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成功研发出了十全大补丸之后,便开始对山主手下产生了轻视之意。
事实上,这里面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思考。
还记得之前听说过这样一种传闻:
在现实世界当中,一些顶级富豪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年轻的血液来给自己换上一换。
这种说法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不经,但仔细想想却又让徐行觉得并非毫无根据。
回想起过去,每当听到这类传闻的时候,人们往往都是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
然而,当徐行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时,却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为什么人类在面临极度危险的时刻,能够爆发出如此巨大的潜能呢?
比如说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某个人不幸被一辆沉重的汽车压住。
而另一个人竟然凭借一己之力将整台车抬了起来。
这简直就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力量!
后来,经过科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分析。
他们发现这种惊人的爆发力可以达到人体自身正常能力的 8 倍之多!
对此,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
这一切都与人体内的肾上腺素以及身体本身的肌肉骨骼强度有关。
甚至还有人提出,这其实是大脑在遭遇危险时所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和刺激时,大脑会像一把神秘的钥匙一样,直接打开了深藏在人体内的基因锁……
之前不知道是机缘巧合开脉的缘故。
徐行也以为在医院里那次,是自己短暂的打开了基因锁… …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用这些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未免显得太过敷衍了事了。
这就好比我们把人比喻成一台功率强大的起重机。
即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它的各种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如果无法弄明白驱动这台起重机运转的“汽油”究竟来自何处,
那么我们对于整个系统的理解仍然只能停留在表面而已。
特别是当他通过在三齐身上的实验,越来越了解修真本身的奥秘时。
他才明白:
不铸道基,开启基因锁完全是扯淡的。
… …
基因锁什么的哪有那么好开的?!
然而,如果我们按照“以精化气”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
那么将这种爆发力解读为在危急关头,人体内部的气血精元能够在瞬间完成向高级能量形式的转化。
如此一来,所有看似难以理解的现象便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像这样毫无根据、凭空捏造出来的传言,竟然能够被传得如此绘声绘色、神乎其神。
那想必其中定然存在着某些真实的依据作为支撑。
不然的话,与其费劲吧啦的找人“换血”,还要担心排异反应。
还不如注射营养针呢,毕竟从营养物质上来说这二者没什么区别嘛……
尤其是对于那种被视为邪教的组织而言。
想要仅仅依靠打坐冥想来吸收天地间的先天之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那位神秘莫测的山主,四处派遣手下之人苦苦寻觅所谓的“圣器”。
甚至不惜采取残忍的杀戮手段加以威逼利诱。
他所做的这一切无非就是冲着那件圣器当中残存的高度浓缩的能量而去的!
可是即便是他有这种抽出器物中残留真气为自己所用的办法,但若想成功地炼化并掌控这种强大力量的话。
毫无疑问必须要有充足的气血之精作为基础才行。
也正因如此,可以推断出这些人必定会对气血之精予以超乎寻常的重视程度!
只可惜啊……
由于他们所修习的功法以及所继承的传承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
再加上他们一味地贪图速成、急于求成。
完全不顾及正常的开脉顺序,随心所欲地乱来一通。
结果导致越是往后面修行,突破瓶颈的难度就越大。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修炼到高深境界,自己原本健康强壮的身体就因为过度透支而彻底崩溃掉了……
所以说。
并不是他们不想培养更多的炼气中后期高手。
而是他们完全没那个能力!
想明白这个,徐行更加感叹三齐的狗运:
“待到小软和陈波练出气感,也得按这个思路开脉!”
哎?!
徐行突然想到,那什么红阳教、白阳教的有这种困境。
那是不是说十全大补丸对他们也同样有效?!
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同样也可以拿来钓鱼?!
想到这个,徐行顿时有些坐不住了。
从海老板那一堆老古董里挑出来一个老皮葫芦。
想了想。
把那枚已经掰开了的一纹十全大补丸塞了进去。
恰好此时海老板拎着一个木盒找到徐行。
偏殿内,海老板一脸讨好的把眼前的盒子往前推了推:
“徐掌门,时间有限,我只找到这块比较符合您要求的,您看看是否满意?”
“血玉?”
徐行挑了挑眉,缓缓打开盒子。
只见锦盒里安静的躺着一块黄黑红混杂、玉色斑驳的玉璧。
玉璧直径不到五公分,上面用粗糙的雕工刻画着类似蛇纹鼠样。
看起来应该是典型的北方萨满纹饰。
海老板点了点头道:
“有柳裂纹、河磨玉,再加上形制,这是一块辽早期的玉璧。”
看着上面淡淡的红黑沁色,徐行已经能感觉到其中的阴邪之气了,他还是开口问道:
“能确定是… …冥器?”
海老板立马说道:
“你看这粗糙的外壳几乎没有包浆,而且玉璧中的土沁还有血沁,是典型的土壤中铁元素或者陪葬品中的铁质物氧化分解沁入玉体的特征,而伪造的血玉,好一点的是将玉塞入狗嘴之中,再封其嘴,狗被活活噫死之后,尸骨埋入地下一段时间后再掘得到血玉,差一点的干脆就是用的化学元素染成的,完全没有这枚这么自然,您再看看这枚玉璧的雕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