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非传统宫斗 > 第293章 番外(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寿康宫。

太皇太后和几个大臣议完了事,便看到等着她的几人。

皇太后见她到了,率先起身搀扶,笑道:“母后,有好事呢!”

太皇太后步履蹒跚在上首坐下,叹了口气:“多事之秋,有何好事?”

洛太妃扶着腰站起身,神情羞涩又有些骄傲:“娘娘,臣妾怀了先帝遗腹子,已有四个月了。”

太皇太后一愣,好像没听清似的:“你说什么?”

洛太妃一手捂着小腹,浅浅福身:“娘娘,确实如此,臣妾月事一向不准,前几个月事忙,也没顾得上自己,没想到前两日太医来请平安脉时竟诊出了四个月的身子!

臣妾得知此事后立刻禀报了两位太后,淑太后又指了严太医来复诊,严太医也说喜脉千真万确。”

太皇太后心情复杂,若是明帝还在,得知这个消息她定然要高兴上许久,可明帝已去,新帝已立,她再多个孙儿又能如何呢?

未来数年她怕是都无法静享天伦、含饴弄孙了。

她叹了口气,不悲不喜:“也好,也好,哀家顾不上,淑妃也顾不上,便让鸣鸾照看着你吧。”

皇太后笑着点头:“母后放心,儿臣定会仔细着的,昨日儿臣已叫洛太妃、婧太妃和儿臣一起同住永和宫了,如今洛太妃有了身子,正好永和宫地方大。再者宫里多个孩子总是欢喜的,母后也莫要太过烦忧。”

太皇太后轻轻颔首:“罢了,你们自去吧,哀家小憩一会儿,午后还有的忙呢。”

皇太后得了示意,领着几人就要告退。

太皇太后忽然问:“翡儿呢?这几日怎的没见她?”

皇太后面露难色,和洛太妃面面相觑:“这...”

太皇太后竖起眉毛:“如今还有什么好瞒哀家的,说就是了!”

皇太后叹了口气:“母后有所不知,婧太妃昨日搬来永和宫时...儿臣瞧着她就有些咳嗽,严太医来看了诊,说婧太妃前些日子劳累过度,怕是要病上一阵子。

婧太妃顾及着您日理万机,不愿叫您分心;加之严太医说需得观察几日才能判断出来是否是痨症...”

“怎会如此?怎就、怎就和痨症扯上了关系?”太皇太后大惊。

痨症正是劳累气虚引起的,天底下多的是人体内感染痨虫,日日咳血,最终不治身亡,能治愈的屈指可数,太医院也暂时还没有研制出万无一失的疗法。

皇太后摇了摇头:“这恐怕...要等婧太妃身子好了之后,亲自和您说了。”

她说罢,顿了顿又道:“母后,如今时候特殊,您的身子最为重要,婧太妃不来跟您请安也是对的,否则若是您也...谁来主持大局呢。”

太皇太后恍惚了一瞬,又想起什么:“那你们三人还如何同住永和宫?不如让翡儿独居一宫,也好与人隔开。”

皇太后面色尴尬:“母后有所不知,前些日子婧太妃跟儿臣、几位太妃太嫔接触密切,昨日也已在永和宫打了照面,若是婧太妃真得了痨症,儿臣几人也不能幸免于难。”

她又朝太皇太后欠身行礼:“儿臣也不宜再多出来走动了,母后千万要保重身子,待婧太妃那边有了消息,儿臣再派人来报喜。”

太皇太后颓然放下手,让她们走了。

...

七八日后,婧太妃身患痨病的消息不胫而走,皇太后、洛太妃与她同住一宫,也都开始闭宫不出。

除了每隔一日前来请脉的太医外,永和宫内连吃喝一应物资都是内务府宫人送到门口便放下了。

五个月后,洛太妃产下一名女胎,取名为姝。此时婧太妃痨症仍未有明显起色,永和宫大门仍旧紧闭。

又过了两个月,婧太妃痨症在严太医高超的医术之下终于好转,永和宫内嫔妃和宫人终于又得见天日。

永和宫。

“如今孩子生下来了,难不成还要瞒着么?若是哪天太皇太后亲临,瞧见姝儿却在你殿中...但总也不能日日都放在我这儿吧。”

洛太妃愁眉苦脸:“憋了半年不能出来走动,我胳膊腿都要萎缩了!难不成如今还要日日留在宫里看孩子吗?”

婧太妃怀抱女儿,脸上是止不住的幸福,浅笑道:“此番确实是劳烦姐姐了,别说金银珠宝了,不管姐姐想要什么,只要我有,都可以给姐姐。”

洛太妃不耐烦地摆摆手:“哎呀,说这些做什么,有空不如多想想日后的事,否则姝儿记在我名下那可是一辈子的事。”

婧太妃目光坚定:“既然是个女孩儿,那便无妨了,改日我就去向太皇太后请罪,想必她也不会怪罪的。”

淑太后摇摇头:“不可,虽然此事无妨,但太皇太后若是知晓了咱们几个联手隐瞒这么大的事,那日后若还想做些什么可就难了,太皇太后不会再信任咱们,更不会放心交权。”

皇太后面色凝重点了点头:“是了,如今太平,可日后呢?有了这次的前车之鉴,万一不太平了,需要咱们几人密谋之时,太皇太后怕是...”

洛太妃也深以为然:“罢了,还是放在我这儿吧,太皇太后不大可能屈尊来此,请安时由我宫里的乳母抱着去便是了。只要咱们几个的宫人嘴严,便不会出什么差错。”

经几人一点,婧太妃也醒了过来:“只能如此了...”

...

三年后,太皇太后薨逝,淑太后辅佐幼帝,垂帘听政。

宗正寺皇家玉牒上明帝六公主公仪姝的生母悄无声息改为了婧太妃闻人氏,而更改玉牒之事由时任宗正寺卿、淑太后之父完成,并无其余人知晓,因此更不会掀起什么波澜。

盛鼎七年,淑太后还政于帝,又一个盛世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