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么好的路,如果是在金陵那样的繁华之地,那还说得过去,毕竟是为了皇家的面子嘛。但这是在边境啊,两国交界的地方,战事不断,商人都绕着走,老百姓也躲得远远的,生怕被战火波及。这么荒凉的地方,修这么一条大道,不是浪费资源吗?

乾隆哪里知道,这是沥青路啊,修路用的沥青是工业炼油的副产品,循环利用,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钱。但修路这事儿,是必须要做的。要想发展经济,就得先修路。这条路虽然现在看起来荒凉,但等到南北一统的时候,它肯定会成为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乾隆心里那个纠结啊,就像后世网友看到地铁修在荒郊野外一样,怀疑资金是不是打水漂了。他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仿佛对这条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但谁知道几年后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荒地变成了繁华都市,这条路的先见之明就显现出来了。

现在看起来荒凉没关系,趁着地价便宜先把路修好才是正道。等以后这里繁华了再来修路征地拆迁啥的,那又是一笔不必要的开销了。乾隆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仿佛是在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他让队伍继续前行,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

马车在沥青路上行驶得稳稳当当的,路面平滑得像镜子一样反光,还泛着微微的光泽感,就像是后世的巧克力一样丝滑。乾隆这辈子坐过多少马车啊,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畅快过。他坐在马车上,感受着路面的颠簸与震动被完全吸收,仿佛置身于一个平稳的世界。

这么一想,不管这条路花了多少钱,回去之后也得照着样子修几条才行啊!乾隆心中暗自决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繁华的都市与畅通无阻的交通。

巡游的队伍一路向前,乾隆掀开窗帘,看着外面的风景,心情格外舒畅。他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智慧结晶。这条宽阔的沥青路,不仅是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通道,更是一条通往繁荣与富强的康庄大道。乾隆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炎国的未来。

走了几里路后,李清歌与乾隆一行人的眼前渐渐展开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田园画卷。路边开始出现了一些村落,那些用青瓦白墙堆砌起来的简陋房屋,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温馨。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山岚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在这幅画卷上添上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农田如同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田埂边上,几位农夫正忙碌着。他们肩上扛着锄头,那是一种岁月的痕迹,也是他们与这片土地最深厚的联系。农夫们的脸上布满了汗水,但他们的笑容却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聊着天,笑声不断,那笑声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的眼睛亮堂堂的,仿佛心里都装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那是一种对生活的坚定信念,也是对这片土地无尽的依恋。

乾隆皇帝看着这一幕,心里挺受触动的。他平时身居高位,习惯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和祖父康熙皇帝一起开创了康乾盛世,那繁荣景象是前无古人,连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开元盛世都比不上。然而,今天看到这些农夫,他才意识到,原来在他的治理下,还是有很多老百姓过得挺不容易的。他们脸上总是挂着愁容,眼神里也没什么光彩,就像是失去了希望,只能像寺庙里的和尚一样,勉强混日子。然而,在这底层百姓中,也有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这让他感到既惊喜又惭愧。

再看那些农夫的穿着,虽然不是华丽的衣服,但都很干净,颜色也很鲜亮。有的农夫年纪比乾隆的祖父还要大,但干起活来那股子劲儿,比大清国的年轻小伙子还要足。他们挥汗如雨,却乐此不疲,仿佛是在用汗水浇灌着希望。这景象让乾隆心里犯嘀咕,他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人生观是否有误。或许,真正的繁荣并不是那些高楼大厦、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这些百姓脸上的笑容和心中的希望。

又走了几里路,路边的风景又变了样。一片金黄色的稻田映入眼帘,那稻穗沉甸甸的,饱满得都快要把茎秆压弯了。阳光下,稻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闪烁着丰收的喜悦。农夫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收割着稻谷,他们的腰都直不起来了,但脸上却笑得像花儿一样。那是一种满足的笑容,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激。原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而且女王陛下年初还下旨减轻了赋税,卖粮食赚的钱更多了。粮食多得吃不完,还能拿去卖个好价钱,生计有了着落,谁不高兴呢?

乾隆看着这一片片沉甸甸的稻谷,惊讶得都站住了脚。他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景象。永琪、纪晓岚、福尔康他们也是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哎呀!这世上竟然有这么高产的稻子!要是论产量的话,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稻穗沉甸甸的,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这些农夫辛勤劳动的回报。

“这是仙稻啊!真正的仙稻!”乾隆惊叹着,已经忍不住下车了。他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那条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上,然后又踏进了稻田里。那沥青路黑得发亮,与周围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乾隆伸手抚摸着稻穗,那沉甸甸的感觉超乎他的想象。那稻粒饱满而坚硬,仿佛是大地的精华,凝聚了无数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话,他真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有这么高产的稻子。

就在这时候,一个老农夫拿着镰刀走了过来。他身穿粗布衣裳,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异常犀利。他大声喝问道:“你干什么?想偷我家的粮食吗?”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仿佛是对那些不劳而获者的强烈谴责。其他农夫也都纷纷转头看过来,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敌意。农夫们都知道种地的辛苦和不易,所以对浪费和偷窃的行为特别痛恨。他们看到乾隆虽然穿着不俗,但一直盯着稻穗看个不停的样子,就怀疑他是小偷了。

福尔康一听这话就火了,他怒目圆睁,大声辩解道:“你胡说什么!谁偷你家粮食了?你敢对我们家老爷不敬就不怕死吗?”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威胁和恐吓,仿佛是要用权势来压倒对方。然而,老农夫却毫不畏惧,他冷冷地说道:“你擅自闯进我的田地里来,还态度这么嚣张,我要告到官府去!”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原来女王陛下立法倡导平等权利,如果老百姓的权益受到损害,就可以自己站出来维护了。

乾隆见状,连忙解释道:“老人家,你误会了。我们不是来偷粮食的,我们只是被这丰收的景象所吸引,想来看看而已。”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诚恳和歉意,仿佛是在向对方道歉。老农夫听了乾隆的解释,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有些戒备地说道:“那你们就看看吧,但是别碰我的粮食。”说完,他就转身继续收割稻谷了。

乾隆看着老农夫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自己虽然身为皇帝,但并不能真正了解百姓的生活和感受。他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于是,他决定继续前行,去探寻更多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人心。

起初,村民们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国家分给的田地,那份喜悦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村庄。田埂上,人们笑语盈盈,相互道贺,仿佛看到了未来丰收的美景。然而,村里总有那么几个不省心的家伙,他们像是一群不安分的乌鸦,总在平静的湖面上掀起波澜。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便蠢蠢欲动,闹着要上公堂,企图从中捞取些好处。

衙役们可不含糊,他们身着黑衣,手持长枪,威严地站在公堂之上。每当有闹事者被带上堂来,衙役们便依法办事,该抓的抓,该判的判,绝不姑息。这么来回折腾了几回,大伙儿心里头对法律那是越来越敬畏了。现在啊,不光是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就连小娃娃也知道,受了欺负得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庇护着每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这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乾隆一行人身着华丽的服饰,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走进了村庄。他们的穿着讲究,与村民们的粗布麻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脑后还留着那早被大炎国淘汰、看着怪别扭的金钱鼠尾辫子。这一行人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

一位老农正扛着锄头,从田地里走来。他皮肤黝黑,满脸皱纹,但眼神却异常犀利。他瞅见乾隆他们一行人,心里头就琢磨开了:这几位八成是从北边偷偷溜过来的吧。嘿,北边的贵族有啥了不起的?在我们大炎的地盘上,龙也得盘着,虎也得趴着。想到这里,老农站直了身子,一点都不怵地迎了上去。

“你……你们……”尔康气得脸红脖子粗,手指颤抖着骂道,“刁民!一群刁民!”他身为皇族,何时受过这样的气?然而,老农却眼皮子都不带抬一下的,心里头暗笑:今年收成好,我心情好,懒得跟你们计较。要是换做插秧那会儿,非得让你们尝尝田里的浑水不可。哼!什么玩意儿!我啐你一口!

老农这态度,让永琪、小燕子他们一个个眉头紧锁,直摇头。永琪叹息道:“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啊!”小燕子也附和道:“说得没错,一个种田的,居然敢这么嚣张,简直是反了天了。”他们身为皇族,何时见过如此无礼的百姓?

然而,乾隆却并未注意到这一幕。他正沉浸在超级稻那惊人的产量里,压根儿没注意到老农的“不敬”。他盯着那沉甸甸的稻穗,金黄色的稻粒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在向他展示着丰收的喜悦。他喃喃自语道:“这稻子是你种的吗?”声音里充满了惊叹和好奇。

老农一听,不高兴了。他瞪了乾隆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当然是我种的,这地是我家的,不是我种的,难道还能是别人种的?”他的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和得意,仿佛是在向乾隆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乾隆并未介意老农的态度,他继续问道:“这稻子怎么能长得这么好?插秧的时候深浅怎么掌握的?育种有啥秘诀?用了多少肥?”他的问题连珠炮一般,显然是对这种高产稻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老农答道:“这稻种是女王陛下赐的,我拿到后,就按照平常的方法种,没想到就长成了这样。不是我种地有多厉害,实在是女王陛下的稻种好,家家户户都高产。”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女王陛下的感激和崇敬,仿佛是在向乾隆讲述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什么?大炎女王……”乾隆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原以为李清歌只会打仗,没想到在农业上也是一把好手,能培育出这么高产的稻子。他的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惊叹,仿佛是在见证着一个奇迹的诞生。

老农见乾隆如此惊讶,心中更是得意。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满脸崇敬地说:“没错,女王陛下简直就是神女转世,啥都会。这良种,也就她能培育出来。以前啊,我拼死拼活地种,每亩地也就收个二三百斤。现在种了这超级杂交稻,亩产竟然能达到一千六七百斤。这高产啊,让我们大炎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仿佛是在向乾隆展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乾隆又问:“这种稻子每亩能收多少?”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仿佛是在向老农求证着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

老农得意地说:“差点的地也能收个一千五百斤,好的地能有一千八百斤。我邻村还有一家,一亩地收了超过两千斤呢,那消息传得四邻八乡都知道了,成了大伙儿学习的模范。我虽然没他们那么厉害,但每亩地也能收个一千六七百斤。”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和炫耀,仿佛是在向乾隆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丰收的喜悦。

这话一出,带着点小小的炫耀意味,乾隆他们听得是目瞪口呆。哎呀妈呀!亩产一千五百斤以上,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啊!虽然亲眼见到了稻子的丰收景象,但听到确切的数字,还是让人震惊不已。乾隆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的世界。他想着如果这种稻子能在北方广泛种植,那国库的税收岂不是要翻着跟头往上涨?要知道,农业税可是封建王朝财政的命根子啊!这样的高产稻子,无疑是大炎国的福音,也是整个天下的福音。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上,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宛如一片片金色的海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农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满足,那是一种从心底散发出的幸福光芒。国家的税收也跟着这丰收的浪潮,噌噌地往上涨,国库充盈,百姓安乐,从此再也不用担心钱袋子不够鼓,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和希望。

在那片欢腾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迈的老园丁,他身穿粗布衣裳,头戴斗笠,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感慨万分地说:“咱们的女王陛下啊,真是把咱们老百姓当自家孩子一样疼爱,这才有了今天的丰收和好日子。你们看看这金黄的稻田,每一粒稻谷都承载着陛下的恩情啊!”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只可惜啊,这儿还没通火车,不然我老头子怎么着也得去趟金陵城,亲眼见见陛下的风采,给她老人家磕个头,谢谢她的恩德。就算死了,也心满意足了。”

“大炎的女王陛下……真的有这么好吗?”旁边有人好奇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向往。

老园丁闻言,脸上露出了敬仰的神色,他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锄头,“那当然啦!女王陛下是世间少有的大善人。别的皇帝当权,总是纵容那些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让我们苦不堪言。可咱们陛下不一样,她不仅分给我们田地,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还立法保护我们的权利,让我们知道人活着得有尊严,不是任人摆布的奴隶……”

说到这里,老园丁的眼眶湿润了,他仿佛看到了女王陛下那慈祥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感激。

旁边几个刚割完稻子、正喝水歇息的农民听了,也纷纷加入颂扬李清歌女王的行列。他们一个个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对女王的崇敬和感激。

“说起女王陛下的恩德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们这些庄稼汉虽然不懂啥大道理,但知道感恩图报。”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农民说道,他的声音沙哑而有力,充满了真诚。

“对!谁对我们好,我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女王陛下的恩情,比泰山还重,比大海还深!”另一个农民附和道,他手中的水杯微微颤抖,显然是被这份深情所打动。

“我这辈子恐怕报答不了陛下的恩情了,只能在家里给她立个长生牌位,早晚都上一炷香,祈求上天保佑她福寿双全、平安健康。”一个年长的农民感慨地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虔诚和敬畏。

“想起以前那些糊涂官说的话就想笑,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女子干政不合天理’,全都是瞎扯!”一个年轻的农民愤愤地说,他的脸上洋溢着对女王陛下的崇拜和敬仰。

“说得对极了!咱们的女王陛下当皇帝,比以前的那些个皇帝强多了!”另一个农民附和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别扯那些高深的大道理了,就知道爱老百姓、把老百姓当自家人的,那才是真正的明君!”一个中年农民总结道,他的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农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夸赞李清歌女王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田野都回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这份对女王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如同春风一般,吹遍了整个大炎国,传遍了她的好名声。

在不远处的树荫下,乾隆皇帝一行人马静静地听着农民们的议论,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和震撼的神色。乾隆皇帝心中五味杂陈,像是被柠檬泡过一样,酸溜溜的,又带着点说不出的滋味。他作为帝王,威风凛凛,整个天下都得臣服于他。但此刻,他却羡慕起李清歌女王那份来自百姓内心深处的尊敬和爱戴。

永琪、福尔康、小燕子他们也跟雕像似的愣在当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李清歌女王的敬佩和向往。纪晓岚等随行的大臣们更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心中暗自琢磨着,这位大炎女王究竟有何魅力,能让百姓如此爱戴和拥护?

老百姓自发地为君王设立长生牌位这种事儿,在历史上可是罕见得很。纪晓岚心里琢磨着,文人们自命清高,要是能得个万民伞啥的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而大炎女王不仅深得民心,还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为她祈福求寿,这份荣耀啊,连皇帝都得羡慕三分。

做皇帝的,高高在上地治理国家、管理官员就行了,没必要跟老百姓走得太近。可这位大炎女王却能让百姓如此爱戴和拥护,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一桩啊!皇帝都已经自称万岁了,还求什么长生不老?这长生牌位的事儿啊,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奇闻!

乾隆皇帝心中暗自思量着,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明君吧!他望着那片金黄的稻田和欢腾的人群,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他仿佛看到了大炎国的未来,在李清歌女王的带领下,这个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在那片被丰收喜悦笼罩的广袤大地上,阳光温柔地洒落,仿佛连天际的云朵都染上了几分金黄的色彩。这难道只是官吏们才能享有的特权吗?此刻,乾隆皇帝坐在装饰华贵的马车内,窗外是匆匆掠过的田园风光,但他的心境却如同被扔进了一筐烂柠檬里,酸涩难当,那滋味在胸腔中翻涌,直冒泡泡。他身旁,纪晓岚等一众大臣或坐或立,神色各异,却也难掩那股子酸溜溜的情绪。但即便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李清歌的作为确实非凡,如同璀璨星辰,令人心生敬佩。

咱们暂且不提那些农人们是如何口口相传,将李清歌的惠政颂扬得如同天籁之音,单就超级杂交稻这一壮举,便足以让她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永远铭记的传奇。要知道,在封建帝制的桎梏下,小农经济如同国家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灵。老百姓的饭碗,那可是天大的事,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也得靠农业打基础。如今,这超级杂交稻一经推广,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万千农田,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日子,这功劳,不仅造福了当代,更是为后世子孙种下了一片希望的田野,利在千秋。

乾隆皇帝的心中,一直敬仰着他的祖父康熙大帝。康熙爷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功绩赫赫,如同日月同辉,乾隆也时常夸耀他是“千古一帝”,那份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此刻面对李清歌的超级稻,康熙的那些伟业似乎都显得有些暗淡无光了。乾隆不禁叹了口气,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先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震撼。随后,他轻轻挥了挥手,催促着车队:“快走吧,赶路要紧!”话语虽轻,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决绝。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乾隆一行人深入南方,眼前的景象愈发繁华。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上,金黄色的稻浪翻滚,如同金色的海洋,波澜壮阔。治安状况更是令人称奇,几乎看不到盗匪的影子,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老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没有补丁,也没有破洞,这足以说明,在大炎的治理下,百姓不仅吃得饱,穿得也暖和,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一行人奔波了一整天,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绚烂的晚霞,他们感到有些疲惫,远远看到一座县城,便决定留宿。这座县城虽小,但在李清歌的大力推动下,大基建政策如火如荼地进行,经济实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整个县城已经变得焕然一新。那些低矮破旧的房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宽敞明亮的街道两旁,路灯高耸入云,照亮了夜色中的每一个角落。中间的绿化带更是匠心独运,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景色新颖别致,美不胜收。

夜幕降临后,县城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高楼大厦的灯光闪烁,黄包车、自行车以及最新款的小电驴在街道上穿梭不停,虽然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但也足以看出这里的繁华程度。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不断,商铺一家挨着一家,热闹非凡。小吃摊前更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男女老少都沉浸在这份欢乐之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乾隆皇帝一行人走在街道上,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繁华。他们的心中,既有对李清歌治国能力的赞叹,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李清歌用她的智慧和勇气,为大炎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篇章。

哎哟,热腾腾的梅干菜烧饼刚出炉,那金黄的饼皮上还沾着几点油光,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眨眼,诱惑着每一个路过的胃。“快来买啊,晚了可就没了!”小贩的吆喝声带着几分急促,却又不失热情,如同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拂过心田。

不远处,“看这儿,,又甜又好看,错过可就亏大了!”一个穿着彩衣的小贩正熟练地转动着手中的木棍,一缕缕糖丝如丝如缕,渐渐缠绕成一个蓬松的云朵,粉嫩嫩、蓝盈盈,煞是好看。孩子们围在周围,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那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童年的梦想。

“水果捞,新鲜现切现卖,味道好得不得了,不甜不要钱!”一位大妈的声音响亮而干脆,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红的苹果、黄的香蕉、绿的西瓜……色彩斑斓,如同调色盘上的颜料,让人目不暇接。她手中的刀飞快地起落,一片片水果落入碗中,再淋上特制的酱汁,那份清新与甜蜜,仿佛能瞬间驱散所有的疲惫。

“还有窝窝头,便宜又实惠,一个只要一文钱!”一位老者坐在简陋的小摊前,他的声音温和而沉稳,手中的窝窝头金黄诱人,散发着淡淡的谷香。那是一些朴素却温暖的食物,让人想起家的味道,简单却满足。

叫卖声在街巷间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平凡日子的珍惜。

这场景,让乾隆、小燕子他们看得目瞪口呆,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又似乎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与好奇,心里头那个震撼啊,简直无法言喻。乾隆的眉头微微皱起,他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小县城,那份热闹与喧嚣,甚至超过了京城的一些集市。

“这……这难道真的只是个小县城吗?”乾隆惊讶得脸色都变了,他实在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能繁华到这种程度,简直比京城还要热闹。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试图寻找这份繁华的源头,却只见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

纪晓岚也不禁感叹道:“这景象,简直就像盛唐时期一样啊!”他想起杜甫描绘开元盛世的诗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看着乾隆,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说:“看,这就是你一直向往的盛世景象。”

小燕子更是兴奋得直跳脚,她拉着紫薇的手,像个孩子一样在人群中穿梭。“哇塞!这里简直就像仙境一样,繁华得跟做梦似的!”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喜爱。紫薇也连连惊叹:“太美了!太盛大了!这样的繁华,真的不是梦吗?尔康,你快告诉我,这不是梦吧?”她紧紧握住尔康的手,仿佛害怕这一切会突然消失。

尔康用力嗅了嗅空气中的香味,那是由各种小吃混合而成的独特气息,既熟悉又陌生。“不是梦,是真的。这里的繁华,比京城还要厉害呢。”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肯定,几分自豪,仿佛这份繁华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永琪也感叹道:“要不是我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繁华之地。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看这里恐怕连苏杭都比不上呢。”他的目光在街道上扫过,那些精致的摊位、忙碌的小贩、还有那些笑语盈盈的百姓,都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乾隆却摇了摇头,他去过苏杭,虽然那里也很繁华,但跟这里比起来还是差了点。特别是那些路灯,它们高高地挂在街道两旁,把夜晚照得跟白天一样亮堂。那些灯光柔和而温暖,仿佛能照亮人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苏杭可没这样的景象,那里的夜晚虽然也美,但更多的是一种静谧与宁静,而这里却是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好香啊!好香啊!……”小燕子被小吃摊的香气勾得直流口水,她拉着永琪就往最近的摊位跑去。那是一个卖烤肉的小摊,那肉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永琪笑着跟了上去,他知道小燕子是个吃货,对于美食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尔康和紫薇也赶紧跟了上去,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次品尝美食的机会。在这个繁华的小县城里,他们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快乐与自由,那份轻松与愉悦,是他们在皇宫里难以感受到的。

最后连乾隆都忍不住诱惑了,他一路走一路吃,从街头吃到街尾。那些小吃新奇多变,每一样都让他眼前一亮,每一样都让他赞不绝口。他的肚子渐渐鼓了起来,但那份满足感却让他无法停下脚步。唉!这民间的小吃真是美味至极啊,比宫里的山珍海味还要让人惊喜。

不过最让乾隆震惊的还不是这些小吃的新奇多变,而是那一杯杯色彩斑斓的冰镇饮品。它们被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瓶中,红的、绿的、黄的……色彩斑斓,如同夏日的彩虹,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乾隆拿起一杯尝了尝,那冰凉的感觉瞬间席卷全身,仿佛连心都被冷却了。那饮品不仅看起来诱人,喝起来更是清爽解渴,让他对民间的智慧和创新刮目相看。他暗暗想道:“这样的繁华与智慧,或许正是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这个小城的一角,夏日的阳光如同熔金般炽热,街道两旁,树影婆娑,却也难以抵挡那股滚滚而来的热浪。然而,就在这炎炎夏日之中,竟有一处小摊,贩卖着冰凉的饮品,仿佛是酷暑中的一抹清泉,引得周围行人纷纷驻足。

小摊的主人是一位面容慈祥、笑容可掬的大婶,她身穿一身朴素的蓝布衣裳,头戴一顶竹编斗笠,额前挂着几缕被汗水打湿的碎发,却依旧精神抖擞。她的摊位上,摆放着几个精致的木桶,桶内盛满了各式各样的果汁,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果汁竟然都是冰镇的。

要知道,在这酷暑时节,用冰可是奢侈中的奢侈。就连皇宫里,也得费尽心思,花费重金,才能在夏天享用到冰凉的饮品。紫禁城里,每到冬天,便要在御河里挖个大池子,灌上清水,让它自然结冰。这冰得冻上三天三夜,才能做成大冰块,然后小心翼翼地存到地窖里,以备夏天使用。而说到做冰饮的冰块,那更是讲究得不得了,非得用玉泉山的山泉水特别制作,价格高得吓人。

存冰的地窖也是专门建造的,深挖在地底下,墙壁厚实坚固,外面还裹了好几层棉絮和谷壳,生怕一丝热气钻进去,把冰给化了。从采冰、打冰、运冰到储冰,这一整套流程下来,花费的钱财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就算这么精心制作,到最后能剩下的冰块,也连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啊,除了皇宫贵族和那些超级有钱的人家,一般人可享受不起这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