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常洛发布上谕,蠲免陕西全年税赋,山西、河南减半,山东、湖广减三成。

又向全国的官绅、世家、富商发出呼吁,号召他们出钱出粮就近赈济灾民,帮助朝廷度过这个难关。

过了两天,又任命都察院御史陈奇瑜为河南巡抚。

命他将巡抚衙门设在洛阳,赴任之后,首先全力清查废福藩历年所侵占土地,待查清后一律收归朝廷所有,招募无家可归的失地农民耕种。

鉴于这些农民既无房屋,又无耕牛、种子、农具,所以采取官营农场的方式。

即,房屋、耕牛、种子、农具皆由官府提供,农民只需提供人力,报酬标准分为农忙时和农闲时。

农忙时,二十岁至四十五岁男丁月领米九十斤,妇女领四十斤,四十五岁男丁月领米七十斤,妇女领米二十五斤。

农闲时减半,男子一律征发参加城池、道路、水利的兴建。

至于潞王自愿交出的四万亩土地,也自然照此办理。

毕自严、毕懋康都说:\"陛下这标准定得也太高了,简直是衣食无忧的金饭碗,河南人会抢破头的,可问题是户部和工部拿不出这么多钱粮啊。\"

常洛对徐光启说道:\"你跟西洋人熟,向他们借个三五百万没有问题吧。\"

徐光启不敢答应,也不敢不答应,含糊应道:\"臣尽力而为。\"

常洛道:\"少十万饥民,就少了十万乱民;少百万饥民,就少了百万乱民。这是救命的时候,必须借到。\"

徐光启感觉肩上有千钧重,无可奈何地点点头,打点行装往广东去了。

陈奇瑜赴任以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组织数百名官吏昼夜清查。

历时一个半月,终于查出福王河南就查共有土地四十九万七千亩,相当于近五万户失地农民的土地。

陈奇瑜在河南查出了这么多土地,山东、湖广两省也不甘落后。

湖广巡抚顾义隆查出福王名下土地十二万亩,山东巡抚丁启睿查出福王名下土地九万亩。

三省相加,共计七十万亩,而这只是福王直接控制的土地,全部是巧取豪夺而来的。

至于朝廷赏赐的庄田,则高达二百万亩。

但这二百万亩并不就是直接给福王了,而是每年交给福王田租,福王享有田租的收益。

万历二十四年,福王奏请四万顷如潞王例,群臣力争不可。

这场争辩从万历四十年九月,一直吵到万历四十二年,最后才减为两万顷。

河南只括得膏腴田土一万二千顷,不足部分又从湖广、山东括足,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二百万亩田的田租一概交给福王,无论水旱蝗灾,一概不免。

三省戏称为\"铁庄稼\",叫骂之声不绝,都说为了养活福王一个人,却要苦数以百万计的人。

朱翊钧犹嫌不足,又赐给福王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四川盐井榷茶银及淮盐一千三百引,这又是一笔巨额收入。

福王就是压在河南、湖广、山东三省近千万人头上的一座大山,这回算是福王倒了,三省的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常洛不厌其烦地给各地的藩王写信。

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不厌其烦地敦促他们仿效潞王朱常淓,将历代侵占的土地自行交还朝廷。

如果今年入冬前不交,朝廷就派人去清查了。

秦王朱存枢在宗人府一关就是大半年,终于服了软,三次求见。

常洛在仁德殿召见了他。

朱存枢一见面就告罪:\"臣错了!\"

常洛问道:\"哪里错了?\"

朱存枢答道:\"臣不该阻挠宗藩改革。\"

常洛问道:\"为什么要进行宗藩改革?\"

朱存枢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常洛良久说道:\"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存心不良,非得抢夺藩王们的财产?朕给你说句实话吧,朕真的是为了你们好。\"

\"你也不想想,四百八十万陕西人终年辛劳却缺衣少食,每天都挣扎在生死边缘,秦藩的宗室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却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

\"朕就问你一句,凭什么?就凭你们是太祖高皇帝的龙子龙孙吗?你们已经享了二百年的福了,现在还是在享福。朕并不是不许你们享福,只是让你们少享一点福,怎么就那么难呢?\"

常洛本不气恼的,但说着说着就怒不可遏起来,拍着桌子叫道:\"朕说的话,你听见没有?\"

朱存枢着实被吓着了,忙答道:\"听见了!\"

\"恭枵自动退还二十六万亩地,你准备退还多少亩?\"

\"我也退这个数……\"

\"恭枵先后捐银十六万两,你准备捐银多少万两?\"

\"我也捐这个数……\"

这时候,常洛的气才消了一大半,很疲惫地说:\"秦藩历来就招陕西人恨,一旦天下有变,陕西人能把秦藩宗室子弟的皮全剥了。\"

朱存枢直愣愣地看着常洛。

常洛苦笑道:\"你是不是以为朕在吓唬你?告诉你吧,陕西又是大半年滴雨未下,田里庄稼像是鬼打了蔫。\"

\"温体仁、洪承畴、毕自肃、马士英每天给户部写信要粮食,说朝廷再不拿出粮食赈济的话,明年后年饥民一准暴动。\"

\"你这么愚顽不化,就别指朝廷派兵保护你。朕听说你家谷子堆在仓里都烂了,何不拿出来施点粥,饥民感念你的恩德,将来也会对你们手下留情。\"

朱存枢还以为皇上这是在吓唬他,头低低的一声也不言语。

常洛挥挥手,\"你自求多福,去吧!\"

朱存枢终于重获自由,踏上了回西安的路。

回到西安,便察觉到一股压抑的氛围,城中百姓面黄肌瘦,眼神中透着绝望与麻木。

回到王府,又听说榆林、延安、庆阳、岷州都有饥民闹事。

朱存枢回想起皇帝说的话,禁不住心里直打鼓,终于拿出一些陈年旧粮设粥棚救济灾民。

常洛得知朱存枢的行动后,十分欣喜,立即传旨,夸奖朱存枢是一代贤王,并且晓谕肃王、庆王、韩王效仿。

秦王府粥棚刚一设立,消息就传遍了整个西安城。

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们蜂拥而至。

望着黑压压的人群,朱存枢既惊且惧。

这时,人群中一个老者颤巍巍地走到他面前,跪下磕头道:“王爷此举功德无量,定能得上天庇佑。”

朱存枢赶忙扶起老人,装腔作势说道:“本王也是为三秦父老略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然而,随着领粥的人越来越多,粮食消耗速度极快。

王府中的管家面露难色地对朱存枢说:“王爷,照此下去,咱们府里撑不了多久啊。”

朱存枢眉头紧皱,犹豫片刻后说:“再撑几天应应景吧,粥再熬稀一点……”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原来是附近的一些富户听闻王爷设粥棚,也带着自家的粮食前来捐赠。

朱存枢大喜过望,对着众人拱手道谢。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粥棚断断续续地维持了一个来月。

在朝廷强大压力下,诸王或多或少退出了一部分土地,多则十来万亩,少则三五千亩,不拘多少总算有个态度。

然而总有头铁的,晋王和代王一直没事人一样,一亩地也不退,还很不识相地向户部奏讨这前几年欠下的禄米。

常洛终于怒了,问孙传庭:\"让你查晋王和代王查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