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是大周皇帝的第二子,虽然不是嫡长子,却十分得父皇母后的疼爱和喜欢。

我出生在九月初五那天,就因为这一天出生,引得很多大臣议论,也为日后引来了麻烦。因为很多人觉得九月初五象征着九五之尊,普通家的孩子自然不用忌讳,而我出身皇家,还是嫡次子,又最喜欢和母后亲近,所以被很多人猜忌会谋夺储君之位。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的外祖父在我一出生,就已经做好打算将皇位传给我。

外祖父是燕国的皇帝,他没有儿子,燕国的太子也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这是一个秘密,世上没有几个人知道。

而我在六岁的时候,偷偷躲在母后的寝殿,无意听到父皇和母后说起,原来我长大之后会离开疼爱我的父母,去燕国继承皇位。

自从懂事起,我就知道大周的皇位是皇兄的,皇兄肩负着江山的重任,被父皇严格教导,所以我对皇兄能够继承江山并不羡慕,只想永远陪在父皇母后身边,皇权或许会成为累赘。

所以,我当时知道的时候,心里根本不稀罕什么皇位。

从父皇母后的话里听出来,那是我长大之后的事,他们也没有下定决心一定要我去燕国。

于是,我只是将这件事放在了心里的一个角落里,并未对任何人提起过,却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件事。

我觉得即便长大之后,我不想去燕国,父皇母后应该也不会勉强,又过了两年,三弟慕博璋的降生,令我欣喜若狂,因为如果璋儿愿意,他也可以去继承燕国的江山。

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十二岁,父皇封我为康王,并让我上朝参政,对待我和对待皇兄一样,教导我处理政事。

即便我和皇兄的感情很好,知道他从未猜忌过我,可是我依旧很小心,从不喜欢结交大臣,更不会做过格的事情。

后来皇兄有了太子妃,事情就开始变得复杂,太子妃以及他的家人,他们忌讳父皇重视我,更介意我和母后的亲近,生怕我会威胁到皇兄的太子之位。

他们一再求父皇让我出宫开府就算了,还在背后捏造伪证想诬陷我,幸好被皇兄发现给制止了。

因为他们明里暗里的针对,父皇大怒,皇兄重处了太子妃的父兄,还和太子妃吵了架。

我知道皇兄是相信是维护我的,可是我也知道,大臣们的一些猜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父皇确实有将我培养一国之君的打算,若是事态一直发展下去,万一影响到和皇兄的关系,让父皇母后伤心就麻烦了。

恰恰到这个时候,燕国来人,借口说燕国太后病重,让母后带着我去燕国,那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让我去燕国继承皇位。

这几年父皇母后栽培我,他们应该也早就下定了决心让我去燕国,所以,从多方面考量,燕国才是我最好的出路。

虽然我很舍不得我的家人,不过在我心里兄弟和睦,父母安心比在一起还要重要很多。

于是,我先让静宜成了我的王妃,带着她和父皇母后一起去了燕国。

外祖父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又有父皇母后的庇护,无论是成为储君还是登基都很顺利。

登基前夕,外祖父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和外祖母合葬,外祖母临终之前交代母后和他死生不相见,母后无论是出自孝心,还是出自对于父亲的不满,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外祖父的这个要求。

外祖父本命不久矣,因为这个不仅痛哭,还不肯再用药,甚至连东西都不肯吃,无论是外祖父和母后,我都不可以违背,为了让外祖父死前安心,我在他生前答应他百年之后会和他埋在一起,一直守着他。

其实我心里还是愿意和父皇母后埋在一个皇陵的,可是我继承了外祖父倾尽一切得来的江山,就该让他走的安心。

不过,我不是很在意这件事,因为无论怎样父皇母后永远在我心里,就像是我长大了有了责任和担子,虽然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心里却是一直有他们,无论距离多远,和他们心里永远是亲近的。

外祖父提的第二个要求是,希望我多纳一些妃子,来稳固朝堂,可是我不愿意这么做,因为我不想让静宜伤心,更做不到接纳别的女人。

静宜很小的时候,就和我一起读书,她的性格和我相投,我和她在一起比皇兄还要多,她永远都像是我的影子一般,我走到哪她跟到哪。

有一次,静宜生病了,几天没有进宫,我也像是得病了一般,内心又是失落又是想念静宜,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决定要静宜做我的妻子,一辈子不分开。

而静宜对我也是一往情深,她将我看作比她的生命还重要,为了我可以牺牲一切,她越是这样对我,我越是不能辜负她。

所以,当外祖父让我纳妃的时候,我很排斥,虽然我之前也想到过他会这样要求我,可我还是心里发慌。

别人都说我性子沉稳,其实我只有面对静宜的事才会慌乱。

我有些担心外祖父会为难静宜,也害怕静宜会多想。

后来我和父皇母后将纳妃的利弊分析清楚之后,他们并不勉强我纳妃,出乎意料的是,外祖父临终之前却希望,自己既能掌控好江山,又可以不用辜负相爱的人,去做他曾经做不到的事。

所以,虽然我长大之后就像是远嫁的女儿一样,离开父皇母后,可是我依然是幸福的,我和静宜彼此相知相爱,还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和成全。

其实,我这个远嫁的女儿,刚开始是盼望着父皇母后来燕国和我们在一起的,当时知道启国的太后与皇兄的太子妃串通,找了一个借口,为的就是灭掉启国。

这样,父皇母后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尽快的收服启国,交给璋儿执掌,父皇完成了儿女之事,就一定会退位。

我想着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将父皇母后接过来,让他们和我住在一起,哪怕是几个孩子轮流的话,几年也能轮上一年。

战事是我挑起的,自然应该我去对启国发难,可是父皇母后不肯,让我治理好燕国,他们带兵去攻打启国。

启国本来就国力不支,再加上太后掌权,朝局混乱人心不稳,父皇母后仅用了十一个月就进了启国的皇城。

万万没想到的是,父皇母后中了启国太后的毒,当时知道后我是说不出的懊悔,如果不是我,父皇母后一定不会遭到别人的算计。

父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母后伤心欲绝,却还是安抚了我,可我心里对父母仍旧是愧疚的。

父母对我的疼爱,我无法回报之万一,后来我想尽办法,说服他们来我们身边,我好为他们尽孝。

可是父皇母后已经变了,我们小的时候,他们一天也放不下孩子,等我们长大了,他们希望我们展翅高飞,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在感情上,都不要再依赖父母。

而他们也更喜欢上只有彼此的清静日子。

我开始明白,让父母不为儿女担忧,过他们去过想过的日子,才是最大的孝心。

于是,我更加勤政,好好的治理江山,好好对待妻儿。

静宜一共给我生了四个孩子,两儿两女,我们也和父皇母后一样,对待孩子父严母慈,认真教导孩子。

孩子也和我们一样,有疼爱他们的父皇母后,兄弟姐妹和睦。

嫡长子性格软弱庸碌,当了十年太子之后,将储君之位让给了次子。

太子妻妾成群,为我生了好多孙子。

对于孩子的妻妾,我和父皇的态度一样,孩子是否纳妾,不支持也不反对,我只管教导好了他们,他们如何抉择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我只希望和静宜也像父皇母后一样,一生只有一人,哪怕是白发苍苍,迟暮之年,再回首眼里仍然只有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