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以前就听程天宝说过什么,婴姑像无灵,只是泥胎瓦塑,也盛不住信奉什么。
那时候她还不太明白,直到今日见了法圆寺供的佛,她才反应过来那是什么意思。
说的简单些就是,婴姑像没有金光。
虽然看起来都是宝相庄严、悲悯众生的样子,可是法圆寺的佛周身有一层淡淡的金光,袅袅直上的香烟中,凝结出了一丝一缕犹如银白丝线一样的东西,汇入祂的金身之中。
那应该就是所谓的信奉之力了。
小孩上香时,还好奇的伸手摸了一下,不过那东西显然不是能随随便便摸到的,直接就穿过了她的手。
连理拍了她一下:“干嘛呢,不许对神佛无礼。”
他使了个眼色,小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旁为人解签的老僧正疑惑的望着她。
小孩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不好意思冲他欠了欠身子。
然后和别的香客一样,给佛像磕了头。
而后就和连理一起离开了大殿。
两个人都没有兴趣,再去拜别的佛。
于是连理说:“从寺庙后门出去,有条小径通往山上,去那里看看怎么样?还是下山,去刚刚看到的那条路?”
小孩想了想说:“那条路下山时还能看到,不如去后门,再往上头走一走。”
法圆虽然在山上,但并不在山顶,想看高处的风景,还得再往上去寻。
小孩是这么想的:“现在天色还早,咱们就在山上多转转,中午再吃一顿素斋,然后下山去寻来时看到的那条路,玩够了慢慢往回走,在天黑前入城,恰好能赶上开市,到时候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吃了晚饭我要去看杂耍、听说书,天亮前再回家,肯定很开心!”
她说的头头是道,摩拳擦掌。
连理面色一僵,笑脸都快绷不住了:“不是,你等等,爬一天的山,还要走回去?你这是奔着开心来的,还是奔着要我命来的?你不会是准备拿我的命寻开心吧?!”
连理越说越觉得对。
爬山也就算了,她毕竟没爬过,可两个时辰的路,走回去是图什么?
她可不像是会给他省钱的,说是想看他被活活累死,还靠谱一些。
小孩白他一眼:“说什么呢,你死了今个谁付账呀,我这不是没看过沿途的风景,准备自己走走看看嘛,再说了,回去早了,夜市也不开呀。”
“这大冷的天有什么可看的,夜市不开可以去别处玩玩嘛,再不行还能回家歇歇。”
“我才不回家呢!我都好久没有出来玩了!”
“你多久没出来,你也不能把我累死啊。”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连理先败下阵来了。
劝说道:“这么高兴的日子咱们就不要吵架了,这样好不好,坐马车回去,不回家,我带你去看两出戏,消磨消磨时间,夜市也就开了。”
小孩那个倔驴劲儿又上来了:“不爱看戏,听不懂。”
“那你喜不喜欢玩泥巴,带你去捏泥人怎么样?”
“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嘛?”
连理:这倒霉孩子可真难弄。
他正想再问问,就听见倒霉孩子追问道:“是我自己捏嘛?”
“……可以自己捏。”
“那就去看看吧,”小孩左顾右盼的别扭道,“我不是想玩,是为了消磨时间,你要是能走回去,我才不玩那些呢。”
连理:“那我谢谢你?”
“不用太客气。”
连理摇头失笑:“你不是不喜欢说谎嘛,怎么来了这种地方,反倒口不对心起来了?”
小孩:……
“那你别管!不喜欢说谎和不说谎那能是一回事嘛?神佛也不会管这个的吧?”
连理也不和她争:“行吧,反正你有你的道理,往上走吧,前头有个亭子,可以坐下歇一歇。”
小孩:“怎么才爬没多久,又要歇啊?你平时都不动弹的嘛?走两步你就不行了。”
连理有样学样道:
“那你别管,反正我得歇歇。”
“那你歇吧,我先往那边走,在前头等你。”小孩指了指前头的一条岔路。
连理赶忙拉住了她:
“别,这是山里,你要是撒了欢儿,我上哪儿找人去,老实待会吧你。”
小孩不情不愿的,靠着栏杆一屁股坐下来说道:“早知道就不带你出来了。”
连理倒是想辩解,可她这个样,一时还真说不清是谁带谁。
“我要知道你这么野,我还不跟你出来呢,说这个有意思嘛,来都来了,凑合吧。”
总不能把她扔路上。
小孩心道:也是,都一块来了,难不成还分开走嘛,他这个样子,走不动,跑不快的,万一被蛇咬了,被狼叼了,被拐子拐了,我也没法和陈公公交代啊。
思及至此,她大大的叹了口气。
连理:……带这么个不省心的,我还没叹气呢,她叹什么呢?
小孩和连理真的很难不吵架。
好在今天是个好日子,两个人都不想弄得不愉快,勉勉强强还算和睦的歇了一会儿,小孩就张罗着要走了。
连理也歇够了:“走吧走吧,你慢点跑,我在后头跟着,别跑太远。”
一起走实在有点儿费劲,他只好嘱咐一声,任由她野去。
这下小孩总算是高兴了,应了一声“知道了”,就往前去了。
法圆寺的山上有梅花和终年清翠挺拔的松柏,杂草灌木也不少,可后者大多受不住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已然枯败凋零了。
小孩不太关心这些草木,一心一意的去寻路边有没有野鸡野兔的爪印。
还心说着:早知道该带些豆子和馒头来的,哪怕剩半张饼,也能做个陷阱了。
逗逗那些小家伙多好玩啊。
可惜可惜。
她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饼全吃了,饭也全吃了,吃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一茬,如今后悔也晚了。
小孩只能把眼睛睁的更大一些,试图寻到些踪迹。
看的眼都酸了,野物的踪迹也没见着,倒是隐约有游人的踪迹。
三三两两,看着眼熟,应该是上山时见过。
那时候他们互相还不认识呢,这会儿倒是有说有笑的坐在了亭子里。
一声兄,一声弟的叫着,别提多亲了。
同行的女子也手挽着手,一块赏景。
七个人几乎将亭子占满了。
小孩琢磨着连理那么懒看见亭子估计还得歇,就站住了脚,犹豫着要不要进去。
一个大概十几岁的姑娘看到她站在那里看,就亮着眼睛朝她招了招手:“小丫头,你站在哪里做什么,来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