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262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汉语:藃,大多川渝人会说不会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2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汉语:藃,大多川渝人会说不会写

有些方言词汇,其实是口口相传遗存至今的古汉语词汇。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藃”字。

“藃”字有两个发音。

其一:发音xiāo,释义为草貌。

【说文解字·艹部】藃: 艹皃。从艹歊声。许娇切。“艹”即“草”的象形字,今为草字的异体字。

其二:发音hào,释义为缩;耗;(由湿变干)因变形而不平。

【集韵】黑各切,音郝。木干藃也。

第二个字义,即是“藃”字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汉语词义遗存。

“藃”,四川方言发音qiáo,音同“桥”字。笔者非专业出生,只能推测发音应该经历了hao→xiao→qiao的演变。hao→xiao是颚化音;xiao→qiao是同系声母内部演变,旁证:“俏”“悄”声旁都是“肖”,发qiao音。藃,药韵 ,古汉语入声字, 音郝,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阳平音,同“桥”音。

“藃”字在四川方言中有多个词义。

一、“藃”字释义为“缩;物体变形而不平”

物体变形而不平。在过去金属贵重、没有塑料制品的年代,老百姓家中常见的竹、木制品,因时间长了竹木料失去水分就会变形,人们就会说“**藃了”。

例如:

1、这板凳啥子料(指木料品种)做的哦?买回来莫得好久就藃qiáo了。

2、这个黄桶,几块板子都藃qiáo了,要漏水。(解决的办法,通常是使用前几天就检查,藃qiáo了就提前用水泡,让木料恢复水分。)

文献记载:

《玉篇.艹部》:“藃,耗也,缩也。”

《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而不藃。”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也引用《周礼》的原文,讲古代制轮毂的过程,就用火烤材料阴的一面,而阳面保持光滑平整,就算用坏了,也不会变得不平整。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谓物不妥贴,偏颇暴起为藃”。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 : “今昭人言物颇偏暴起为藃,音如窍,或如窍平声,俗 以蹻为之, 此专字也。”云南昭通与四川宜宾接壤,昭通方言也属西南官话,“藃”字与四川方言音义皆同。

黄侃《蕲春语》: “《说文·艹部》: 藃,艹皃。引《周礼》曰: 毂弊不藃。许娇切。文见《考工记·轮人》郑注: 藃, 藃暴。 按藃与乔、蹻、翘, 声义均近, 谓暴起也。吾乡称木器先湿后漧而暴起者,曰藃。 见物之骤起向上者,亦曰藃; 作事而中变者,亦曰藃; 弯曲不伸者,亦曰藃; 小儿始乐而后怒者,亦曰藃。 读牵遥切,亦读苦要切。”藃与乔、蹻、翘, 声义均近,读牵遥切(即qiáo)。

黄侃(1886年—1935年),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着名语言文字学家、音韵训诂学家、国学大师。

黄侃先生《蕲春语》中“藃”字本义与四川方言音义皆同,另有了不少扩展词义,四川方言中也有类似扩展词义。

二、“藃”字在四川方言的扩展词义

言行异于常人(说话做事不合情理)、东西放得高低不平、木料弯曲状、关系不融洽等,四川方言都可以说“藃”。

例句:

1、你脑壳是“藃”的啊?这们热的天,还捂倒铺盖睡,头发打的漖湿!

四川话所谓的“藃脑壳”,多误作“桥脑壳”。也说“脑壳有包”或“脑壳有乒乓”“脑壳遭门夹了”、“脑壳打不过转”、“脑壳打不过斢”、“脑壳愣的”、“脑壳藃的”、“脑壳方的”等多用说法,这是“物颇偏暴起为藃”的引申义,总体来说都是表示异于常人的脑筋,带贬义。

笔者去年5月的文章《四川方言龙门阵:有一种木讷、不开窍叫“桥脑壳”》,因为受到了杭州萧山方言“硬桥桥”的影响,都把“藃脑壳”误作“桥脑壳”,特此顺便在此订正。或许,萧山方言“硬桥桥”的“桥”,本字也应作“藃”字。

2、这块地砖安得“藃”起的!

这是说某块地砖没有找平,所以安装后高低不平。

3、这个锄把是“藃”的。

过去锄把多为木料,本来很直,因为“吾乡称木器先湿后漧而暴起者;弯曲不伸者,亦曰藃”(黄侃先生语),即可能是因为木料砍下来时是直的,失去水分后“藃”了;也可能因为木条本来就是弯曲的,也称“藃”。

4、他俩个的关系,“藃”的。

人与人之间关系不融洽,四川方言可以说“藃”,也可以说“不对卯”,还可以“鼓”等,表达方式很多。

由于关系不融洽而故意作对,不听使唤,你说东他说西的行为,四川话就说“你跟我两个藃起藃起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