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召唤人物有词条,请陛下称太子! > 第21章 诛九族,拿出万民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诛九族,拿出万民书

李鼎洗去一身风尘,换上干净蟒袍,腰悬天子剑走进大殿。

“儿臣拜见父皇!”

他弯腰行礼,文武百官纷纷看了过来。

这段时间,关于太子在太安郡做的事,传回朝堂,太过令人匪夷所思。

拿自己的孝敬钱救治灾民,抄了四大士族的家,无论哪一件事都不像昏庸软弱的太子能干出来的。

可偏偏事实就是这样。

龙椅上的李二凤,望着儿子,情不自禁的露出欣慰笑容。

仁慈间又不失狠辣,这样才像一国储君,像是他李二凤的儿子。

“鼎儿,你来得正好,众卿议了半天,始终没个结果,依你看,该如何处置太安士族的人呢?”

“议罪,还有何可议的。”李鼎目光如炬,扫过八大豪族出身的官员们。

不用想,争论激烈,肯定是他们想出面做保。

“父皇,四大士族的人触犯律法,按大渊律处置,依儿臣看,没有再议论的必要。”

“诛九族即可!”

一句话,盖棺定论,王行听闻瞬间变了脸色。

韩赵孙陈几家,都是依附他琅琊王氏,倘若自己眼睁睁看着几家灭族,这让其它士族如何看待。

他当即上前辩驳,“陛下,太子这话欠妥,即便按大渊律,太安士族也不该被株连九族!”

李鼎猛然扭头,瞪着王行,一双眼眸冰冷至极,“王侍郎说不该株连九族?”

“没错,是下官说的。”王行毫不示弱的回应,律法有规定,几家的罪确实不该诛九族。

“哼!”李鼎面色冷冽,他指着王行,心中愤慨,“这次去太安,真该带上你王侍郎!”

“你知道因为士族哄抬粮价,太安百姓死了多少吗!”

“三十万百姓,活着的不足十之一二!”

“你读圣贤书,知晓易子而食,泥中埋枯骨的描述。”

“可你王侍郎又有没有亲眼见到过这样的景象。”

“孤告诉你,孤这次去太安见到了!”

李鼎厉声质问,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字字句句都让百官们面色狂变。

清流党的一众官员听闻太安惨状,更是忍不住以袖拭泪。

端坐在龙椅上的李二凤得知,也默然低沉。

他被骗了,朝堂上的百官也被骗了,灾情远比奏折上描述的要严重。

“咚!”他愤怒的捶着桌子,一言不发,众人见皇帝发怒,纷纷害怕的低下头。

“鼎儿,你继续说,朕想看看递上来的太安奏折中还有哪些假话!”

李鼎点头,继续慷慨陈词,依旧是盯着王行说,“王侍郎,你出身琅琊王氏,名门望族,不知世间疾苦。”

“所以你能轻飘飘的说太安士族罪不至此,可孤告诉你,若是把你放在太安郡内,无粮可吃,冻死路边。”

“你还能无所谓的替他们开脱吗!”

“你…凭什么替那些死去的人原谅吃人的士族!”

声声质问如惊雷在耳边炸响,深入心扉,王行面色难堪的呆在原地,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他心中怒火冲天,自己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世家子弟。

居然会被个不学无术的废物太子给怼得哑口无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刚要回击,却被一旁的叔父用眼神制止。

“这次去太安,孤看到一个小女孩卖身葬母,守着母亲的尸体,不停的给路人叩首,只想让母亲入土为安。”

“各位大人们,那小女孩仅仅才七岁,七岁啊!”

“你们说说,太安士族的人当不当杀,这九族该不该诛!”

李鼎说完,心中郁结稍有舒缓,有些话不吐不快。

老将军李锦绣听到这话,忍不住的虎目含泪,他也有女儿,为人父母自然有所体会。

向来不怎么议论民生的他,也豁然上前,杀气蓬勃的恳求皇帝。

“陛下,老臣请旨,诛太安士族,九族无免!”

魏青云也为民请命,“陛下,诛这些人九族!”

“请陛下诛这些人九族!”清流党跟着附和,大殿寂静,再也没人反驳,只剩下这一种声音。

李二凤眉头紧皱,愤怒不加掩饰的出现在脸上,见到这一幕。

魏王李岳也看清了局势,锦上添花的跟着附和,“父皇,儿臣也请命,诛杀太安士族!”

朝堂文武百官,甚至夺嫡的太子,魏王,多方势力盘踞,复杂交错,都在此刻罕见的达成一致。

诛杀太安士族,九族尽屠!

李二凤没有过多的犹豫,甚至暴怒之下,都免去了刑部,大理寺审查的过程,直接下旨。

“传旨,太安郡韩赵孙陈四家族人,三日后问斩,谁都不准再求情!”

一旁负责记录旨意的官员立马详细记载。

事情议完,李二凤正准备退朝和多日不见的儿子说说话时。

李鼎却拱手一拜,低声询问, “父皇,既然太安事情已了,是否可以放了赵安民?”

此话说出,众人脸色一变,说不上的古怪。

李二凤撇了撇眉,缓缓道:“那赵安民已经认罪,收受贿赂的事属实,被判了斩刑。”

“大理寺递的折子,朕已经批复了!”

判了斩刑!

李鼎面色猛得一变,眼中难掩失望,想起离开前,百姓们渴望的眼神,他心中一痛。

当即从衣袖中取出万民书。

“父皇先看看这个。”

破布很长,在殿内羽林卫的帮助下,才彻底展开。

皇帝与百官们纷纷查看,脏乱的布条上歪歪扭扭的写了许多名字,并且还盖上了血指印。

还有一些看不懂的圆圈。

“鼎儿,这是何物?”

“万民书,是太安百姓写给父皇的万民书。”

李鼎措辞有力,神情肃穆道:“赵安民是好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收贿赂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这样士族才会卖他更多粮食。”

“所以百姓请命,恳求皇帝降下恩泽,赦免赵安民。”

话音落下,金銮殿上一片哗然,原本吃瘪的王行意识到机会来了。

立马跳出来反驳,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

“陛下批复,已经开了金口,哪还有收回旨意的道理。”

“天子一言九鼎的道理,难道太子不懂吗?”

“太子这样做,是要让陛下失信于百官,失信于天下人吗!”

这就是读书人,任何事到了他们嘴中,就可以变得极其严重。

李鼎却不以为然,占据大义,高声反驳。

“天下人?”

“天下人可不是你王侍郎三言两语就能拉扯上的。”

“你好好看看,这万民书是滔滔民意,这才能代表天下人!”

“陛下赦免赵安民,百姓只会说皇帝仁慈,英明神武,不滥杀一个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