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11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于二十六岁组建了自己的正式班底,次年果然因为起义军内部成分复杂,没有明确统一的领导机制,孙德涯为了地盘和利益与郭子兴之间冲突不断,最终引发反叛行为。

朱元璋孤身前往与孙德涯谈判,并以武力威胁让孙德崖一方知道,如果不放郭子兴,他们之间便必有一场恶战谁也讨不了好。

最终朱元璋成功救出郭子兴。

因为此次犯险救主,让郭子兴更为信任朱元璋,朱元璋也拥有了更多机会发展自身力量而不被猜疑和限制。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使朱元璋在起义军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让他得以在郭子兴死后不惧其子郭天叙的威胁。

这场变故也成为朱元璋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所谓的天命眷顾,或许就是逆境之下从众多失败者中脱颖而出的那个幸存者,如果这就是天命,那么朱元璋就是那个天命眷顾的人。

次年郭子兴病逝,韩林儿任郭天叙为都元帅。

在职位上看似高于朱元璋,但朱元璋通过自身的才能和积累的威望,掌握的实际军事力量甚至要强于郭天叙。

公元1356年,郭天叙在攻打江南重镇集庆时,元朝设计让陈埜先临战背叛了郭天叙,郭天叙因此被诱杀。

这让朱元璋再也不受任何人的掣肘,并能够更加顺利地整合郭子兴的旧部,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虽然郭天叙死于攻打集庆,但朱元璋仍然将进攻目标放在了集庆(今南京)。

元朝时集庆亦是东南财富集中的重地,人口稠密,屯粮充足,交通便利,是逐鹿天下的极好基础。

但是有长江天险在,没有水军的朱元璋想要强行攻占南京实为不易。

可运气极好的是,当时占据庐州的左君弼与巢湖水军的赵普胜等将领不和,双方摩擦不断,巢湖水军面临困境,急需寻找新的依靠。

恰逢新崛起的朱元璋就近成了巢湖水军最好的投靠目标。

拥有一万水军和上千艘战船的巢湖水军归入朱元璋麾下后,朱元璋立即举兵攻打南京。

因为元军的常年内讧军力薄弱,加之主力被龙凤政权的刘福通阻隔,以及南京周边还有张士诚、陈友谅等势力正彼此防范,没能对朱元璋攻打南京形成有效阻拦。

这为朱元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次年朱元璋顺利打下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应天府。

从此朱元璋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不过此时的朱元璋手中仍然只有南京及周边领地,面临的局势依然复杂。

北方有元朝大军,长江上游有占据荆襄的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占据苏南地区的张士诚。

朱元璋夹在这三方势力中间,实力相较他们是最弱的。

朱元璋借助南京的钱粮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此前军队存在强抢钱粮、女人的恶劣行为也被朱元璋整顿。

不过此时的整顿还算严厉,只是下令约束部队,不得违反军纪。

要等到公元1362年,朱元璋设大都督府,确立军规二十二条,并在南京公斩二十二名犯事军官后,才真正震慑了全军。

使得军队开始有了完备的军事制度和森严的军规,军纪状况得到根本性转变。

此时朱元璋面临的最大对手无疑是自立为大汉皇帝的陈友谅。

陈友谅原本是天完政权的将领,天完政权由徐寿辉建立,政权成立于龙凤政权之前。

但是公元1360年时,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

不过陈友谅的行为也导致天完政权四分五裂,许多将领纷纷背离。

陈友谅既已称帝,自然也有野心不断扩张以图谋全国,占领富饶南京又实力不算强的朱元璋也就成为了他的进攻目标。

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大军进攻朱元璋所占据的应天府。

但是在龙湾被朱元璋预设的伏兵和诈降引诱至包围圈,陈友谅主力大败,陈友谅本人也被迫乘小舟逃跑了。

此战陈友谅部众被杀和溺死无数,两万余人被俘,还损失了一百余艘大型战舰和战船数百艘。

而且将士离心下,陈友谅驻守江西龙兴的部将胡廷瑞,也献出江西大片领地投靠了朱元璋。

三年后,不甘心的陈友谅重整大军意图收复失地。

1363年,陈友谅趁朱元璋救援安丰时,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但是遭到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坚决阻挡。

(历史上朱元璋守住洪都靠的是他的侄子朱文正,而非蓝玉。)

三个月后,经过充足准备朱元璋亲率二十万水军解救洪都,陈友谅撤围至鄱阳湖

双方最终于鄱阳湖展开决战。

朱元璋一方有兵力二十万,且有洪都作为倚仗。

陈友谅一方虽然不知道围攻洪都三个月损失了多少人,但剩余的军队依然多于朱元璋。

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终趁着风向转变,朱元璋派遣敢死队乘小船用火攻,鄱阳湖上一时之间成为一片火海。

当时罗贯中是张士诚的幕僚,听说他创作《三国演义》时,火烧赤壁一段就是参照的鄱阳湖之战。

另外提及一个冷知识,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两人都曾加入过张士诚的起义军,他们都是亲历过战争参与过战争的。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相传罗贯中也有参与。

话归正题,鄱阳湖之战最终陈友谅在作战中身中流矢身亡,朱元璋取得决定性胜利。

不久后朱元璋顺利攻占陈友谅的首府武昌,领地得到大幅扩张。

其势力范围以应天府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扩展到了江西、湖广的大片地区。

一年后朱元璋自称吴王。

与朱元璋同时期称吴王的还有张士诚。

张士诚此人摇摆不定。

起初他因不堪富豪的欺凌侮辱率众起义,后来却又投降了元廷,到1363年时又自立称王。

不过也因为他的善变,靠着每年给元大都输送粮草,使得元朝也只能任由他占据着富庶的江南。

不过也因为张士诚过于保守只想在江南做土皇帝,未在陈友谅和朱元璋互相进攻期间采取军事行动,导致失去扩张良机。

在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1365年开始着手讨伐张士诚。

到1367年,张士诚被俘,自杀未遂,后被朱元璋下令乱棍打死,其势力被全部消灭。

此时的朱元璋基本占领了江南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于应天府南郊祭天称帝,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龙凤政权早在1363年时,刘福通就在安丰之战中牺牲,实力大损。

1366年时,朱元璋命人将韩林儿接到应天,但途中船沉,韩林儿溺死,龙凤政权实际覆灭。

韩林儿的死至今有猜测是朱元璋有意为之,不过局势发展到这一地步,龙凤政权的消亡已经是注定了的。

从这一刻开始,朱元璋的最大敌人只剩了元廷。

公元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开始北伐。

这场从南到北灭亡元朝的北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