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德殿内静谧得仿若死寂,唯有那更漏的滴答声,不紧不慢地敲击着。

赵元独自坐在紫檀案后,案上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面庞。

高俅的奏折上详细记载了在道观抓捕明教教徒的过程。

赵元的视线停留在一位三品朝堂大员之处,心中暗忖,这般高位。

在大宋疆域内,无论何处任职,那都是掌控一方的封疆大吏,权力与威望并重。

除了礼部侍郎,还有数位朝中要员,而末尾处,淮南路转运使赫然在目。

赵元推开汝窑茶盏,青瓷底托在紫檀案几上磕出清脆声响。

他将奏折合上,开口说道。

“这些与明教有牵连的官员,审查了吗?”

高俅赶忙躬身行礼,低头应道。

“启禀陛下,正在监视当中,还没有抓。”

赵元目光冷峻,手中奏折随手置于一旁,吐出一字。

“抓!”

“遵旨!”

高俅领命,随后缓缓起身,退出文德殿。

赵元靠向椅背,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自经历那惊心动魄的行刺事件后,他便时常反思。

只觉往昔对朝中大臣太过宽仁,一心厚待大宋百姓,却不想纵容了朝堂暗流涌动。

如今,既已察觉,便要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都清楚知晓,这大宋江山,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高俅离了紫禁城,片刻不敢耽搁。

当即率领皇城司密探,趁着夜色,向着那些与明教有关联的高官大员府邸奔去。

得了圣旨的他,行事再无半分顾虑,一场足以震动大宋官场根基的风暴,就此在黑夜中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朱雀大街上,参知政事王密的轿辇不知要去往何处,却被一道玄铁锁蛮横地拦住了去路。

管家惊慌失措,手中捧着的金鱼袋不慎滚落,恰好停在匆匆赶来的高俅靴边。

火漆封印 “啪” 地裂开,枢密院虎符与户部银章袒露在晨光之下,光芒冷冽,仿若预示着一场大祸将至。

与此同时,曙光艰难地刺破云层,洒向大地。

十三座朱门府邸的铜环之上,皆已缠绕上浸过桐油的铁链,仿若囚困猛兽的枷锁,锁住了往日的繁华与安宁。

午门外,文武百官早已齐聚,平日里热闹寒暄的场景今日却全然不见,众人皆面色凝重。

他们赫然发觉,身旁少了十几位熟悉的身影,那些朝堂重臣的缺席,仿若一道阴霾笼罩。

刑部尚书站在人群之中,心中透亮,知晓发生何事,却不敢吐露半个字,只因害怕稍有不慎,便惹来株连之祸。

刺杀皇帝、阴谋造反,这般大罪,一旦牵扯其中,那可是诛九族的惨烈下场。

午门两侧,兵戈森严,寒光闪烁,整座紫禁城仿若被一层肃杀之气紧紧包裹。

呜呜呜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长空,午门缓缓大开,文武百官依序入朝,脚步沉重,气氛压抑得仿若能让人窒息。

赵元稳步登临宣政殿,龙椅之上,他目光扫视群臣。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百官齐声高呼,声浪在殿内回荡。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近侍太监尖着嗓子喊道。

话音刚落,一道独特嗓音打破短暂的平静:“臣高俅,有本启奏。”

“准奏。” 赵元微微点头。

群臣闻声,这才惊觉,甚少上朝的皇城司指挥使高俅,今日竟现身朝班之中。

刹那间,不祥预感涌上众人心头,看着那十几处空位,众人心中暗自揣测,今日上朝,怕真是要风云突变。

高俅上前一步,双手拱起象牙板,高声禀道:“启禀陛下,昨日微臣率人将明教总部查抄,一番激战,成功抓捕明教余孽二千四百五十二人!

那明教匪首,白莲圣女,十护法,皆无一漏网…… 此刻,明教圣女便在殿外候着。”

此言一出,朝臣们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吏部侍郎李同迈出朝班,眉头紧锁。

“高大人,一个邪教中人如此的危险,岂能让她上殿?”

高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李大人请放心,下官早已命人敲碎了她全身骨头,如今她便是个废人,莫说走动,连爬动亦是痴心妄想!”

满朝文武听闻,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对皇城司的心狠手辣又多了几分忌惮。

李同见此,默默退回朝班。

“让她进来吧。”

赵元神色平静,轻声说道。

高俅高声传令:“把明教圣女,抬上大殿……”

大内侍卫闻令而动,抬着一张竹床匆匆入殿。

众人定睛望去,只见一浑身瘫软的女子仰面躺在竹床之上。

待竹床落定,侍卫分立两侧,戒备森严。

文武百官看清女子面容后,又是一阵惊呼,部分朝臣曾在皇宫走动,与这名女官有过照面。

此刻惊觉,这平日里温婉有礼的皇宫女官,竟是那罪大恶极的明教圣女,怎能不让人胆寒。

高俅再次禀报道。

“启禀陛下,臣昨日查抄了十三位朝廷大员府邸,在他们家中,皆搜出明教余党踪迹,请陛下圣裁。”

说着,呈上一摞厚厚的罪状。

原来,昨夜得令抓人后,高俅马不停蹄,将十三位高官府邸抄没,把人押入皇城司,连夜审讯。

皇城司手段繁多,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哪能扛住,一夜之间,罪状便审查得一清二楚。

赵元接过罪状,逐一翻看,片刻后,抬眸望向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按照大宋律,朝廷官吏勾结叛党,图谋造反,该当何罪?”

刑部尚书只觉头皮发麻,硬着头皮出列,声音颤抖。

“按大宋律,大逆罪,图谋造反者,主犯凌迟处死,其祖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凡年十六以上,不限籍之异同,不论笃疾废疾,一律处斩,株连九族……”

赵元微微颔首,目光扫向殿下众人,语气冰冷。

“ 那些与明教有牵连的大臣,交由刑部审讯……”

遵旨!”

大内侍卫领命,抬着明教圣女迅速退下。

刑部尚书擦着冷汗,缓缓退回朝班,心中深知,重担已然压肩。

若确认大臣们勾结明教谋反属实,那一场株连大祸怕是在所难免,好在交由刑部审讯,即便株连,十六岁以下少年或能留存。

若落入皇城司之手,怕是无人能幸免于难。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无人敢轻言出声。

此时,宰相李纲突然站出身来说道。

“参知政事王密,昨夜未回府,而且也未在十三人的名单之列,不知道高大人可是知道他在那里?”

李纲今早就知道了被抓的十三名官员,但是王密却突然失踪,他只好在堂上,向高俅发问。

现在东京城只要是丢了人,问高俅准没错,就算人不是他抓的,他也知道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