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清的故事 > 第76章 咸丰皇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选储君这事儿,简直就是一场“仁孝”与“才华”的大pK。老四呢,虽然用了点“忽悠”或者说“套路”,但在仁孝这方面,那绝对是拿捏得死死的,把老六比下去了。可道光皇帝这心里头啊,还是有点儿纠结。为啥呢?因为皇六子奕?那才华,简直就是闪闪发光,亮得晃眼。道光心里头想:“这奕?,要是当个皇帝,那肯定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啊,道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那心里头还是放不下奕?。他昏迷中迷迷糊糊地问:“六阿哥到否?”这简直就是对奕?的“最后呼唤”。

奕?呢,一听这话,那肯定是火速赶来。他一到,道光皇帝就睁开一只眼,看了看奕?,然后发出了一声微叹。那叹声里啊,有对奕?才华的欣赏,也有对没能选他当储君的遗憾。

就这样,道光皇帝带着这声微叹,驾鹤西去了。留下老四和老六,还有那道让人琢磨不透的第二道谕旨。这谕旨啊,就像是道光皇帝心里的一个结,既想选仁孝的咸丰,又舍不得才华横溢的奕?。哎,这皇帝当的,也是不容易啊!道光皇帝临死前,那心里头还念念不忘他的六子奕?,这感情深得,就像是老父亲对心头肉的牵挂。那么,这奕?到底有啥魔力,让道光这么钟爱呢?

得从奕?五岁那年说起。那时候,小奕?就像个小团子,被送进了上书房,开始了他的“学霸”之路。这上书房的教育,那可是严格又特殊,就像是现在的“重点班”,不是谁都能进的。奕?呢,天资聪颖,就像是个小神童。他拜的师父,那一个个都是名师界的“大咖”,比如穆彰阿、潘世恩、卓秉恬、翁心存、贾桢等等,简直就是“名师天团”。

这些师父们,教奕?的可不少。儒家经典,那是必学的,让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诗文呢,让奕?变得文采飞扬;满蒙汉文字,那更是得心应手,就像是开了“语言挂”;还有武功骑射,奕?也是练得棒棒的,简直就是个“文武双全”的小才子。

所以说啊,奕?这优点,简直就是一箩筐都装不下。道光皇帝这么钟爱他,那也是有原因的。毕竟,谁不喜欢一个既聪明又有才气,还文武双全的儿子呢?要是奕?生在现代,那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奕?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而且还易于接受新事物。据《清史稿》载,他曾与道光一起谈论军事,两人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道光赐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

通过奕?的表现,也可看出,道光很欣赏奕?的才华,但奕?恃才傲物,锋芒外露,这也是儒家大忌,也是道光所忌讳的。

道光皇帝,那可是位“守成大师”,守着大清的家业,那是兢兢业业,生怕出点儿啥岔子。可谁知,这鸦片战争一来,就像是个不速之客,硬生生地闯进了大清的门槛。

结果呢,道光皇帝一看这阵势,心里头那个慌啊,就像是见了猫的老鼠。最后,没办法,只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一签,可就把大清给“签”进了丧权辱国的泥潭里,再也爬不出来了。

你说这道光皇帝,他要是有点儿应对战争的能力,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可他呢,对战争那是恐惧得要命,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只想逃避,不想面对。其实啊,这点上老六还真比老四合适,最起码懂军事啊。

当然啦,中国近代史的落后,不能全怪道光皇帝一个人。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是一个人能阻挡的。但这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确实是开了个不好的头,就像是个“厄运的开关”,一按下去,大清的霉运就接踵而至了。道光皇帝啊,你这“守成大师”的称号,怕是得改改咯!

他的一生循规蹈矩,也不好声色,还特别节俭,表面工作做得无可挑剔,但实质上什么也没干。比如明着说禁鸦片,但皇宫内的皇太后却可以吸食,打着孝道的名义将“以身作则”抛掷脑后,也是挺让人醉的。

道光本身平庸,好自欺欺人,没有魄力,保守至极,即便他欣赏奕?,以他保守派的作风,也不会冒险将大清江山交到奕?手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奕?当了皇帝难道就能改变大清的命运吗?从他后来与慈禧的较量中,我们也能看出,他虽然有才智,但帝王权术却是欠缺的,一辈子在政治中心进进退退,无法立足,正如曾国藩的评价“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如果反过来看,老四反而在帝王权术方面还是有一手的。

道光皇帝选皇位继承人这事儿,那可真是个“大难题”,比选妃还慎重!他首先看中的是仁德,得是个心地善良、能服众的主儿;其次呢,才智也不能少,得是个有脑子、能办事的。结果挑来挑去,选中了老四这个“守成小能手”。

但你知道吗?道光心里其实还有个“小九九”。他啊,想要的是个老四和老六的“合体版”,既有咸丰的仁德,又有奕?的才智,那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继承人呢!可惜啊,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完美的“产品”,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不过,道光对奕?也是真爱啊。虽然选了咸丰,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奕?,生怕他受委屈。所以,特别为奕?写了另一道谕旨,那简直就是给奕?“加保险”,亲自给他抬咖位,让他在朝堂上也能有头有脸,好尽心尽力地辅佐哥哥咸丰,共治这大好江山。

当年那朱笔一挥,可真是“一笔定乾坤”啊!有人就说啦,要是他当时手一抖,立的是奕?,那中国近代史说不定就得改写了,现在那些史学家啊,一个个跟“事后诸葛亮”似的,综合测评下来,都说六阿哥奕?那文治武功,简直不输乾隆大帝!可有啥用呢?历史它不认这个账啊,假设来假设去,最后还是得乖乖接受现实。

说实话,后来历史的发展,就像是特意来打脸道光皇帝的决策一样,明摆着告诉他:“您看,立老六比立老四强吧!”可惜道光皇帝那时候已经“驾鹤西去”,听不到这话了。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五,19岁的四阿哥就这么承继了大统,第二年还整了个“咸丰元年”,这就是咱们的咸丰皇帝。