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在异界当反贼 > 第367章 技术迭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这两个大工程外,亨维尔还准备尝试建造大桥了。

像是奥赛河这种几百米宽的大河,想要建造大桥,难度相当的高。

但是并不意味着亨维尔不打算尝试了。

这种高技术性的建筑,和平角早晚都需要。

未雨绸缪,提前试错,锻炼团队,积累经验……亨维尔有很多理由去做这件事情。

当然,凡事也不能一步到位,步子也不能迈的太大。

先从小的开始慢慢积累,即将开凿的运河桥梁就是不错的机会。

没有造过大桥,这没有关系!

先造桥,然后再在下面挖运河!

亨维尔有土木老哥的图纸和技术参数支援,先锻炼团队再说。

等陆上造桥完工验收后,再尝试在流动的运河里建造桥梁。

然后,再去奥赛河的支流上建造小一点的桥梁。

最后一步,才是在奥赛河上建造跨江级别的大桥。

基建方面事情敲定后,下面就是工厂方面了。

工厂中以冶炼厂最为关键,如今负责冶炼的三个工厂,也都迁移到了奥赛河边,开始借助水力了。

之前隐秘的冶炼厂,已经被改造成了新的冶炼试验区,主攻超凡合金的研发。

去年计划中和平角的钢铁产量要到一万五千吨,但年底超额完成任务,产量达到了一万八千吨。

而今年的三个冶炼厂生产已经稳定下来,预计能够到两万五千吨的钢铁产量。

随着对水力的应用越来越熟练,冶炼厂的钢铁产量还会进一步的提高。

今年和平角不计划新建造钢铁厂了,冶炼高炉已经是最新一代,冶炼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等到冶炼工人熟练现在的模式后,肯定会有所改进的。

技术再迭代一次后,亨维尔才会扩建冶炼工厂。

主要现在每年两万多吨的钢铁产量,已经暂时够用了。

与其浪费资源,搞出来那么多基础钢材,还不如等到技术更加成熟,有更好的钢材,再扩大生产规模。

现在和平角是要出售优良钢材,而不是打低端市场了。

最早的那种简单冶炼,亨维尔准备下放到各地的工业区中,维持当地的钢铁器材销售。

跟冶炼息息相关的矿产,也一直都是亨维尔注重的项目。

对着探矿队的经验积累,和平角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小,且专业性逐年上升的地质勘探团队了。

在和平角的境内,已经陆续发现了好几种重要矿脉。

甚至还有找了几个可以露天开采的优质矿脉,其中最重要的铁和煤矿,就赫然在其中。

开矿的苦力活,和平角有不少外来者,都需要先去矿场熬上一年半载,积累第一笔资金。

然后才有机会到和平角,学习各种技术知识。

其他工业产品中,依旧有几个项目,一直都缺少高技术工人。

首当其冲的还是钟表行业,供不应求是现状。

和平表业的主管,提供了不少的产品,说动军方的战骑士,跑去客串怀表匠师。

没办法啊!

怀表这种精细的材料加工,只有战骑士这种存在的手足够稳,才能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不过,随着工具的细分,精度也逐渐的提升后,骑士位阶也可以客串制表匠师了。

和平角的骑士并不少,和平表业能够保证每天至少有十个骑士,在厂里面工作。

当然,这还是太奢侈了。

现在那些制表大工匠们,已经开始钻研,怎么改进技术了。

相信要不了多久,骑士扈从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同时,高薪之下,也培养越来越多的制表工匠,以后慢慢会胜任这个工作的。

除去钟表,第二个热销产品就是和平角的望远镜了。

这东西实在是好用,到现在为止,沃锐官方的订单,还没有完成呢!

本来亨维尔以为制造玻璃技术,会在镜子普及后,才会有技术迭代。

没想到因为望远镜的热卖,让玻璃制备技术不断的更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和平角的玻璃厂,除了望远镜用的高性能玻璃,也开始在马车上安装普及玻璃了。

甚至不少政府部门,为了美观和方便,也采购了一些玻璃。

随着贸易的复苏,和平角的大运车业,也有了很多订单。

现在每个来和平角的商队,都会带走几辆马车。

并不是货运马车,而是那种两轮和四轮的乘用马车。

大运马车的舒适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不仅是沃锐王国的贵族,周边的国家的贵族,对其都赞不绝口。

马车的减震原理很简单,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都可以仿造出来这种马车了。

但还是那个问题,成本和质量,都相较和平角的大运车业相差很多。

同等价格,和平角的产品更加好。

同等质量,和平角的产品更便宜。

这就是工业标准化,带来的巨大优势。

再加上和平角这块金字招牌,大家都更加倾向从这里购买马车。

毕竟,开进口车装x,可是诸天万界人民共同的坏毛病。

既然是能够买车,必然就能够买起马匹,雇佣的起车夫。

这本就不是普通阶层能够消费的东西,自然是不在乎什么差价了。

大量的订单,不断回馈的缺点,让和平角车业的改进技艺,几乎是没有停止过。

现在每一类型的车,已经改进了好几次。

亨维尔西行的途中,当了几个月的修车师傅,经历了各种地形,对于马车的改进,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

其他民用产品,因为和平角的狂暴对外输出,也都在不断的改进变得更好。

不断挤压周围区域的小作坊产业,最终逼迫这些手艺人,离开家乡,来到和平角谋生。

对于这些民间工程师,亨维尔给出了不错的价码,让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业体系中,为了工业产品的迭代计划添砖加瓦。

此外,像是轴承、弹簧、齿轮……这些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对于整个工业体系推动有重大作用的小东西,也都有了不错的突破。

凡事都是积少成多,慢慢成长起来的。

技术尤其是这样!

灵光乍现的天才总是极少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依靠那些一点点积累改变的基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