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天边初露曙光,晨曦微露。

汉军于卯时初(约莫凌晨五点),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寒风,悄然出营,迅速列成了严整的战阵。

与此同时,倭人的军队也几乎在同一时刻完成了他们的布阵,仿佛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

在朦胧的晨雾中,隐约可见倭人的阵型中矗立着几个异常高大的身影,如同暗夜中的巨人,远远的看不真切,只觉得神秘无比。

卯时之际,天色依旧昏暗不明,能见度极低,这样的环境对于即将展开的战斗而言,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时刻。

双方军队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相互试探着对方的虚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辰时(大约早上七点),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战场。

汉军将士在看清倭人阵地的情况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暗自惊骇。

原来,倭人的阵中竟然搭建起了三座巍峨的高台,这些高台的高度足足达到了四五丈(相当于现代的十米左右),站在上面的士兵可以轻易地俯瞰战场,向下射箭如同俯视猎物一般轻松自如。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高台的底座巧妙地安装了复杂的传动装置和巨大的轮子,使得上百名士兵能够在其下方协同作业,推动它们移动位置。

虽然其移动速度异常缓慢,但却带给汉军强大的压迫感。

这一设计无疑大大增强了倭人军队的火力压制范围,在远程火力上大大占优。

“井阑?!”

伍兴心中一惊,脱口而出。

他万万没想到,这种原本只在古籍中记载的战争器械,竟然会在此刻的战场上重现。

井阑,这种古代战争中用于攻城略地的巨型高台,其高度可达百尺,能够给予使用者极大的战术优势。

然而,眼前的井阑虽然气势不凡,但与史书中记载的百尺高度相比,显然是一个阉割版的产物。

即便如此,在当前这个战场上,它依然足以让汉军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它确实能够让他们居高临下,占尽地利之便。

山谷之外是一片平原,

更重要的是,倭人本就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他们自然不介意分出部分兵力来操纵这些大家伙。

伍兴回想起《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中的记载,诸葛亮曾使用百尺井阑来攻击城池。

心中不禁感叹:没想到这古老的战争器械竟然被倭人学了去,虽然是阉割版,但在当前情境下,其威力依然不容小觑。

正当伍兴心中暗自思量对策之际,倭人的战斗阵列已然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向前推进的动作。

倭人前压的步伐显得异常沉稳而缓慢,时刻保持阵型的严整与各部联系的紧密,显然,他们的整体战术布局,是紧密围绕着被层层护卫在阵型中心位置的高大井阑来展开的。

这两具井阑,作为倭人军中的重型战争器械,不仅体型庞大,顶部平台更是配有近百名弓箭手,其上防御装置完善,几乎就是一段移动的城墙。

它们此刻距离颇为接近,直指汉军阵列的北部防线,构成了倭军攻击的主锋。

而另一具井阑,则巧妙地略向南侧偏移了一些位置,这样的布局显然是为了防范汉军可能采取的从南方发起的突袭或迂回战术,确保整个阵型的无懈可击。

从这一系列精密的部署中不难看出,倭人此次攻击的战略重心明确无误地放在了位于北方列阵的曹操部上。

这一选择并非无的放矢,因为在汉军的三路大军之中,曹操部相较于其他两部,无论是兵力数量还是整体战斗力,都稍显薄弱,成为了上杉谦信眼中最为理想的突破口。

汉军虽有三部,但论及实力均衡,曹操部的劣势无疑是最为显着的,这也让倭人抓住了可乘之机,企图以此为契机,一举打破汉军的防御,赢得这场关键战斗的胜利。

伍兴深知不能让上杉谦信的谋划轻易实现,毫不犹豫地发布了命令,令中军与位于战场南翼的杨再兴部迅速发起反击。

两支部队如同移动的枪盾森林一般,缓缓的压向敌人。

双方军队均以严丝合缝的阵型列阵以待,宛如两幅精心布置的棋盘,每一步都需谨慎考量,比拼的正是那股谁先按捺不住、露出破绽会受到致命一击。

地形成为了这场战役的天然屏障,限制了兵力的完全展开,上杉谦信一方虽兵力雄厚,但受限于地形,仅能出动两万余名精兵列阵,与汉军形成了兵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这场战役的胜负更加依赖于军队的纪律性和士兵的意志力。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双方弓箭手在距离约两百步的位置,不约而同地展开了第一轮抛射。

汉军虽在弓箭手数量上处于劣势,面对上杉谦信麾下几乎全员精锐的倭军,其中超过一万名士兵能够熟练地进行远程抛射,而汉军这边能执行此任务的弓手仅约两千人,差距一目了然。

这主要是由于汉军士兵训练周期较短,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精通箭术的战士。

然而,汉军在盾牌防御方面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两轮箭雨过后,凭借着坚固的盾牌,汉军成功抵挡住了倭军的攻势,双方损失相当,形成了暂时的僵局。

远程抛射,作为战前的试探性攻击,其真正目的在于观察对手的反应与防御能力,而真正的精锐部队对于此类攻击都有完备的应对策略,能够在保持阵型完整的同时,有效应对敌方的远程火力。

紧接着,双方的步兵阵列如同两股洪流,猛烈地碰撞在一起。

上杉谦信的步兵同样采用了盾矛结合的战术,这种古老而有效的战斗方式,在冷兵器时代是攻守兼备的典范。

战场上,长矛与盾牌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咚咚作响,回荡在整个战场上。

执行相似战术的双方部队,在战争中逐渐展现出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尽管路径不同,但最终都将殊途同归。

曹操也识破了倭人以己方为突破口的企图,略一沉吟之后,不但没有下令部队出击,反而发出了全军后退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