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 > 第370章 杭州城外夜雨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康三年七月二十日晚,一场大雨突降,倒是消解了盛夏的暑气。

距离杭州州城还有三十多里路的一片荒野里,三名骑士身披蓑衣、顶着大雨骑马而行。

眼见着天色已黑,而且雨势不停,路面也变得泥泞不堪,乃至于马都不敢快跑,倒是让人心里不免有些焦急。

不过走了一段路之后,眼见着前方路边似乎有一簇灯火,众人顿时精神振奋。

靠近了看,却是一座破庙,位于一个分叉路口的小山丘侧。庙里有人点燃篝火,分明在烘烤衣物。

三人在庙前棚子里拴了马,然后步入小庙,将淋湿透的蓑衣和斗笠取下,放在门边,随后冲着庙里团团拱手:

“天黑雨大,我们来避个雨,多有叨扰,还望诸位大侠见谅。”

打了声招呼之后,又来到那堂前神像处。这破庙年久失修,堂上却是一个木质佛像,却已经布满了黑灰污泥,看不清面貌。

三名骑士中为首的一名四十多岁的汉子却甚是恭敬,在佛像前顶礼膜拜道:

“荒野幸遇宝刹安身,弟子诚谢神佛庇佑,此番若能平安归来,定然为神佛重塑金身!”

这话倒是惹得周围几人纷纷面露惊奇。

庙里已经有了两伙子人,各自生了一堆篝火。其中一伙是三男一女,一个看着老了一些,另外两个倒是极为年轻,还有些相似。

那女子则身穿黑袍,肤色极白,想来是个美人。荒山野岭的怕招惹无谓的麻烦,所以带着黑巾遮住了口鼻,只露出一双明亮的好眼儿打量几人。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正要赶往杭州城的。

另外一伙子则是三名男子,年纪都偏大了,至少五六十岁。不过他们周身气息沉凝,显然都是高手,至少是凝练了气场的。

新来的三名骑士则是两男一女。两个男子都是三四十岁的样子,倒是那女孩儿明显年轻,不过皮肤黝黑,面貌也是稀松平常,委实称不上什么绝色,所以倒是没像那黑衣女子那样还带个面纱。

这年头,长得漂亮的都有点儿矫情,搞得好像全天下的男人都要对她非礼似的。

大家一看都是江湖人士,所以倒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废话。这两男一女三名骑士便自动来到破庙中的一片空地上。

扫视了一圈,见到墙边还有一些干柴,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事先准备的,倒是感到惊喜。

便在墙边一个陶罐里放下一些铜钱,搬来几块干柴,又从怀里取出一直小心护着的火折子。

这庙里有这些东西,说明是有人专门准备, 给游人歇脚的。既然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能不放点钱进去,这就叫江湖规矩。

却不知道是不是雨实在太大,三个人的火折子居然都有些潮湿,怎么都点不着。

那为首的汉子倒也洒脱,却从随身的一个小包里摸出了两枚黄豆粒儿大的小珍珠,满脸堆笑,拱着手递给了两伙子人里明显的首领:

“劳烦借个火,这是洞庭湖里河蚌产的珠子,不算什么好东西。”

的确不算什么好东西,这小珍珠只有黄豆儿大小,而且色泽有些暗黄,表面也有些凹凸不平,看起来也就是值个十几二十个铜钱的样子。

不过这到底是珍珠,用来作为示好的某种礼物是完全够了。

所以另外两伙子人也连忙接下,并且帮助三人升起了火堆,还从庙里佛像后面取来一个洗刷干净的铁盆,好用来煮些热水热汤。

有了这番交情,气氛自然就变得活络起来。

“尊驾是洞庭湖那边的?”那带着儿子女儿的汉子看来是最早过来的,身上都没什么湿气,显然早就烤干了衣服,此时便来主动搭话。

“不敢当尊字,黄某家中排行第五,唤我黄五便可。”

为首的骑士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却是几张饼子,还有几块干鱼片,一边架在火堆上烤热,一边道,

“我与兄弟在洞庭湖里起了一条小船,捕些湖中鱼鲜糊口。近些日子湖里乱军闹腾的厉害,不敢再下湖捕鱼,所以来探探朝廷口风。”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托词,正经的渔民哪里会专门赶来杭州城探口风?

无外乎是那位名满天下的摄政王近期到了杭州城,据说要收拾洞庭湖的乱军,引得江南大地一片紧张。

这种时候,洞庭湖那边自然也要有人过来看看的。不管是属于乱军还是想要弃暗投明,总归是想找个好路子。

不过行走江湖嘛,大家懂得都懂,点到即止就行。就算这个黄某人是洞庭湖叛军的贼首,难道还能一刀把他砍了?

也不一定能打得过啊!

“我姓曹,在圣……在明教里做些杂事。听闻神主来了杭州,便也是要带孩子们去长长见识。”那问话的汉子也爽朗的笑了笑。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凛然。

如果说出身洞庭湖的黄某人只是个野路子的话,那么明教教众可就是真的江湖中人了。

自古以来,明教在江湖中的地位都非常高。朝廷称其为魔教,但是教众自称圣教。

跟那些只是喧嚣一时的帮派不同,明教传承久远,历史悠长,传奇颇多。甚至于还演化出了丐帮这样的大型帮派。

没错,丐帮其实是属于明教的下层帮派!明教向来是在底层民众之间颇得人心的!

不仅是教那些没有粮食吃的贫苦人家采集野菜充饥,也会尽量利用他们的力量。

乞丐、氓流、流民、灾民之类的,正是明教最为争取拉拢的对象。至少探听个消息什么的,这群人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不过丐帮是个极其松散的组织,往往一个城市的丐帮所做的事情就是给各种乞丐来划分一个大致的地盘,免得导致乞丐们为了争抢地盘而闹出矛盾。

都沦落到讨饭的地步了,就没必要再斗来斗去的。

而且明教现在已经与朝廷合流,规划建制,有了章法。听说京畿、河北、关陕、川蜀那些地方的明教都已经开了正经的学堂,教孩子们开蒙读书了。

而且明教还有了自己全新的口号,读起来有点儿拗口,唤作:开明智、识文字、懂知识。倒是让人听起来莫名感觉有些怪异。

堂堂江湖第一大教派,现在莫非都要去当教书先生了吗?

不过黄五是个有见识的,闻言却拱了拱手,问道:“传闻明教那位玄女真人最近得了一番奇遇,是不是也要来杭州?那可是一位大贤!”

“白莲圣母已经去请了,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来……我只是个在教派里打杂的,哪里懂那些神仙之间因果……”

曹某人简单回了一句,就不敢多说了,显然是怕祸从口出,不愿意交浅言深。

“的确是神仙,传闻白莲圣母白衣渡江,在河北汾水那里半天内斩杀了十七头为祸的恶蛟。这般本事,可不就是神仙嘛?”

黄五也是赞叹连连,叹息不已,“便是宗师又哪里有这种本事?想来那位白莲圣母哪怕未成金身,也为时不远了。”

篝火上架着的铁锅已经煮开了,黄五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三个竹杯,倒上烧好的开水。此时烘烤的面饼和干鱼片也散发出香味。

便与身侧的两名同伴分了一些,还给那明显是晚辈的女孩多添了一块干鱼片。庙里顿时弥漫出一股咸香之气。

其他的两伙子人明显已经用过餐了,便只是烤火。那三个老者则支着一壶酒在篝火上烫。此时其中一名灰发老者倒是好奇的问了一句:

“那位白莲圣母,是不是就是此前的明教圣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