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453章 这里面牵涉太大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恪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不错,就这么办。

不过,这事儿还得做得隐蔽些,不能让其他人看出破绽。”

说完,两人就往大牢里走去。

“啪!啪!”

“说!你都犯了什么罪!”

“我没犯罪啊?”

这个人牙子都无语死了,你把我们抓来,什么都不知道就打啊?

苏敏在身后都看不下去了,殿下怎么总这么审问犯人?

苏敏小声的在李恪耳边提醒:

“殿下,你不是知道嘛,直接问就行了。”

“这怎么行?万一他不承认怎么办?”

李恪这话,简直让苏敏更加的无语:

“殿下,那你可以先去让那些贱民说说他都犯了什么罪,再来审问他们不好了。”

“算了算了,你比本大王懂,还是你来办这事吧。”

不是李恪傻,是李恪真的不会,他两辈子都没审问过人。

苏敏这时候给李恪出主意:

“您忘了之前谁审问的李寿吗?让他来办呗,反正他就是这大牢的狱卒。”

李恪一想还真是,这里不就有专业的人,自己瞎操心干嘛。

“那行,这里交给你了,本大王还得回王府处理贱民安置的问题。”

李恪记起来李承乾告诉他的,手下那么多人,干嘛自己试试亲力亲为。

李恪原本是买了一万贱民,但李恪现在又抄了专门贩卖贱民奴隶的坊,又多出一大群贱民奴隶,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李恪。

当李恪回到蜀王府,锦衣卫就来报,有人在外面求见。

“启禀殿下,自称是崔宏业求见,此刻正在门外等候。”

“又是姓崔的,看来是想为那两人求情了。”

李恪整理了一下衣衫,来到待客厅。

崔宏业早已在厅中等着,看到李恪进来,先是整理了一下衣着,拱手行礼:

李恪却并不理会他的行礼,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冷冷地看着他:

“你是何人啊?来找本大王有何事?”

“下官是中散大夫,因为听说了崔姓子弟被殿下带走,特来问是什么缘由?”

李恪一听,这次倒是没挑对方的礼仪问题,中散大夫虽然只是文散官,但也是五品官,对方拱手行礼也说得过去。

“你居然还敢来见本王。

那两人的罪行,证据确凿,你今日来,是想替他们顶罪吗?”

崔宏业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殿下误会了,老夫此来,并非是为他们求情。

只是此事或许另有隐情,还望殿下能明察秋毫。”

李恪冷笑一声:

“另有隐情?

哼,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难不成那些被拐卖的贱民,都是自己心甘情愿被卖的?”

崔宏业连忙解释道:

“殿下,那些人牙子行事确实可恶,但他们背后或许还有其他人指使。

老夫听闻,此事与一些江湖势力有关,他们利用人牙子贩卖人口,从中谋取暴利。

崔家虽然在朝中有些势力,但也不愿与这些不法之徒为伍啊。”

李恪心中一动,他倒没想到这背后还有江湖势力的影子。

其实这在大唐根本不稀奇,汉末开始,到处都在打仗。

一些有本事的人,不愿意加入军队和朝廷,又需要在乱世自保,就会组成一个个小团体。

李恪也很好奇,都有什么江湖帮派?

“什么江湖势力?是丐帮还是什么青龙帮?”

崔宏业在心里吐槽,蜀王你关心错了重点吧?

崔宏业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呈上:

“殿下,这是老夫偶然得到的一封信,上面提到了一些关于人口贩卖的事情,或许对殿下有所帮助。”

李恪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信中确实提到了一些江湖势力与长安城内的人牙子勾结,进行人口贩卖的事情,而且还涉及到一些朝中官员。

可上面写的讳莫如深,根本没有写什么江湖势力。

李恪还以为,能看到什么江湖上打打杀杀的事情呢。

“你这里面什么都没写啊。”

“写了,这不是有写关于长安到洛阳的事情吗?”

“这上面就写了有人和船帮勾结,把控了这一带的船运。”

“对啊殿下,您想啊,这一路可少不了许多的盘剥,怎么会没有江湖势力。”

“那这船帮怎么听都不像是江湖势力啊?”

崔宏业再次无语,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这条河可是途经弘农......”

崔宏业说一半就不说了,故作神秘,想给李恪传达一点想说但是又不敢说的意思。

但李恪根本没明白他的意思,还在那里问:

“说啊!你这人怎么说一半不说了?”

崔宏业是真的被整的没脾气了,弘农!弘农杨家你不知道吗?

弘农杨家的一部分人,在衣冠南渡的时候,跟着去了南方,但是还有一部分留在了北方。

没了朝中大臣的支持,加上关中地区打的狗脑子和人脑子混在一起。

留下来的杨家人为了生存,就做起了水上的买卖。

和南方的江南道,岭南道不同,长安洛阳这一带,一直是南北国家打仗的前线。

一直是今天你占,明天我抢回来。

这么来来回回的,不少百姓就流离失所,杨家趁机收拢流民,逐渐做大。

尤其是长安和洛阳之间的河运,基本都是杨家人在这里干。

隋文帝登基后,虽然南方的杨家人没搭理他,但是北方的杨家人还是搭上了这条线。

长安这地方的粮食,根本不够长安人吃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运输。

那么西面的中地区运粮,就得走洛阳到长安的这条运河。

得到了隋文帝的帮助,北方杨家人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崔宏业就像给李恪一个错觉,这奴隶买卖的最大受益者是杨家人。

而你李恪,身上也有姓杨的血脉,你敢不敢动他们?

但李恪知道个屁!

他的母妃从小就没和自己说过,自己也不知道还有这么群远房亲戚。

杨妃娘娘给李恪说的,从来都是他们没有娘家人撑腰,所以在皇宫得小心行事,能让着点李泰就让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