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裴明玉在宫中暗中布局的时候,花映雪他们也并没有闲着。
经过一段时日的对峙,各世家在察觉到花映雪他们毫不退让的态度之后,都软了三分。
尤其是在杨霄和张家的事情发生之后,各世家更是惊悚于幕后之人的手段,不约而同的开始闭门不出。
看到这些世家们销声匿迹的样子,京城的百姓们也不约而同的紧张起来,不说是夜间,便是白日里,也几乎很少看见有人在街上行走了。
偌大一个京城,本是这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却寂静的如同一座空城,平添几分萧瑟。
可以说,安王的军队都还没打到京城,京城这边,便已经显露出来了一些颓势。
久而久之,就连守城的五城兵马司和禁卫军等都丧失了些许斗志。
花映雪他们也就是趁着这个时候,跟裴明玉以及过去绣坊发展的一些势力,开始在京城各点安插人手,如同一张细细密密的大网一般,将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了里面。
而对于最重要的皇城守军部分,花映雪他们也另有安排,利用谢家之前留下的一些安排,开始了分化和摸排。
花映雪他们这边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另一边的安王军队,也已经抵达了明城之外。
明城是中原腹地除了京城之外,最大最重要的一座城池,城中有守军六万,可以说,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实力来说,明城都不输于除了皇城和边城以外的任何一座城池。
而这座城池之所以如此重要,便是因为这座城池是萧氏皇族的祖地,当年太祖皇帝,也是在此处揭竿起义的。
太祖皇帝登上皇位之后,亲自为这座城池题名,取名明城,意在启明光耀之意。
而自此之后,在太祖皇帝和历任皇帝的照拂之下,明城也越发壮大,形成了如今这样一座巨型城池。
因着明城特殊的地位和强大的守军,哪怕是一路势如破竹打过来的安王,也不由的慎重许多,在距离明城还有二十里地之时,便下令安营扎寨,静观其变了。
安王萧祁与厉峥以及杜晨风站在明城之外的一座山峰之上,远远的望着明城高大厚重的城墙,脸上的表情都有几分凝重。
安王侧首看向厉峥,“怎么样,有没有把握一举攻破?”
厉峥作为本次讨伐明文帝大军的统帅,一路上指挥有度,用兵如有神,让一直在旁边看着的安王十分满意,这一次,也下意识的询问他的意见。
可惜,这一次,他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厉峥肯定的回答。
厉峥在安王面前,第一次露出了几分忌惮,“王爷肯定知道,如今明城的太守乃是当年明文帝的伴读李奇峰。
这李奇峰最大的优点,便是生了一张巧嘴,把明文帝哄得团团转。
哪怕是明知道这李奇峰并没有太大的能耐,依然将他封为了明城太守,让他主管明城这样一座重城。
若单单只是李奇峰,自然是不值一提的,我们甚至都不需要休养生息,一鼓作气,应该就能拿下明城。
可是,这明城之中,李奇峰虽为太守,但明城之中的主事之人,却不是他。”
听到这话,安王的脸上不自觉的闪过了一抹阴沉。
厉峥的意思他明白。
明城作为萧氏皇族的祖地,地位不言而喻。
即使太祖皇帝和一些重要皇室成员如今都被葬在了京城的宗庙和皇陵附近,但萧氏皇族的绝大部分族人,还是葬在了明城的。
尤其是,萧氏皇族的宗祠,还在明城。
因此,萧氏皇族的宗室之中,也有人在此驻扎,这人,便是萧氏皇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齐王。
这位齐王论辈分,都能排的到安王他们的爷爷辈了,是上上一任皇帝最小的幼弟。
因为当年皇位之争时,这位王爷年纪还很小,不过总角之年,因此,不管是哪一位皇子,都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对这位最小的弟弟,甚至还多了几分在别的兄弟身上没有的亲近。
因此,在皇位之争尘埃落定之后,这位年纪最小的皇子,反而是第一个封王的。
齐王封王之时,虽然年纪尚小,但却早已看清了形势,直接请旨,自愿来到明城守护萧氏宗祠。
对于齐王的识相,当时的皇帝十分满意,便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将明城的守军指挥权,一起交到了他的手里。
自那以后,无论是明城太守的更换,还是皇位更迭,都没有影响到这位齐王半分。
这数十年来,这明城的守军一直都牢牢地握在这位低调沉稳的老王爷手中。
这位齐王到底是个什么性格,因为他深居简出的原因,安王还真不太了解。
但从他历经几朝依然能够牢牢屹立不倒,将明城守军牢牢的握在手里,在萧氏皇族宗室之中占据重要位置就能看出,这位长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
而明城的守军受他的管束,也定然不会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