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作坊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张父也带着食铺的员工到了作坊。
张爷爷见作坊的所有人以及食铺的员工都站在了院子里。
开口道:“今天是年前最后一天上工了,这半年,多亏了大家一起将作坊从无发展到现在七十多人,在这里我先谢谢大家了,明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将作坊生意做得更好。
话我就不多说了,作坊第一天上工的时候就和大家说了,作坊赚钱了一定给大家年底发个红包,今天就是来实现这个承诺的。
今年过年除了我身后给大家准备的年礼,就是每个人多发一个月的月钱,相当于今天所有人都能得两个月的月钱。”
“天,这一下发两个月的月钱,那我不就是能得一两多。”
“哎哟,那我可以多买几斤肉,让除夕桌上多两盘肉菜了。”
“得这么多钱,初二回娘家,我可以多带点东西回娘家看我阿爹和阿娘了,不用找公公婆婆要钱真好。”
“......”
张爷爷见大家讨论的声音逐渐减少,又开口道:“对了,最后说一句,就是我们年后开工的时间的初八,到时候大家按时上工啊。
不过小超和阿威你们两个要累点,得上工到三十中午,这几天镇上都是买年货的人,到时候买油辣椒和脆哨的人肯定不少。
所以需要你们两人帮忙守着,放心,月月还给你们单独准备了个这几天上工的红包。”
俩人一听,这本来就是该正常上工,解雇还能得到额外的红包。
“谢谢张爷爷,我们不累,嘿嘿。”
“那行,那我们现在开始发年礼和月钱红包,大家都排队来领。”
张爷爷话刚落,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排队。
张允月拿着记录每一个人月钱和红包的册子,在一旁勾划。
张爷爷负责给散碎银子和串好的铜板,张父和张程他们每人负责一样年礼递给大家。
等发完年礼和红包,所有人面前都摆着三个罐子,一个人根本拿不了。
所以张父便让张行云和张行浩去村里通知作坊员工的家人,背着背篓来拿年礼。
等待的时候,作坊员工都看了一下,居然还有五斤菜油,这在镇上买,都得花好几十文。
张超和赵威俩人多得了两百文的红包,张超开心的和自家阿娘木氏说着,然后又说着得了两份年礼。
张义:“姜仁,张志,你们两家也太让人嫉妒了,一家就得了十斤菜油,这都吃好一段时间了,月钱和红包都得二两多吧。”
姜仁,张志两家都正好是夫妻两人一起去食铺做工的,刚好就得了双份的年礼。
姜仁不好意思道:“我也没想到能得双份的年礼,我都不好意思了。”
“嗨,这有啥不好意思啊,你们两家本来就是夫妻来去做活的。”
“是啊,希望明年作坊生意更好,要是再招人,我也希望我媳妇能一起来,这样过年我也能得两份年礼了,哈哈哈哈。”
大家这会都在互相讨论得了多少月钱,其实大家都知道男子们都是一样的,妇人们的也都是一样的。
但是就是想讨论,不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欢喜,就需要有个人能在旁边听着。
没多久,工人们的家人都背着背篓来了作坊,然后找到自家人,将东西放在背篓里。
院子里又开始新一轮的说话声,有些已经开始说明天要去镇上买什么了,旁边听见的人,还说明天也要去,到时候大家一起作伴去镇上。
等所有工人的家人都将东西装在背篓里,张爷爷便让大家今天早点下工回家了。
年后再来继续上工。
等所有人都走完,就只剩老张家的人和张行忠还在院子里了。
“小忠,明天还得再来一趟啊,喊十来个作坊的人跟着,到时候来帮着搬货哈。”
“知道的,三爷爷。”
“行,那我们也走吧。”
回到家。
张母和张行云,张行风也都在堂屋里坐着烤火。
张允月想到在县城给张母买的簪子还在自己手上,便去了房间将簪子拿了出来。
回到堂屋,将金簪子递到张母面前:
“阿娘,你看喜不喜欢,我在县城玲珑阁给你买的簪子,阿奶和二婶的已经都戴上了,就剩你了。”
“哎呀,真好看,月月,来给阿娘戴上。”
张允月接过簪子,戴在张母的发髻上。
张行风在一旁讨巧的夸赞道:“阿娘,你戴着这个簪子真好看。”
张允月:“嗯,戴着这个簪子,阿娘感觉又年轻了几岁。”
张父也在一旁附和道。
父子几人将张母捧得高兴得不知所以。
次日。
天香楼将最后一批油辣椒和脆哨全部拉走了。
作坊的驴也暂时拉回老宅养着,等作坊开工之后再拉回作坊。
然后正式将作坊门关上,等来年再开。
虽然上个月乔迁的时候宅子已经打扫过一次,但是要迎接新年,所以送走天香楼的人,老张家的所有人,又上手将宅子里里外外又打扫了一遍。
傍晚,张家人都坐在堂屋里。
商量着明天全家一起去镇上逛街,顺便将过年需要的东西全部买上,还好家里有牛车和马车,到时候可以都驾去镇上。
第二天。
一家人吃完早饭,便套上牛车和马车。
张程赶着马车带着张奶奶,朱氏,张母,张允月,张允雪几人,其余人皆坐牛车。
马车和牛车刚到镇上,还未进城门。
城门处就已经有不少人了,毕竟明日就是除夕。
张程驾着马车在城门口停住,对着后面牛车上的张爷爷和张父道。
“阿爹,大哥,我们把马车和牛车停在城门口吧,你们看城门口人就有那么多,今天城内怕是更加人挤人的,牛车和马车应该都进不去了。”
张爷爷和张父看了一下城门口的人,便点头,于是车上的人都下了车。
张程和张父将牛车和马车赶到城门口旁边的牛马车寄存处,花了十来文铜钱,将来两辆车都停在这里。
然后老张家的人背着背篓,便走路进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