过来。

别人总是要叫自己少爷,程风也是没有办法,天底下哪里有住在土坯房里,还穿着一身破烂的少爷,这得多打地主资本家的脸。

等小二装好货物,程二虎结清货款,把儿子抱上牛车,又把最小的四个也抱上车,提心吊胆的朝青山堡赶。

一群人浩浩荡荡往家赶,路上才问起妇人一家的事,妇人夫家姓王,娘家姓赵。男孩叫王云,女孩叫王彩。老家原是辽东海州卫的农民,日子本来还过得去,不想这些年辽东不太平,建虏三天两头的进村里抢劫,丈夫去年被建虏杀了。

一家人活不下去了才逃难到山东地界求条活路,可到了山东才知道山东也不太平,最后才走到这里,没地方可去了,只好在这里乞讨过活。

“唉,苦难总会过去的,以后跟着我,不保证有钱,但保证有吃的。”程风拍着小胸脯保证。

程二虎也很无奈:“俺这儿子就是心太善,见不得有人吃苦,他娘也惯着他。”

“是啊、是啊,小少爷就是活神仙,救苦救难的活神仙。”王赵氏随声附和。

十多里路,很快就到,在家里做衣服的妇人看见丈夫和儿子带回来六、七口子人也是吓了一跳。放下手里的活走出来问这是出了啥事,咋跟来这么多人?

程二虎才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把事情原尾对媳妇说了一遍。妇人这才知道是儿子请的工人。至于什么是工人,她不知道也懒得问,儿子做的总是有原因的。

王赵氏见事情已经确定,虽然这家住的房子也是破烂不堪,但他家买东西很是大方,应该不缺吃食。不由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忙对妇人福了一礼:“小妇人王赵氏见到主家奶奶。”

妇人也忙回礼:“欢迎王小娘子,小妇人姓王,以后叫俺程王氏就可。”

两人见完礼,几个小的也依依向前叩头见礼。

礼见过了,程王氏也犯难了,看看自家这破院子:“儿子,咱家这也住不下这么多人,这可咋办?”

“娘,他们不住这里,他们住到木屋那里。”

“住木屋也行,那里晚上也需要有人照看着。”程王氏放心了,果然儿子早有安排。

看小二一个人在那里干着急,程二虎赶快上前:“别的事先放放,咱先把东西搬进屋,小二哥还得回去,晚啦不安全。”

“就是、就是,还得赶路。”小二笑言。

大家七手八脚的把货物搬下了车,谢过小二,给了十文辛苦费,小二开心的走了。

见小二走了,程风才问王赵氏:“赵姑姑可会做衣服鞋帽?”

“回小少爷话,做衣服自然是会的。”王赵氏小心回答。

“那你有做衣服的工具吗?什么剪刀、锥子、顶针的家具。”

“这些都是有的,只须有线就行。”

“那成,带上你们的行李,再扛上匹粗布,俺们去木屋。爹您帮娘搬完东西,给我们送袋粮食过来。”

“你们去吧,一会俺再给你们送粮过去。”程二虎边说话边朝屋里扛粮食。

王赵氏赶紧把自己的行李递给马哲文俩兄弟抬着,自己把那匹青色的粗布扛在肩上,一匹布真的很沉,差点没闪着腰,毕竟都没吃东西,也不好开口找东家要吃的,饿到现在快一天了。

小心翼翼的试了一下,还行,虽然腿脚有些软,不过坚持坚持还能扛得住。

跟程王氏夫妻道了个别,就跟着程风去了。路上王赵氏心里直嘀咕,这家人好生奇怪,咋大人都听这小少爷的安排。这小少爷怕是还没三岁吧。这点还真相了。

现在的程风按虚岁有四岁,按实算还差几个月才三岁。不过是他从一岁多就会装神弄鬼,大家都以为他有神仙帮忙,再加上实实在在看见过他加工后的雪花盐,不由得大家不信他。

一众人等还没到木屋,就听见木屋那里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走近才看清大伙正在那里安装新的灌斗。已经安装好两个,第三个都不知道安装在哪里,正争论不休呢!

见程风回来了,大家伙都围上来问那第三个是安在哪里合适。程风指了指已经装满水的两只灌斗中间的下方:“就安放在这里,灌口比上面的两只低一点,距离上面两只有两尺距离就可。”

大家伙又忙碌起来,挖槽的挖槽,平地的平地。

程风这才带着王赵氏几人来到那间准备做仓库的木屋:“你们暂时先住这里,先用外面的木板垫几张床出来用着,等师傅们把其他东西做好后再帮你们打床。”

“隔壁有灶台,以后赵姑姑就负责做饭。你们一会去多捡些柴回来,等我们走后你们烧水洗个澡,把身上的衣服也好好的煮煮。”

“挑水的地方在后面山脚下,有个水潭。那匹布是给你们做衣服的,姑姑你有空就帮他们都做一身,特别是鞋子必须要有,不然冬天可怎么过。”

“好啦,就只有这些,其他的你们自己熟悉熟悉。你们先收拾,我出去看看。”

王赵氏眼泪都出来了,这真是好人啊。能遇见这样的主家,自己一家三口何等幸运。

程风走出木屋,几个小的就跑过来:“大队长,咱们今早又抓住了好多的兔子。”

“真的,走咱们去看看兔子。”几小只兴奋的朝兔子窝跑去。

来到兔子窝,一看还真是,果然有大孩子参与的抓兔子行动效果就是不一样。还真抓到了几只成年兔子。这下好了,养兔计划又加快了一步。

再回到安装现场,早已经安装完成的大孩子们都去抬水去了。为了不出差错,程知秋只能在那里守着。直到所有人都知道了刚从海里抬来的海水只能倒进最上面的两只灌斗后才放心离开。

拉着程大妮作伴,姐弟俩回到家里,赶紧的找到老娘交代一番:“娘亲,今天买回来的三十斤棉花您全部做成被子,把咱家的被子全换新的。咱家的旧被子先给马哲文几个用。娘亲今天最少要做出一床来,不然马哲文他们晚上没被子盖。”

“俺知道了,看把俺儿急得。俺收拾一下,一会你让他们来抱走。”程王氏笑道。

院子里的东西都搬完了,程大妮留下来帮忙缝被子,程二虎扛着袋小米和一斤盐领着程风又去木屋送粮食。

回到木屋把粮食和盐交给王赵氏。王赵氏看着满满一袋粮食和如雪一样的盐,眼泪又流出来了。

“赵家姑姑,下午饭他们都要回家吃,这里只有你们六个人吃饭,一会你和马哲文去海边捡些海贝回来,用海贝肉煮粥很好吃。粥要煮得浓稠些。必须要吃饱。可记清楚了?”程风像个细心的老妈子。

“还有,一会儿你带着马哲文去我家抱两床旧被子来给他们用,但要先把澡洗了,衣服煮过了才可用,可听明白了?”

王赵氏点头应是:“听明白了,要洗干净了才能用。”

“对了,还有件事,明天起你早上要烧开一桶水放着,谁想喝水了让他喝烧开的水,不能让大家一直喝生水,这太不卫生了。”

啥是卫生。王赵氏不懂。不过不懂没关系,主家说什么照做就对了。

一切安排妥当,程风又摇摇晃晃来到木匠施工的场地看木匠的进度。

看看最后的三只灌斗已经完成大半,明天应该就可以做完,再加上各种桶盆,最多三天就完工。最后把大小黑板一做,高低床一打,最基础的工作间就算完成了。

各处转悠几圈,时间己近傍晚,程风赶紧叫王赵氏和马哲文一起去抱被子,不然太晚了不好做饭。

王赵氏抱着程风带着马哲文回到程家,程王氏已经把被子都绑好。两人打个招呼直接抱着被子走了。

回到家的程风急忙进房里看新铺盖。

感觉盖的还是可以的,就是垫的还是薄了些。一步步慢慢来,家里现在已经比两个月前强太多了。

去看了程大妮的床,被子还没有缝制好,不过看上去要比自己爹娘的好多了。果然懂得心疼女儿的只有娘。

程风也想有张自己的床,他并不想睡在父母亲的中间,可惜自己资格还不能够单独睡,只好先忍半年。过完年自家一定要盖座大房子。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小院子好摆放自己的东西。

看着娘和姐姐做完铺盖。娘俩又去厨房做晚饭,程风又屁颠屁颠的跟着过去。

这会儿的程风那娘亲走一步自己跟一步的样子,看上去才有点像是一个正常三岁小孩的样。

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程二虎回家吃饭才又回到小大人的样子。

饭桌上,程家小门小户的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这不小大人又在饭桌上谈正事:“老爹,咱家有几亩地?”

“咋了?咋又问起地的事了?程二虎一头雾水。

“我问咱家地的事情是想把咱家的地都种上冬小麦。知道有多少亩好准备肥料。”

“冬小麦咱这里可种不了,冬天会冻死麦苗。”爹娘都觉得不行。

“那是您们不知道正确的种法,而且我会做一种肥料,一亩地加上二千斤。地里粮食最少能增产一半,就算是冬小麦,一季收个一石半,就是二石也有可能的。”程风直接忽悠。

“就算是有可能,可咱家到那里去找那一亩二千斤的肥!”程二虎摇头。

“老爹您这是听话听一半,我刚不是说了我会做一种肥料,能让粮食增加,自己会做的肥料咱自家还怕没肥用?老爹信不信随你,反正大爷愿意相信我。您老看着办。”

两夫妻对视一眼,小声问:“你大爷真的愿意信你?”

“不管你们信不信吧,反正大爷说了成以不成陪我疯一把,最多是赔上点力气和种子钱,可万一成功了不又是一条活路。”程知秋说得气壮山河的,不由得两夫妻不信。

“咱家一共有五亩薄地收成也不好,一年能收六、七石粮食。租种了张百户五亩,交了地租一年也有个三石左右。”程二虎说得眼泪汪汪的。

“那行,咱们有五亩地,冬天张百户家的地咱不种。咱只种自家的五亩,只需要一万斤肥料,一担一百斤,爹爹只需要挑一百次就够了。加上大爷家里,对哦,大爷家地有多少?”这会儿想起来不知道大爷家地有多少亩的程风用筷子敲了敲脑门。

“你大爷家应该有十多亩,反正比咱家多很多。”程二虎喝着粥说得含糊不清的。

“大爷家有十多亩,那我不是亏大了。我要帮他家做三万斤肥,还不给我钱。这生意好像亏得厉害。”程风小声嘀咕一句,埋头吃饭,不说话了。

夫妻俩见这小话唠忽然不说话了,只管埋头吃饭的样,心想可能是跟大爷做的什么事吃亏了,刚想起来,心里不定憋屈得很。只看那小脸都快出水了。

夫妻俩刚想得儿子可能着了大堂哥的算计。又看见那苦瓜样的小脸忽然又笑容满面起来。这真是娃娃脸说变就变。

心情忽然变好的程风慢条斯理的吃完饭,放下碗筷,梭下凳子,爬过门槛,站起身来走到院子中间仰望天空,嘴里还发出了一串串奇怪的调调:“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第二天程风醒来,早已是中午快吃午饭了。程二虎都去铁匠铺拿炉子怕是都回来了,看看家里没人,程风脸也不洗了,穿上衣服就要去木屋,刚走到路口,心里有些虚,可看看这几天走出来的路都快踩踏出两米宽了,又感觉大白天的狼应该不敢过来吧,从上次那只狼被炸死,好像好久好久没听见晚上狼在村子外面嚎叫了。

壮了壮胆子,程风还是独自一人踏上了这条不知道有没有风险的土路。

小短腿抡得飞快,边跑还边嘀咕:“老天让我来这里可不是来喂狼的,我一定会没事,这里的狼早跑远了。”一边自己安慰自己,一边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对成年人来说不到两里的路并不远。可对一个只有三岁的小短腿来说实在是太远了。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程风实在是跑不动了,可看看前面的路还有好长好长,长得像没有尽头一样。

程风放弃了,不挣扎了,反正跑不快,那就随他吧,遇见了是命,遇不见是运。不跑了,慢慢走过去,总是能走到的。

这一路程风感觉自己得走到天黑。

已经没有精力去注意前面是否安全的程知秋,无精打采的一路摇晃着朝前走,也不管前面有什么了。经过近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反正程知秋自己感觉得有几个世纪那么久,终于走到了木屋边。

正在吃午饭的众人看见程风半死不活的从路上出现。程大龙赶紧的放下碗筷跑过去把半死不活的小人儿抱起来。

终于不用自己走路的程风趴在程大龙肩膀上,眼泪都巴巴的往下掉:“这一路可累死小爷了。”

程大龙把程风抱给王赵氏又自己吃饭去了。

王赵氏看着一脸花的小少爷都忍不住笑了:“少爷你这是走了多久累成这样。”

“姑姑先别说这个,我还没吃饭呢,还有饭吗?”再累也要先吃饭的,这是原则。

旁边的王彩把手里的碗递给程风:“弟弟你先吃。”

“姐姐你自己吃,看你都瘦成啥样了,得多吃补补。”程风摆手。

“那我去给你盛。”小王彩放下自己的碗,又在旁边的木盆里拿了一只碗洗干净了,站在灶台垫脚台上,踮着脚去舀锅里的粥,对一个六岁还营养不良的小孩,这灶台还是很不友好。

都说最好喝的粥就是锅里的最后一碗,最浓最香。

程风接过王彩递过来的粥,粥碗刚到手就闻到了浓浓的香味。这味道心都要醉了。

也许是饿久了,也许是走累了,这顿饭是程风吃得最快的一次。

吃饱喝足的程风又是满血复活,开始了他一天的巡视工作。先到兔舍看看,还行,青草不少,小朋友们很积极嘛。

又到木工工地看看,最后的三只灌斗已经在收口,下午就能安装好。

又转到晒场看看,这正是六月底,气温很高,灌斗里的水蒸发得很快,一天须要补充三、四次。看这里面的水都成墨绿色的了。明天也可以放进下一个水池再沉淀。

看来有了队长之后自己轻松多了。

午饭后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会,又各自忙碌起来,好在现在四只沉淀池里的水都是满的,只需要时不时的抬几桶补充一下就完事,已经没有头两天累人了。

少了不少事的大小朋友们又开始了疯狂的抓兔子行动。只是经过了前两天的大抓捕行动后,兔子窝不好找了。

风风火火一下午也没抓到几只,直到有人来问已经做好的灌安放在哪里时,一伙人才呼啦啦又跑回去。

安排好最后的三只灌斗。这里最大的工作算是完成了。

程风又和程大龙商量安排先打几张床出来。传统的床工艺太复杂,程风说要教他们打一种简单又实用的床。

听说是新式床,程大龙叫过几个木匠一起来研究这新式床的事。

程风在地上画了一张高低床的三视图,并对大家不理解的地方仔细的做了说明,待大家都点头明白后,程风提出先做三张试试。

木工的事安排完了,程风又叫来四名队长,提醒明天一早一定要叫他一起,不然明天的事怕是会做错。

只是奇怪自家老爹去拉铁炉子怎么还没回来。直到回到家才知道人早回来了,炉子放在晒麦场石炭边,没敢让外人送到后面去。这事得先找人明天一早就把炉子和炭都搬过去。

这些事情程二虎自去找人安排不提。

且说翌日清晨,梦中的程风就听见耳朵里有人在喊:“弟弟起床了,弟弟起床了。”我靠这大半夜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半梦半醒中,程风来了句:“姐,这才几点就要起床?”

“什么几点,不懂,太阳都老高了,快起四个队长还在外面等着你起床。”程大妮着急。

是哦,自己昨天说的要一起走。这就天亮啦?老子感觉自己才睡着这天就亮了?

不情愿归不情愿,自己四个队长还在外面等着,不能掉链子。咬咬牙,程风还是起了床 。

姐弟俩刚出屋就被四位队长埋怨:“大队长你可真能睡,我们都等你老半天了。”

“别埋怨我,我是小孩睡觉很正常,咱们还是走路的好。”程风耍赖。

大家一头黑线,就你是个小孩,好像我们都不是小孩一样。

才走出村口,几人也是嫌弃这个大队长走得慢,两人一左一右架着走果然是快。一会儿功夫来到盐池旁,大家都在那里等着。程风叫人抬出来两只过滤槽,把位置摆放好,剩下的都知道怎么做了。大伙又是一阵风风火火,两个过滤器完工。

安排四人一组把一级沉淀池子里的水舀进过滤槽,累了就换人。人多轮流休息也快,很快二级水池里水就满了。

然后再抬水补充一级池子。工作基本完成。其余的都是按部就班。这边的事安排好了,又去灶台房安排铁炉子的事,来到灶房,看见两坐铁炉放在那里,大家也不知道怎么用。只在那看着。

程风仔细检查了内外结构,基本是按自己要求做的。

又找到程大龙安排人手去挑了两筐粘土,海滩挑了两筐细沙,用两筐细沙加入一筐粘土搅拌均匀,把铁炉中间那个空荡荡的内腔用只小桶放在正中心,四周用粘土沙浆填充满。等沙浆收汗后再把木桶拿出来,内镗抹平,完成。

炉子完工,干上两天就可以用了。

王赵氏带着几个小的在处理捡回来的海贝壳。这时有人过来说是床架子做出来一个,让去看看对不对。

跟着来到木工场,看见那个高低床架子,没错,结构这么简单,大家都没有理解错。程知秋点点头:“没错就这样,上铺的四周要起一圈五寸高的护栏,防止睡上铺的翻身掉下床,再床头加一副楼梯,这样上下铺就省力了。”

大家一听都明明白白的,没有不懂。答应一声:“你看好吧!”立马开干。

到下午快收工时,三张高低床已经完成,抬进库房安装好。剩下的让王赵氏自己安排。

又是一天过去。次日,盐场一切按部就班,今日主要的工作就是黑板和桌子凳子。小黑板比较简单,直接用大木板裁成须要的尺寸,再把木板表面刨光滑就行。大黑板用了四块拼接而成。放在黑板架上,看上去很有气势,不过现在不叫黑板,只能叫白板,因为还没刷漆。

桌子也简单,大木板加上四条腿,桌面刨光滑,每张桌子长五尺,高二尺五寸。

凳子就更简单了,直接用圆木锯成一节节的原木墩,省时省力。

看见一排排的桌子凳子摆放整齐在木屋里,前面靠墙还放着块大白板,大家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反正看上去很是有大用的样子。

这些做完后,就只剩下那些木盆木桶,已经不急了。

这时程风又找程大龙安排做了一个长宽一尺五寸,高三寸的方框。方框做好后又叫那个叫二狗的叔叔帮忙。

程知秋让二狗和了些粘土,把那粘土像揉面团一样,反复的揉搓,这可是个力气活,小孩子干不了。直到粘土揉搓得非常柔软,才把粘土拍进那个木框框里压实。又用木条削成如手指粗细的筷子,用这支筷子把那木框里的粘土插出了一排排的洞。

全部插满后才把泥板放在房里阴凉处。大家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程风只说明天你们就知道了,现在对你们解释你们也听不明白。

晚上回到家后,程风就找到老娘把以前买的石膏,石墨,桐油都找出来放一起,石墨太多,只包了一包。明天得用。

当太阳再次升起,一群孩子跟着大人来到木屋后,程风把桐油和石墨交给程大龙安排木工里的漆匠处理,把昨天的白板全部刷成黑板。自己来到灶房摸了摸那两只炉子。炉壁早已经收了水气,内壁也已经变硬。只是现在烧火这炉心命不长。但用个两三月应该没有问题。大不了再重新糊一个就是。

程风叫过王赵氏,带着王赵氏来到煤炭堆放的地方:“赵姑姑,你取一些粘土添加在这煤炭里,不能加多,多了煤炭火不好。也不能太少,太少这煤炭结不成块。大约就是五份煤加一份粘土。合水后用木头不停的捣,捣到很粘木棍时就做成一个个像拳头这么大的煤球,搓煤球你就别动手,让几个小的来做,跟玩似的就能干完。”

王赵氏点点头表示明白了。程风就站在边上看王赵氏杵煤,开始水多了,煤稀成不了型。于是加煤,干了,加水。反复几次,终于捣鼓出来一小堆合格的煤,叫来王云、王彩、马哲武、马晓云四个萝卜头,告诉他们怎么搓煤球后,根本就不用管,没半个小时全搓完。

下午,漆匠也把黑色桐油熬出来了,正在给黑板上漆。程风找到漆匠师傅,告诉他这黑板不能有亮光,只要板面是黑色的,不反光,表面不能太平整。

漆匠师傅说等漆干透了用粗砂纸沙一下就可以了。

现在就差纸和笔了,造纸和笔工程都不小。家里没有百两以上现金不敢打纸的主意,没有一个好的木匠师傅这铅笔也难做。别说古代有宣纸,宣纸用铅笔,笔会疯纸会更疯。

没办法,还是家里穷啊。但凡有几个佣人,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纸用。这没纸的生活那是一言难尽。

日子就这样又过了一天。清晨程风起床伸了个懒腰,今天没要人喊就起来了。

新的一天,从今天开始木屋那边要烧煤。自己还得去教教烧煤的法子。

自己也是个劳碌命,啥都要自己去教,就没有一个懂的人。这些人也不奇怪奇怪老子为啥什么都知道,都不奇怪的吗?

甩甩神经错乱的脑袋,找到正在洗脸的程大妮,这才想起自己好像可能也许是好几天没洗过脸了。

人小就是好,脸皮丢了也没人注意。

赶过去对着程大妮就把脸凑上去要洗脸。程大妮也赶紧的把面前这张花脸洗洗干净,终于有点人样了,姐弟俩这才出门。

来到晒谷场,程风叫来四位队长,安排几个力气大的到自己家里的石杵背木屋去。

这事石狗蛋比较专业,叫来两个大个的跟着程大妮又返回家里把那个石杵抬去了木屋。

其他人员一起先去了木屋。

小朋友们先去照看兔子去了,大朋友们又把缺少的水补充好。等几个大的抬着那死沉死沉的石杵到达时,事都快要干完了。

把石杵抬屋里放好,程风叫过王赵氏,准备教她生火烧煤。

先是指挥着在炉镗里放好干柴,点燃后一直用柴把炉子烧热,这时在柴火上加入煤球,这时火已经把炉子烧热,煤球更容易被点燃。

就这样反复引了几次,可能是煤球也被炕干了,炉子也热透了,那煤球终于燃烧起来。唉,还是枣庄的煤炭好,一纸都能点得燃。

等煤炭全部开始燃烧,程风拿出石膏来,让王赵氏把石膏埋在煤炭中间煅烧。经过大约半小时左右的煅烧,石膏被烧得通红,原本的光泽消失了。把石膏全部夹出来放在地上自然冷却后,石膏变成纯白无光泽。这就是熟石膏。

程风把熟石膏放进石杵,慢慢的把石膏粉碎。这粉碎石膏的事又安排给了四个小萝卜头。自己起身去搬昨天放在屋子里的泥板,可惜根本搬不动。搬不动就算了,就在这里做也行。

等到四个萝卜头把石膏全部杵成粉末,程风拿了个碗,一次也不敢做多,每次装大半碗石膏粉,加入清水快速搅拌成膏状,又用碗对着泥板上的洞里一一倒入石膏浆。前调了四碗打把泥板上的洞洞全部灌满,现在就等石膏凝固后脱模了。

这粉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下一步要先做几支铅笔来用用。

找到程大龙问了有没有一种木材,木质比较软,质量还轻的。

程大龙说有是有,只是那木材做不了家具,所以他们也没砍。

有就行,程风又问现在用的木材里有没有比其他木材轻软的?

程大龙找到一块给他看,程风接过来试了一下,还是沉,并不合用,但这两块木纹非常直,做笔倒是很顺丝。

程风对程大龙说:“大爷,你把这木板刨光滑了,每五分开一条小槽,要顺丝开,当两片木板合在一起时,每条小槽都要对得上。合上的小槽只要有麻线粗细就可以,有没有人能做到。”

程大龙想了想:“这事做慢一点,认真一点,应该也不难,要不先试试?”

“那就试试”程知秋点头。

程大龙来到一张马凳前,固定好木板,反复刨平,直到两块板合在一块都看不出来后,再次固定好,用墨斗把线一条条的弹出来。又用一把非常小的锉子一点点的刻出线槽来。两块小木板干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做出来,把两块板拼接在一起,一条条完整的孔洞出现了,程风看了非常满意。

得到木板,现在的是怎样把石墨加工成丝。拿了块粘土放在炉子上炕干也没几分钟,把干透的粘土倒入石杵里反复的捣碎最后全成极细粉末倒出来,拿出石墨来,心里叹息,也没个天秤什么的。对天秤,现在要先做个简单的天秤。

又跑去找到程大龙,给他画了个天平的样子。找来木料,只十来分钟,一个超简单的天平出现了。”拿着天平,又回到石杵旁放好,先把粘土放到天平的一头,另一头放入石墨,两边一样了就把石墨倒入石杵里,一连称了5次后连带着把粘土也倒入石杵开始无数次的反复研磨。

四五个人换着研磨,个个累得半死不活,总算是达到要求。这才得休息,王赵氏又问要做午饭了,这煤炉是咋用的,程风又指导着先添加好新的煤球,然后把炉子推进灶堂里,打开炉子下面的风门。就可以烧水做饭了。原来是这样简单,王赵氏点点头明白了。

用炉子安排明白了,程风又把研磨好的石墨舀可碗里,放了点水把石墨先回点潮,再用木棍反复再研磨,最后在一块木板上慢慢的搓,这可是个手艺活,一不小心就搓断了,搓断了又得重新来过。

就这一点点东西把个程风火气都搓没有了。总算是搓成时午饭都已经做好。

吃过午饭,程风又教王赵氏如何把炉火压到最低来保证炉火不会熄灭,还是先把已经燃烧过的煤灰从下耧出,再从上前添加新的煤球,最后用捣好的稀煤倒在上前封住炉口,中间插一小孔,下面风门一关,因为氧气不够,炉火会燃烧得很慢。下午需要用火钳撬开封口煤,火又会重新燃烧起来,这样火源保住了,新的块煤也有了。

稍稍休息后,又去找木匠师傅帮忙熬好牛皮胶,把两片木板都刷了一遍,又把搓好的石墨条一条一条的顺到木槽口里,一共十三条槽顺满,把另一片对好槽位合在一起压实了。

平放在桌子上,上面又盖上块木板后,叫大人抱了块石头压上去。齐活,能不能用不知道,管他的先试试看。

只要人努力,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是一直向前发展,就算是再缓慢,事情总是一次比一次好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