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行的 ** 礼啊!

治粟内史与典客同为九卿之一,只是因为赵高封为无双侯,并且列为上卿,他的座位才略靠前一些。

赵高快步走到治粟内史面前,伸手扶起他,说道:“大人言重了。”

随后,赵高转向始皇帝,恭敬地继续道:“商人们逐利不假,但他们同样渴望得到更高的身份地位。当年,陛下为巴清建女怀清台,让乌氏保进入麒麟殿参与议事,天下的商人们无不以他们为榜样。”

“特别是那些顶级富豪,在积累了大量财富后,金钱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他们更希望能像巴清和乌氏保一样扬名天下,他们所追求的身份和地位,在陛下看来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不等始皇帝询问,赵高已继续说道。

对他人玩弄手段倒也罢了,对始皇帝却不能这样。

“这次,在月氏修筑城池时,可以召集咸阳城中的豪商,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资助大秦修建县城,他们修建的县城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或是让他们自行命名。”

“此外,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恩惠,例如,他们在自己修建的县城内所有商铺和酒楼经营权可以使用十年,当然也可以转租给其他商人,十年期满后他们享有优先购买权。”

“再比如,在修建完成的一年内,未经修建者许可,其他商人不得在此县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

郡城县份自是别有一番天地,其名称当为圣上御定,而郡中诸街之名,则可供商贾竞取,并可豁免彼等于是地五载商税,毕竟营建郡城耗费甚巨。

至此,赵19略作停顿,随即接言道:“倘欲国库充实,但论富商精明,其于商机独到之处毋庸赘言。若将其本国如稻粟美酿、锦缎绸帛等民生用品携往月氏交易,交换彼地之牛羊马驹等物,旋归大秦以售之,循环往复,则商业流通大幅扩张,税收自丰矣。”

复言曰:“且月氏人获此粮食供应,不再饥寒侵扰我边陲,又供吾国源源不绝之畜力、军备与食材,何不善也?”

赵高慷慨陈词。

然而,其言语甫歇,麒麟殿中并未闻所望之赞誉之声。

此际,巍巍宫殿之内静谧无哗,静至令人生畏。四顾之下,赵高见几乎众臣皆微启口唇,愕然注视于己,其目光炯炯,宛若视若妖孽。

“善,善,善!爱臣之计甚佳,无非些城名及小小恩赐耳。若彼商贾真愿修城,则善莫大焉。此事即交予卿办吧。”

良久默然,始皇率先发声。

始皇言辞之畅快,使众人得以感知其所蕴之欣慰与喜悦。‘臣遵命’赵高回应道。

始皇已然明示,故此事已成定局,冯去疾则更不可能再持异议。

“无双侯才识广博,策谋超群,本相难与比肩。”

冯去疾目赵高而揖礼,严肃表示。

然而其语是否真心吐露,则未必。至少在赵高看来,非是真话。正当此际,赵高中生出更多审慎之情于冯去疾之心底。果真非同凡响者,方能担任大秦国右丞相之职。

在文武百官以及始皇之面前甘愿低头之人,非等闲人物所及。此人深思远虑、心思缜密。

“右相言过其实矣。”

赵高淡然答曰。

言讫,再注目始皇,启口言曰:“再者,关于文化传播,简而言之,即是于月氏地域推动我国之法律、先进观念及其文化等,从而逐步转变并融合其民之心,使其内心深处萌生对我朝之归依感,视同一家,秦民同袍。”

实则不仅是月氏民众需要培养这种对国家的归属和认同志愿,在大秦国境内亦同样需要。基于后世视角,赵高尚明了一点,若要一个团体得以长久发展并维持活力,凝聚力与归属意识实为至关重要的元素。

只不过,一口吞不下个胖子,食粮需一点一点来,道路应一步步行走,眼下,大秦连温饱都没搞定,更别提凝聚力了。

“第五项,平等待遇,说得直接些,就是月氏族人与秦国民众,享同等之恩泽,既不歧视也不偏袒,有功劳者嘉奖,有过错则惩处。月氏民众可投身军伍,在战场上建功,同样地,具备能力者,也有机会担任官职晋升,若是真材实料之人,跻身大秦国政讨论之列,也不足为奇。”

“五大策略环环相扣,每策互相关联,巍峨的大秦势必能将月氏人融合至一体。”

赵高昂首言道。

此时此刻,在文武群臣面前,包括冯去疾在内,众人无不认为,这五大策确实是绝妙无比。

毕竟,这对大秦,也对月氏,都是大有裨益。

贵为月氏,频频犯境,难道不为生活所迫吗?既然如此,不妨给其生存空间,乃至更优厚的生活条件,并提供立业舞台。

而于大秦而言,不兴师动众,却获得一片疆域,数万新民;不仅无需挥剑疆场或耗尽国库,甚至还能增添财源,如此巧妙良策,不由人不佩服赵高何来此等天才创意!

“真没想到,你不仅战功卓着,更有治国高才,实在是令人赞叹啊!”

始皇帝朗笑,眼中全是赞赏之情。

“感谢陛下的美言,其实臣所设想的五大策略,归根结底,皆蒙恩于圣上鸿愿。”

赵高微笑着回应。

话落,文武百官之中,不少人的面部不由抽搐了一下,心中暗忖:这是何道理?

而始皇帝听罢赵高一番言语,兴趣倍增,身稍向前,笑问:“爱卿不妨详述,这五大策略与朕有何关联?”

“因受派遣前往月氏所见所感颇多,故此方生此策。俗话说,书破万卷不如脚量千里,若非陛下派为出使他乡,为臣恐也难以生此妙想。”

赵高略带感慨地说。

自是不会忽略文臣武将们表情的变化,心里默想:奉承之道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手段,后来的社会中有人已将其发展到了极致,手法千变万化,令人大开眼界。

如先前那位叫做孟峰的郎官,其马屁手法过于原始且拙劣,远逊于此。

此刻,始皇帝望着赵高,脸上的笑容愈发动人。听其如此一说,似乎这五大策略的确与其有关联。

而在始皇帝看来,赵高的话真实可信度相当高。

毕竟,如果赵高在离开咸阳之前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五个策略,理应会跟他商讨,若真能成事,这份功劳可谓天大。

至于说内廷官员不得干政云云,也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至少,他还不会固执到对这般能够解除国家内忧外患的绝佳计谋充耳不闻,更不会因此责罚有功之臣。

始皇帝心中如此想道。

其实,若细究起来,确实如此。

历史上的始皇帝几乎从不诛杀功臣,堪称特例。

王家、蒙家等家族皆战功赫赫,始皇帝给予了他们无数荣誉,从未对他们下手。

尤其是对待李信的事,更能证明这一点。

李信年轻时勇猛刚强,为秦国少壮派的重要人物,深得始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荆轲刺秦后,始皇帝盛怒之下命王翦领兵讨伐燕国。

李信率领前军率先到达易水河边,以轻骑兵突袭重创燕太子丹,后穷追不舍,最终迫使燕王喜斩首太子丹献上,此役过后,李信更得始皇帝倚重。

随后便是征楚。

李信率三十万大军伐楚,却惨败而归,始皇帝虽愤怒,却没有严厉惩罚李信,这让李家成为了显赫的“五姓七望”

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始皇帝自认为能统一六国,功盖天下,怎会惧怕下属功高盖主或叛乱。但必须承认的是,始皇帝是个极富霸气的人,像什么兔死狗烹的勾当,这位千古一帝根本不屑为之。

此刻,公子扶苏听完赵高一番话,眼中闪现一丝明亮。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昨夜,扶苏已有外出行走的打算,此时听了这句话,恍如醍醐灌顶,心中的念头变得更为明确。

他站起身来,朝着不远处的赵高作揖道:“无双侯此言甚妙,扶苏钦佩之至。”

赵高见状有些愕然。

老兄,此前我说得那么慷慨激昂也没见你有什么表示,如今我这轻轻一赞你就服了?

难道说,你的内心深处,其实潜藏着一颗奉承之魂?或者是闭门思过时脑子出了问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确为至理名言!”

扶苏见赵高愣在那里,又补了一句。

原来如此。

赵高反应过来,微笑着答道:“公子过誉了。”

针对扶苏对自己的看法有所改变,这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扶苏对 ** 的情感之深厚,以及对秦国的热爱,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而今,我在朝中的地位已然大大提升,若他仍旧保持旧有的态度,恐怕反倒是让人觉得奇怪,认为这不是那个熟悉的扶苏了。

面对这种情况,扶苏只是轻轻点头以示认同,接着目光转向了他的父亲——始皇帝。“父皇,这一月来的闭关思考,让臣子受益良多,臣深刻意识到自身有时会太过轻信他人之言,昨晚臣还在思索应当走出去历练一下,就在这时,听了无双候的一席话,使臣下更加坚定了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