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人群散去,李从嘉与伊洛继续漫步向前。两人如闲庭信步一般,他们的脚步轻盈而默契,每一步似乎都踏出了闲云野鹤般的自在与惬意。

不经意间,一缕淡淡的墨香夹杂着远处似有若无的琴音,引得两人驻足观看。抬眼望去,只见前方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映入眼帘,其上悬挂的匾额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书写着“墨雅居”三个大字,金边镶嵌,熠熠生辉。

“皇妹,你可曾听闻,这‘墨雅居’不但茶韵悠长,更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挥毫泼墨,煮茶论道,留下了一段段佳话。”李从嘉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向往,言语间不自觉地添了几分温柔与诱惑,“今日偶遇,岂不是缘分使然?何不借此良机,一同探访探访这墨香四溢的雅景?”

伊洛闻言,眼眸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笑靥如花,轻声应道:“皇兄所言极是,伊洛早就心生向往,能得皇兄相伴共游,实乃幸事一桩。”说罢,她轻轻抬脚与李从嘉并肩而行,向着“墨雅居”缓缓而去。

“二位贵客,楼上雅座恭候多时!”门扉轻启间,一缕清脆童声如晨露滑落竹叶,瞬间打破了外界的喧嚣。一位身着青衫、面容稚嫩的童子,自门槛后轻盈跃出,双手交叠于腹前,微微欠身,那姿态中既有孩童的纯真,又不失礼仪的周全,引领着李从嘉与伊洛向楼上走去。

拾级而上,只见两侧墙壁上历代书法大家的墨宝交相辉映,或龙飞凤舞,尽显豪放不羁;或温婉细腻,如春水初生,让人在行进间便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厚重与深邃。空气中,墨香与茶香交织缠绵,如同古老诗篇中飘出的淡淡幽香,悄然间便拂去了心头的尘埃,引人步入一片超凡脱俗之境。

及至楼梯尽头,轻轻一转,眼前景象豁然开朗。一个约莫两百平米的大厅,宽敞而不失雅致,四周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数张古朴的茶桌,每张桌上都精心布置着茶具。夕阳透过雕花木窗,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静谧的空间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

大厅正中,一张气势恢宏的紫檀木桌傲然挺立,其色如古玉,温润而泽,桌上铺展着一张张洁白无瑕的宣纸,如同初雪覆盖的旷野,静待即将绽放的墨色之花。旁边,文房四宝一字排开,砚台沉静,墨色幽深,笔架之上,各式毛笔错落有致,每一支都似承载着书者的情感与故事。一架古琴,静立于侧,弦音未动,却已仿佛能听见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千古绝响,等待着某位文人雅士的指尖轻拨,让诗词歌赋化作绕梁之音,回荡在这方天地之间。

茶室内,气氛既热烈又不失雅致,文人雅士们或坐或立,三两成群,他们的谈话时而激昂,时而低回,国家时政、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无所不谈,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一片欢呼之声。茶香与墨香在这空间内缠绵悱恻,仿佛连空气都沾染上了文化的气息,让人沉醉不已。

李从嘉与伊洛寻得了一处幽静的角落欣然入座,时间一切的喧嚣仿佛都被挡在了窗外。此时此刻,没有了喧嚣的市井,只有一个与世无争的小世界。李从嘉挥手唤来侍者,点了一壶京城中久负盛名的碧螺春,那茶,色泽翠绿,形如螺蛳,未饮先醉。

不多时,一壶滚烫的开水注入紫砂壶中,茶叶随之翻腾起舞,宛如碧波中的精灵,渐渐舒展开来,释放出醉人的芬芳。李从嘉手执紫砂壶,手腕轻转,动作行云流水,他将第一泡茶水缓缓注入茶盅,那清澈的茶汤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宛如翡翠般诱人。

他将其中一个茶盅放在伊洛面前,自己也端起茶盅,轻啜一口,碧螺春的绵香瞬间在口腔中爆发开来,如同窗外温暖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每一个味蕾,又似山间清泉,缓缓流淌过心田,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熨帖与宁静。李从嘉微微闭眼,细细品味,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心中暗自赞叹:“果然是好茶,即便是皇宫中的御茶,也未必能及此茶之韵味。”

伊洛见状,也端起自己的茶盅,轻抿一口,随即眉头舒展,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似乎也被这茶香所感染,忘却了平日的忧愁与束缚。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那份默契与理解,已在这茶香墨韵中悄然传递。

突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如潮水般涌动,夹杂着由衷的赞叹,穿透了茶室内的茶香与墨香,牢牢抓住了李从嘉与伊洛的注意力。他们不由自主地循声望去,只见在茶室的一角,光与影交织的微妙之处,一位身着淡雅儒衫的中年文士正立于众星捧月之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激情的光芒。

只见他手中紧握着一幅洁白无瑕的宣纸,那纸上,墨迹未干,显然是他刚刚挥毫而就的杰作。他微微昂首,仿佛将满腔的情感与抱负都倾注于这简短而有力的诗句之中,开始以一种近乎吟唱的语调,缓缓诵出他的新诗:

“江山如画,岁月如歌,大云盛世,文风鼎盛。

科举选贤,门第不问,英才辈出,国运昌隆。

百姓安居,官清政明,四海升平,万民欢腾。”

他的声音随着诗句的起伏而变化,时而高亢激昂,如同天空翱翔的雄鹰,俯瞰着这片繁华盛世;时而低回婉转,如同林间小溪潺潺,诉说着百姓安居乐业的宁静与美好。

他的诵读换来了文人雅士的一片赞誉。一位年长的文士感慨道:

“若不是当今圣上英明,科举选贤,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哪有我辈的此情此景。此乃我大云国之大幸呀!”

随着文士话落,众人又是一片欢呼之声,茶室内的每一个人仿佛被带入到这样美好的情景之中。没有门第的桎梏,只有公平的竞争与机遇;官清政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之内皆兄弟,共享太平盛世的欢乐与祥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当文士念到最后一句“四海升平,万民欢腾”的时候,他的声音达到了高潮并拖着一个长长的尾音。随着文士右手高高举过头顶,整个茶室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再一次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大云国,正以其独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迎接着更加辉煌的明天。

见此情景,李从嘉与伊洛相视一笑,他们深知,这样的场景,正是他们所向往的。在这里,文化与艺术交织,智慧与激情碰撞,他们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李从嘉与伊洛站起身,向着人群走过去。一边走一边鼓掌说道:“好诗!好诗!此诗不仅文采斐然,更蕴含着对大云国深沉的情感,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伊洛也点头称赞:“确实如此,这位先生的诗不仅表现了文人的风骨,也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中年文士听到两人的赞赏,面露喜色,他向李从嘉与伊洛行了一礼,说道:“在下江州人士刘阳河,多谢两位的赞赏。在下一直认为,诗文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激发国人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责任。”

李从嘉回礼道:“刘先生言之有理,诗文确实应该承载更多的意义。今日能在此地遇到刘先生,真是三生有幸。”

伊洛也微笑着说:“刘先生的诗,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想我大云国,文脉昌盛,志士如云,有此等才情横溢之士引领风骚,何愁国家不繁荣昌盛,百姓不安居乐业?”

三人之间的对话,如同清泉汇入江河,激荡起层层涟漪,引得周围的文人墨客纷纷侧目,继而自发地围拢过来。

茶室内,灯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激动的脸庞。他们或站或坐,有的手执折扇,轻轻摇晃;有的则轻抚胡须,点头赞同。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青衫、气质脱俗的雅士,面带敬意地向李从嘉拱手道:“阁下举止言谈间,尽显文雅之风,定是满腹经纶之士。今日难得有此良机,可否也请阁下留下墨宝,让我们一睹您的风采?”

李从嘉闻言,目光不经意间与伊洛交汇,只见她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鼓励与期待的光芒。他心中一动,随即微笑着应允:“既然诸位如此抬爱,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他缓缓起身,步至案前,提笔蘸墨,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伊洛的眼神随着李从嘉而动。只见他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笔锋刚劲有力,在宣纸上肆意挥洒,每一划都仿佛携带着皇天后土的力量,刚劲中不失柔美,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帝王之气。

随着最后一笔缓缓落下,空气中似乎弥漫起了一股奇异的氛围,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茶馆内的喧嚣逐渐淡去,所有的声音、所有的动作都悄然静止,唯有那幅墨迹犹新的宣纸,静静地躺在案头,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良久,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赞叹声。刘阳河激动地走上前,高声诵读起来:

墨雅居前秋意浓,翰墨飘香绘新风。

科举开路选英才,门第不问唯贤能。

江山万里任我行,改革春风拂面生。

富国强兵非一日,砥砺前行步不停。

四海升平歌盛世,万民安康乐融融。

大云春望展宏图,国运昌盛我为峰。

龙袍轻拂朝堂上,心怀天下志无穷。

帝威如岳立苍穹,霸气凌云震四方。

金戈铁马壮志酬,一统江山展雄风。

四海升平歌盛世,万民安康乐融融。

文韬武略定乾坤,英明决策显神通。

大云帝国千秋业,江山永固万代红。

刘阳河的声音,如清泉般在这古朴的空间内流淌,每一个字都仿佛被秋风轻抚,带着几分凉爽与清新,穿透了茶客的喧嚣,直击心灵。

“科举开路选英才,门第不问唯贤能。”诗词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不仅是对科举制度改革的颂扬,更是对那个时代追求公平、渴望知识的灵魂的深情呼唤。每一个音节都跳跃着对未来的憧憬,对人才辈出的渴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与鼓舞。

随着刘阳河的朗读,茶馆内的气氛悄然升温,仿佛连空气都燃烧起了熊熊的斗志。茶客们的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与激动,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公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

“富国强兵非一日,砥砺前行步不停。”这句诗词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人们心中的迷茫与犹豫。有人开始点头,那不仅仅是简单的附和,更是内心深处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的共鸣。他们在心中默默发誓,要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前路漫长且艰难,也要砥砺前行,永不言弃。

“四海升平歌盛世,万民安康乐融融。”刘阳河的声音更加激昂。诗词描绘的那个理想国度,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处,成为了所有人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当刘阳河那激昂而深情的朗诵戛然而止,整个茶馆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笼罩,陷入了一片深邃的寂静之中。这寂静,并非空洞无物,而是满载着对李从嘉诗词中大气磅礴、壮志凌云的震撼与敬畏。每个人的心中都激荡起层层涟漪,那是对诗词魅力的深深折服,也是对大云国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向往。

茶客们的脸上,既有震撼过后的余韵未了,也有被点燃的豪情壮志。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亲眼目睹了那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辉煌场景,感受到了那份属于英雄的豪迈与悲壮。这份情感的共鸣,让茶馆内的空气都变得异常凝重而热烈。

终于,一位茶客忍不住打破了这份沉默,他的声音虽轻,却饱含深情:“这样的诗词,真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周围人的共鸣,纷纷点头赞同,脸上洋溢着对李从嘉才华的无限敬佩。

“是啊,这样的诗词,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另一位文人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它让我们看到了大云国的希望,感受到了作为大云子民的骄傲与自豪。”

李从嘉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但眼中却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的诗词已经成功地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这份共鸣与认可,比任何奖赏都要来得珍贵。他更加坚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带领大云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李从嘉与伊洛离开之后,墨雅居内的热情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如同烈火烹油一般愈演愈烈。李从嘉的这首诗篇,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在场所有文人雅士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梦想。

“这样大气磅礴的诗篇,这样的帝王之气,岂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呀!”一位文人感叹道,“只有当今圣上,才能拥有如此超凡脱俗的才华与气魄!”

刘阳河闻言,心中一动,急忙拿起那张写满诗词的宣纸,仔细查看落款。只见“重光”二字赫然在目,笔力遒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智慧。这一刻,他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测——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正是他们敬仰的当今皇上李从嘉。

“重光……重光!他真的是当今圣上呀!”刘阳河的声音在寂静的茶馆内回荡,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落款,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不正是当今圣上的御笔吗?”

刘阳河的声音在茶馆内激起层层涟漪,每一个字都像是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荡起每个人心中的波澜。

“重光……重光!”他喃喃自语,声音中既有惊讶也有敬畏,仿佛在这一刻,他触碰到了权力的核心,感受到了那份来自九五之尊的威严与温情。

他的目光紧紧锁在那落款之上,每一个笔画都仿佛有生命般跃动,透露出帝王的独特韵味,那是只有真龙天子才能驾驭的笔墨风华。

周围的文人雅士们被这股情绪所感染,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圣上亲笔的惊叹,也有对李从嘉才华的深深折服。宣纸上的墨迹似乎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从前只听闻圣上诗名远播,今日亲眼得见,方知所言非虚。”年长的文士感慨万分,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圣上心灵的写照,是他对我们大云子民的殷切期望与深沉爱意。”

众人回想起刚刚李从嘉与他们共度的时光,那不仅仅是诗词的交流,更是心灵的触碰。圣上那平易近人的态度,那与民同乐的情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鼓舞。他们知道,拥有这样一位心系天下的帝王,是大云之幸,是万民之福。

随着话题的深入,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李从嘉自登基以来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从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到选拔贤能、发展文化,每一项政策都如同春雨般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让大云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圣上的诗篇,就是他对我们的承诺与期望。”年轻的诗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们要以圣上为榜样,用我们的才情与汗水,共同书写大云国更加辉煌的篇章!”

茶馆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每一个人都被这股激昂的情绪所感染。这一刻,人们的心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连在一起,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而是与大云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携手并肩,共同迎接挑战,共同创造属于大云国的美好未来。

正在此时,大厅的门再一次打开。茶馆的东家,一位面容慈祥、举止端庄的老者,缓缓步入大厅,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荣幸。听闻圣上亲临茶馆,他急忙赶来,上前从刘阳河手中接过那幅珍贵的诗作,仿佛接过的是无上的荣耀与使命。

“各位文人墨客,今日墨雅居有幸迎来圣上垂青,实乃我辈之幸,大云之福。”东家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环视四周,眼中满是感激与敬意,“这幅字,不仅是圣上才华的见证,更是我们大云国文化的瑰宝。我将亲自请最负盛名的大师进行装裱,让它成为墨雅居永远的镇馆之宝。”

此言一出,茶馆内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东家接着宣布:“为了感谢圣上的光临,也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今日在座各位的茶资,全部由墨雅居承担。同时墨雅居免费招待四方雅客三天。希望大家能够尽情享受这份喜悦,共同铭记今日之盛事。”

文人雅士们闻言,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如何将李从嘉的诗篇传播开来,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惠及更多的人。有人提议编纂成册,广泛发行;有人建议举办诗会,邀请各界人士共赏佳作。各种创意与想法在茶馆内碰撞交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

不久之后,李从嘉的这首诗便如春风化雨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大云国。它不仅在文人雅士之间传颂不衰,更深深触动了普通百姓的心弦。人们被诗中展现的帝王气魄与家国情怀所感染,纷纷以诗歌为媒介,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一时间,大云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潮。

在李从嘉的引领下,大云国的文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诗歌不仅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国家的改革步伐也因此而更加坚定有力,大云国在文化与经济的双重繁荣中稳步前行,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