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萧何(?—前193年),字不详,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丰县)人,是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开国功臣,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他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刘邦起义。在楚汉之争中,萧何留守关中,稳固后方,为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汉建立后,萧何担任相国,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为西汉初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物生平
1. 县中豪吏
萧何出身于沛县丰邑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慧好学,通晓律文,执法公平无私,因此在沛县担任了主吏掾一职。他与沛县狱掾曹参都是县里的豪吏,颇有权势。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就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袒护他。刘邦当了亭长后,萧何也经常在身边指点他,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
一次,刘邦奉命护送一批役徒前往骊山修筑秦始皇陵,途中逃跑了许多人。刘邦认为就算到了骊山人也逃走得差不多了,于是在走到丰邑西面的湖泽时,索性把所有役徒都放走,自己则与十多个愿与他生死相随的役徒逃到芒、砀二山之间蛰居避难。
2. 沛县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等人起义,各郡县的百姓纷纷响应。沛县县令惊恐万分,也想以沛县响应陈胜。萧何和曹参建议他召集逃亡在外的人,以壮大势力。于是县令派樊哙去召回刘邦。然而,当刘邦一伙赶到沛县时,县令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造反,就紧闭城门,派人据守。萧何和曹参见状,翻过城墙去依附了刘邦。
在刘邦的劝导下,沛县的父老乡亲合力杀掉了县令,开门迎接刘邦等人入城,并打算拥立刘邦为新的沛县县令。刘邦推辞了一番后,最终接受了这一职位,依照楚国旧制称作“沛公”。萧何则担任了沛县的县丞,统筹处理各类政务,与曹参、樊哙等当地豪杰官吏为刘邦招收兵员,整合了两三千人,前往攻打沛县周边的城邑。
3. 转战各地
刘邦率领众人先后攻打了胡陵县、方与县等地,并在与秦国泗水郡郡监平的交战中取得了胜利。随后,刘邦命雍齿守卫丰邑,自己则领兵东进再次平定沛县,并在薛县城西击败了泗水郡郡守壮。壮逃到戚县后被刘邦麾下的左司马擒获并杀死。
在此期间,萧何与夏侯婴前去劝降镇守胡陵的泗水郡监平,平于是举城投降。然而,刘邦在攻打丰邑时却两次未能攻下。后来项梁击杀景驹、秦嘉后停驻在薛县。刘邦听说后前去拜见项梁,项梁给刘邦增拨了士卒五千人和五大夫爵位的将领十个。刘邦回去后再次领兵进攻丰邑,终于攻陷了该城,雍齿逃奔魏国。
4. 西进灭秦
项梁死后,楚怀王与众将约定:谁先攻入秦都咸阳,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刘邦率军西征,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想在此留住享受宫中的富贵生活,但在樊哙、张良的劝谏下最终下令封存宫中贵重宝物和府库回军驻扎在霸上。
在随刘邦进入咸阳的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仓库瓜分金帛财物时,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这些资料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 立为汉相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背弃楚怀王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统辖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地区分封给三名秦朝降将分别为: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目的是围堵刘邦。
刘邦很生气想谋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劝阻刘邦萧何进谏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刘邦说:“怎么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开战百分之百会失败除了死还能如何?《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话说‘天汉’这个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周武这样的王者。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刘邦这才应允于是前去就国任命萧何为丞相。
6. 保举韩信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击退雍王章邯的兵马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控制了三秦地区的形势。在此期间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
韩信在此期间投奔了刘邦任职连敖不久因犯法差点被处斩被夏侯婴救下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此后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非比寻常。刘邦在前往封国时张良送行到褒中县建议刘邦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汉军从杜县往南进入蚀地的山谷中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军队过去以后栈道就全部烧掉一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二来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都城南郑时将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卒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韩信觉得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在刘邦面前保荐过他刘邦依旧没有重用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来不及上报刘邦就亲自去追赶。有人报告给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发脾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既生气又开心问道:“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完大骂:“逃走的将领有十多个也没听说你去追偏要去追韩信?这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都容易得到像是韩信这样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郡长久称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共谋大事的人。就看大王如何打算了。”刘邦说:“我也想东归怎能长久憋屈在这种地方呢?”萧何说:“大王若打算东出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当了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刘邦说:“那就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刘邦当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招呼一个小孩一样这就是造成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汉军一众将领听说后都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7. 留镇后方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发动还定三秦之战后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由于几经战事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刘邦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散萧何常常又征发关中的士卒及时补充汉军的损失。刘邦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任给萧何。
汉二年冬十月(公元前206年11月3日至12月2日)刘邦到达陕县镇抚关外父老。陆续降服河南国、韩国等地。十一月刘邦由南郑迁都栎阳修缮河上塞。秦朝原先的皇家动植物园地及水池也开放给百姓进行耕种。
汉二年二月癸未日(公元前205年3月4日)汉朝廷下令废除秦朝的政权标志——社稷坛建立汉朝的社稷坛。普施恩德赐民爵禄。蜀汉人民因供应军需负担甚重免其租税二年。关中士卒从军的免除其家赋税一年。凡普通百姓年逾五十德高望重能领导大家为善的安排他为“三老”每乡一人。选择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和县令、县丞、县尉共议政事免除其役戍。以十月份(颛顼历一年之始)为酒肉慰劳人民之月。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夏四月刘邦率军东征趁项羽攻齐之际汉军打入西楚首都彭城不久被项羽回军杀败军队崩溃逃回荥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汉军在荥阳集结萧何征集关中老弱及尚未成年的人都到军队前线去。韩信也收聚士卒与刘邦会师刘邦此时又军威重振。与楚军在荥阳南边京索之间交锋打败了楚军。汉军在道路两侧筑垣墙通到河边以运取临河倚山的敖仓粮食。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返回都城栎阳初六日立儿子刘盈为王太子赦免罪人。命令诸侯之子在关中的都集中到栎阳担当近卫。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刘盈主理都城栎阳。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设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刘邦上奏报告刘邦也总是予以批准准许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根据实际情况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刘邦回来再报告。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两军在京索之间对峙刘邦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萧何。鲍生对萧何说:“大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着想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大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刘邦大为高兴。
8. 开国首功
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29日至公元前202年1月27日)西楚霸王项羽身死。汉五年二月甲午日(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泛水北岸称帝。汉五年五月(公元前202年5月26日至6月23日)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询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众说不一。刘邦听了之后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论在军帐中制定作战策略以此决定千里之外的战役胜败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开战则必定胜利攻城就一定占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信用这就是他败在我手上的原因。”因此萧何、张良、韩信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
其后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众将不服争辩说自己在前线卖命征战萧何只是在后方舞文弄墨逞口舌之力不应位居众人之上。刘邦于是用“功狗功人”来比喻萧何功劳之大又说:“诸将都是只身追随我最多再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用整个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我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才不敢再说什么。等列侯分封完毕到了排定朝中位次时群臣都推举曹参说:“平阳侯曹参身受70多处战伤攻城略地战功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众人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说道:“在楚汉之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言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就下令萧何排名功臣第一赐给他特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拜见时不必同别的臣下一样小步快走。当天刘邦还全部封赏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又因为当年萧何送行时比别人多给了两百钱,刘邦加封萧何二千户食邑。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9、营建长安
行赏分封诸侯后,定都的问题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阳,后来戍卒娄敬面见刘邦,建议依借关中的险要形势,定都关中。刘邦征求张良的意见后,当即决定定都关中。并封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于是,刘邦暂居栎阳,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1年),长乐宫落成,丞相以下官员都转移到都城长安办公。
汉高帝八年(公元前200年),萧何营建未央宫,建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刘邦回来,看见宫阙极为壮丽,非常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喧扰不安,苦战数年,成败尚未可知,现在为什么要修建宫室豪华过度呢?”萧何说:“正是因为天下没有安定,所以才乘这个时机建成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不壮观华丽,就不足以彰显天子的尊贵和威严,并且也是为了不让后代再来加盖。”刘邦心情这才好起来。
10、诛灭韩信
汉高帝六年四月(公元前201年5月14日至6月12日),楚王韩信因“擅发兵”被夺去兵权带到洛阳,降格为淮阴侯。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发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讨伐,韩信托病没有随从。他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随后和家臣商量,趁夜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韩信的一位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害怕他的党羽不到位,于是和萧何合谋,派人假称从刘邦那里回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要来祝贺。萧何欺骗韩信说:“就算生病,也勉强去祝贺一下吧。”韩信进入宫中,吕后随即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他斩杀。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后人由韩信事迹引申出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当时还在平定代地,听说韩信已经被杀的消息后,与张良商议,派遣使者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
11、自污名节
升任相国之后,许多人都来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召平对萧何说:“您的祸患就此开始了。陛下在外作战冲风冒雨,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陛下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陛下对您也起疑心了。设置卫队围绕着您,不是用来表示恩宠的。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资助军需,这样陛下心里就会高兴了。”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刘邦果然大为高兴。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领军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萧何在做些什么。萧何因为刘邦在前线,就努力安抚勉励百姓,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去供应军需,就像平定陈豨叛乱时一样。有个说客对萧何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地位难道还能更高吗?而您从刚进关中时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陛下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这样的话陛下就会对您就放心了。”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刘邦非常高兴。
刘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刘邦回到宫中,萧何前来拜见。刘邦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萧何,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萧何乘机为百姓们请求说:“长安一带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抛荒,希望下令让民众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刘邦大发雷霆,说:“相国你大收商人的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萧何交给廷尉拘禁起来,还给他上了刑具。
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刘邦,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刘邦说:“我听说李斯担任秦始皇的宰相,办了好事都归功于主上,有了错误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接受那些下贱的商人们的金钱,却来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来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要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有对民众有利的事就为他们向陛下请求,这真是宰相应做的事,陛下怎么竟然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当初陛下与楚军相持不下,有几年之久,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外出平叛,在那个时候,相国留守关中,如存异心,只要稍有举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不属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如今难道会贪求商人的金钱吗?再说秦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能用这种浅陋的眼光来怀疑宰相?”刘邦听后闷闷不乐,当天就派遣使者手持符节释放萧何出狱。
萧何本来年事已高,平日一向谦恭谨慎,进宫拜见刘邦时,光着脚走路来表示谢罪。刘邦说:“相国别这样了!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许,不过是我成了桀、纣那样的昏暴君主,而相国却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国关起来,是想让百姓们都知道我的过错啊。”
12、晚年去世
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同年,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汉惠帝刘盈亲自来探望萧何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刘盈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了!臣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效仿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
三、成就和影响
1、政治成就
助平天下:萧何在刘邦起义初期就坚定地支持和拥护他,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赋予他极大的权力。萧何不负重托,稳固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汉建立后,萧何被刘邦推举为丞相,继续为汉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制定汉律: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萧何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同时,保留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并后来根据秦律制定了汉律,即《九章律》。这些法律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
2、经济成就
休养生息:西汉建立初期,经济凋敝,百姓困苦。萧何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农业生产,使得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转运粮饷: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负责转运粮饷,保证了前线的军需供应。他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使得刘邦的军队能够持续作战,最终战胜了项羽。
3、文化贡献
收藏图书:刘邦率大军入咸阳时,萧何独自收藏了秦朝的图书文献,这些资料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建造藏书楼:汉初,萧何主持建造了“石渠阁”和“天禄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用于储藏入关所得的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天禄阁”则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这两座藏书楼为汉代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四、轶事典故
1、国士无双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意指韩信是当世独一无二的人才。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才能或品质出类拔萃,无人能比。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个成语源于韩信的故事。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得到刘邦的重用,成为大将军;但也是因为萧何的计策,韩信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因此后人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3、功狗功人
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群臣时,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并食大县。众将不服,认为他们身历百战、攻城夺地,而萧何从未征战、没有战功。刘邦于是用“功狗功人”来比喻萧何的功劳之大。他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意指众将只是执行命令的猎狗,而萧何则是发号施令、指引方向的人。
4、萧规曹随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后去世,曹参继任相国,仍照着萧何的规矩办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不求改变。
五、纪念和评价
1、纪念
萧何墓位于咸阳市西北方向的长陵附近,这里是汉高祖刘邦陵墓区内的一个重要墓葬。墓地虽历经千年风雨,但依旧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庄严。墓冢虽已破败,但仍能从中窥见这位开国功臣的辉煌过往。村民们口耳相传,萧何墓原来规模宏大,与刘邦的陵墓几乎相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乱的影响,逐渐变得破败不堪。
据明朝正德年间的《中牟县志·墓冢》记载,中牟县也曾有萧何墓,位于圣水堡,即今中牟县雁鸣湖乡小朱村附近。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中牟萧氏的始祖萧斌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定居,后来又有一些萧氏子孙从中牟迁徙到新郑、尉氏等地。为纪念萧何的不朽之功,萧氏后裔在“鸿沟”附近建造了萧何墓,并世代精心守护。然而,明朝中期因黄河决口,萧何墓被洪水冲毁,现已荡然无存。
萧何文化广场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因汉朝开国功臣萧何的民间传说而得名。相传汉高祖刘邦为缅怀功臣萧何,下令为萧何铸金头随葬。然而,萧何的金头在盗墓人的盗掘中被盗走,盗墓人用船载着金头沿滏阳河行至何家庄西河湾时,因水急船翻,金头沉入水底。善良的打鱼人将萧何金头打捞上来,就地埋在了西河湾畔,此后西河湾就被人们称作“萧何头”。萧何文化广场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
2、评价
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能够辅佐自己夺取天下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时,刘邦曾感慨地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刘邦对萧何政治才能和军事贡献的高度认可。
后世的历史学家对萧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萧何是西汉初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开国功臣,其政治智慧、经济才能和文化贡献都为后世所称颂。萧何在刘邦起义初期就坚定地支持和拥护他,楚汉战争期间稳固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汉建立后,萧何又担任丞相,继续为汉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制定的《九章律》为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他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他收藏图书、建造藏书楼,为汉代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除了历史学家外,许多文人墨客也对萧何表达了敬仰之情。他们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歌颂萧何的功绩和品德。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写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不仅表达了杜甫对萧何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萧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社会,萧何依然被视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政治智慧、经济才能和文化贡献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萧何的事迹和思想,可以汲取智慧和力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同时,萧何的精神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萧何作为西汉初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开国功臣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他的事迹和思想不仅为后世所称颂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铭记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学习他的精神和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